自四十年代抗生素的發明以來,人們對顯微鏡下才能看得到的微生物,再也不怕了,傳染病被有效的控制。然而抗生素的過度依賴及使用,產生了抗藥性,而且抗生素的使用必需對菌種判斷清楚,否則可能會產生更大的反效果而加重病情,例如很多抗生素在多年的臨床使用後發現其嚴重抗藥性、毒性及副作用而停止使用。1 S% w+ _7 C( z# P. n( v
7 j6 B7 b0 {% G2 c5 k: \# |tvb now,tvbnow,bttvb 當人們採用抗生素來治療細菌感染的疾病時,人體內防禦機構的免疫反應變得比較遲鈍。例如有些疾病,醫師主張不給抗生素,其目的在讓體內的免疫機構能產生足夠的抗體,而使疾病得以不復發,反之若在感染時即給予抗生素治療,則疾病會很快的痊癒,但是卻常復發,原因就是沒有充分的刺激人體免疫機構,抗體的產生不夠。因此一旦停藥後,細菌立刻開始生長繁殖,疾病立刻復發。* Z' R: J: s'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