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T8 a, E. S9 Q+ u7 w8 Z3 g6 _tvb now,tvbnow,bttvb因此,平反六四是中共與社會和解的第一步,就是要中共承認及糾正錯誤,徹查鄧小平、李鵬、楊尚昆的罪責,向死難者賠償道歉。這就是六四該平反的內容!羅范椒芬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呀!tvb now,tvbnow,bttvb/ T/ ]$ @& N* f7 a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8 b1 B" J6 g; p
公仔箱論壇0 S: t: D5 Y" F1 r/ ^
tvb now,tvbnow,bttvb# V# I% u2 I- L }3 _4 w 林沛理: 悼六四重構港人價值 $ ?- v) z/ C: d
2 I% ]: ?+ z+ a0 s
2 U8 P3 f/ |2 W. W
悼念六四,對港人是難得的愛國和公民教育,反思一貫只以個人利益為依歸的價值觀。 " \# b/ I6 j9 B2 k. U, h公仔箱論壇6 h B$ Y; w1 T( _1 p# G7 c* p) L
六四事件二十三週年,對香港人來說,值得懷念,甚至哀悼的,不止是天安門的學生,還有二十三年前「六四」發生之後的香港。 ) t$ A, h4 C w! t公仔箱論壇 * ~! [5 L9 b S0 n( K( l+ @1 k. O! k公仔箱論壇那是一個萬眾一心、因極度震驚和哀傷而突然變得團結起來的香港。當時不只中資百貨公司,就連旺角小販也罷市抗議。義憤填膺的市民自發性到中資銀行提走所有存款,用這樣動搖香港經濟體系、自毀長城的方式表達對一個政權的不滿,完全違反香港人一貫的務實作風。香港人最引以為傲的經濟理性,被狠狠打了一巴掌。 ) i+ `& t' x8 @$ p ; K* @9 }# H/ d& r- g1 p+ T5.39.217.76狄更斯在《雙城記》第一段所說的「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是對當天的香港最好的描述。近代中國史上最黑暗的時刻(darkest hours),變成了香港人最輝煌的時刻(finest hour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C j1 [- N2 {) r0 T$ A' |5 ^
4 F8 w" S0 Y. m4 {' D, Z從這個角度看,二十三年前香港人義無反顧的豁出去,用社會學的術語來說,是一種違反社會規範和價值基準的異常行為(deviance)——他們不再是一切以個人利益為依歸的「自利人」、「經濟人」和「理性人」。這也是整件事情最難能可貴、最令人懷念之處。公仔箱論壇3 x) w' v) I. M `5 T* Q/ M
$ }. b; F& ]& {* l5 v+ k. l
「六四」二十三週年,正好給予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對曾經深信不疑、也的確曾經為我們的成功作出過貢獻的社會價值,進行一次哲學家尼采所說的「重新評估」(trans-valuation of values);以確定這套將貪婪和自私合法化,甚至美德化的價值觀,是否因為已經用得太久而不再有效(exhaust its usefulness)?善於鑽營、投機和為自己謀取最大利益的香港人,是否正在自食其果? : y4 A N# Y8 T% O3 b2 \ 7 R/ P& b4 Q6 ]1 Z/ c4 U I*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今日的香港,樓市如暴走列車般失控,貧富、官民、企業與社會大眾的矛盾越演越烈,如果我們仍然只懂得用金錢來衡量一切,以賺錢享受為生命至高無上的目標,是否有點冥頑不靈?二十三年前六月的香港很不香港,當年的香港人在今日幾乎難以辨認。這證明了香港人除了有一個本能地保護自己的「自我」(id) 之外,還有一個願意為理想而上街、為信念而犧牲自己利益的「超我」(superego),這也許就是「六四」二十三週年給予我們最大的啟示。+ z2 [+ G( K: l" f4 Q- V0 l* k
5.39.217.76, I. O- a$ [; \6 @) I2 ? 港人需要完整文化身份 . U8 K! q( E9 u: J! a5 Q6 p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U3 ?6 C$ l4 F! e6 t
對不少香港人來說,一年一度參加「六四」的悼念活動,是刻骨銘心的集體經驗。可以想像,置身於以十萬計的人群當中,一起揮舞著燭光,喊同一口號,向同一目標進發,是何等慷慨激昂,振奮人心。更何況,參加「六四」悼念活動的「政治正確性」基本上已經得到確認——你無須為參加活動提供任何解釋,因為那是理所當然的;但如果你選擇不參加,那不管你提供什麼解釋,換來的永遠是懷疑和難以置信的眼光。 ( `; M z/ v; [- Q公仔箱論壇5.39.217.766 _& _: \) L( @# d) b( l2 x2 T
十七世紀英國詩人鄧恩(John Donne)說得好,無人是孤島,人人皆為整體的一環(No man is an island unto himself. We are all part of the main.)。有意義的集體經驗增加社會的凝聚力,為成員培養歸屬感。萬眾一心地做著同一件事情,給人「這件事情肯定是對的」(This must be right) 的安全感,英文所謂「人多自然心安」(safety in numbers)。tvb now,tvbnow,bttvb- D( a; p+ m+ d B0 h; c
% Z8 l6 v m9 f/ D+ I5.39.217.76在這個意義上,悼念「六四」和「七一」遊行是難得的愛國教育和公民教育。兩者提供的集體經驗滿足了香港人內心一種深層的心理需要——希望得到一個可靠、完整的文化身份,並且能夠以身為香港人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