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2-5-13 09:56 AM 編輯 $ n) P1 n/ G( h( P* k$ P; [& o% @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7 O6 W. a! @% Z. u7 O' u5 C7 j8 d) R 潘毅、許怡:壟斷資本與中國工人 , s! ~# O; l' ~( f$ }( X( J & W1 p" t; |" B; o# L( y, O3 p2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y4 I- V2 y- n4 f7 b+ ~$ _5 y$ |+ t美國《時代》週刊在2009年 曾經把中國工人評選為年度群體人物,該刊編輯評價中國工人為領導世界經濟復蘇、點亮人類前景的功臣。然而,新生代的中國農民工,似乎越來越看不到自己的出路。一直以來,普遍的觀點是認為中國的崛起是一個由國家主導的全球化過程,改革開放後,國家通過鼓勵外資和對外開放政策,建立了全面依靠合資或 外資的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這種以依靠外國直接投資(FDI)的發展模式,區別於東歐的轉型市場或者東亞的發展型國家模式,雖然帶來了驚人的經濟增長,但同時也產生了普遍性的社會不平等,尤其是導致了工人群體的困境。8 L. n7 y6 ]- O2 r- Z# V: @
1 D' S s. W. T t! V7 E'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當然,這種寬泛的理解需要通過對跨國企業的FDI在 一個具體行業或者企業發展及演變成行業寡頭進行深入的分析來印證。富士康以其擴張速度之快、規模之大堪稱跨國性製造業中的傳奇,對於研究跨國資本擴張的現象極具代表性和重要性。本文以富士康這個具體的企業為例,嘗試考察國家在跨國壟斷資本出現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這種跨國資本對工人狀況的形成所帶來 的影響。 0 G% z1 ?& s: d X$ F6 Q, U9 N$ P , W. \) j( x, F% F5.39.217.76富士康:全球電子代工廠; n, o0 G$ _( j1 z1 G* g
5.39.217.76' X | n4 @/ R7 p
富士康隸屬於鴻海科技集團,是專業從事電腦、通訊、消費電子、數位內容、汽車零元件、通路等6C產業的高新科技企業。自1974年在臺灣肇基,特別是1988年在深圳地區建廠以來,富士康迅速發展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電子代工廠,為世界頂級的電子品牌製造產品,如蘋果、惠普、戴爾、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和三星等。富士康的名字來源於英文單詞Fox-conn,其意義是以狐狸一般的速度迅速地對電子產品進行連接、組裝。據預計,到2010年,富士康的總收入將占全球電子製造產業總收入的50%以上。 0 [3 q1 o w! ?& t, I; F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5 p3 n' U5 M5 @2 k- x
富士康的發展和演變成為工業領頭羊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始於1988年,得益於中國的吸引外資政策,鴻海集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大陸的第一個生產基地,富士康。在早期的生產階段,富士康僅有150名工人,中、高層管理人員均為臺灣雇員,他們對大陸幹部或者工人非常不信任,軍事化的管理方式和企業文化更是臭名昭著。第二階段是在1990年 代富士康迅速擴張的階段。得益于大陸大量廉價的勞動力,富士康為了滿足日漸多樣化和數量激增的生產線,開始吸納大陸籍員工進入管理層。隨著生產基地的不斷擴大和行業聲譽的提升,富士康持續地集中發展珠三角和長三角兩個生產基地,而當地政府也為其提供大量的土地資源、良好的交通運輸和其他關鍵的基礎設施。公仔箱論壇1 u' X: w, h8 Y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