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聯合報-民主與城市發展是對立的嗎?
[打印本頁]
作者:
bw201020
時間:
2012-4-6 07:40 PM
標題:
聯合報-民主與城市發展是對立的嗎?
文林苑事件在博鰲論壇引發一場饒富意味的對話。大陸企業家張欣問,王家房子被拆引起社會緊張,是否代表民主放緩了城市的發展?台北市副市長丁庭宇答得技巧:民主是一種進程,有助於台北的質量,絕不會拖延城市的發展。
9 D( S/ S- e. g2 N" z8 b! y
7 Z0 s9 g% r/ ^* z: k
把城市發展的速度和民主拿來對比,是一種奇怪的連結,卻多少反映了對岸看待文林苑事件的觀點。在張欣眼中,台北的老舊及更新緩慢,與要不斷顧慮民眾抗爭、媒體報導有絕對關係。丁庭宇則謹慎為民主辯護:一個沒有媒體、沒有議會的社會,若主政者有完全的自由來興建城市,是「很恐怖」的情況。至於文林苑事件反映了什麼民主進程,他似乎也沒有答案。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l( ` Q( ~) }& W: j
2 m' r( V& D: E+ wtvb now,tvbnow,bttvb
認為民主政治會阻礙城市的發展,只是一種表面的觀察;且看改革開放前,大陸許多城市數十年如一日未曾更新,那絕對不是民主的問題,不是嗎?這點,應可解答張欣的困惑。
5.39.217.76" I' d( V2 r3 U/ D
; ^! X9 s/ {+ Y U" V6 c7 s* S
換個角度看,在文林苑事件上,不少台灣民眾恐怕也會有類似張欣的疑惑:如果抗爭就是民主,個人財產權高於一切,都市更新將如何進行?如果文林苑的擦槍走火,竟使現有都更法令遭到全盤否定,乃至所有都更案件均連帶擱置,這是否合理的報導與討論方式?尤其,百分之五的住戶能發出那麼大的聲音,另九成五的多數意見卻不被聽見,這算不算民主的失衡?
( N7 s. q: _* }$ ?0 l* H2 D6 _公仔箱論壇
[' f9 X v6 f o" ?( G2 K
上列疑問,都不會只有簡單的答案。如果大家放下激憤和成見,設法從更多元的角度去審視,王家的抗爭其實能提供我們反思民主的良好一課。
5 e* \) { j1 @9 i8 Y/ s! `
tvb now,tvbnow,bttvb+ d/ _6 q# H9 t9 b9 @- e+ B' U
追根究柢,這次的拆遷遺恨,主要發生在幾個環節沒有處理妥當。從法令上看,問題其實不在霸凌少數不同意戶的意願,而在對王家這樣擁有獨立產權的住戶,卻未能使其分別處理;此外,法令授予建商過多的介入空間,公權力機構的角色卻相對不足。在行政執行上,北市府的錯,也不在為了照顧九成五住戶而忽略了另百分之五,而是錯在應設法尋求政治解決時,卻刻板遵守了「依法行政」的教條。至於當事人的王家,則是在交涉過程未能清楚、公開地表明態度,以致陷入含混地帶,使權益受到侵犯,這也是公民社會的不足。
5.39.217.761 u3 y! [4 d$ T( b0 j$ L$ E6 A% D
7 n# s3 f4 c: H+ ]
由此看,我們有一套都更法令,雖不完備,卻足堪供若干老舊社區走向更新,法制上絕非廢墟一片。北市府的處理也許太過僵硬,但官員依法行政,恐怕也比濫權違紀為佳。亦即,我們可在既有的基礎上力求改進,將這次文林苑拆遷發現的問題納進法令制度,而沒有必要因一件個案而全盤否定都更制度,或將建商或地方政府一竿子打翻、醜化。
* \# n4 Q. n5 x: `
5.39.217.76/ s: Q5 l& A9 H9 r* d4 X1 m
都市更新的目的,就是在透過重建,擴大住戶的集體利益。其間,難免出現利益的落差,或者個別住戶的意願無法充分滿足,這不僅取決於社會的成熟度與法制的完備與否,還與各方的談判折衝乃至利益的誘因有關。可以想像,這絕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這既然不是一個簡單的是非題,也就沒有必要把相關參與者簡單劃分為「好人」或「壞人」,如此,才能以更符合公民社會的民主精神來反省此事。
- y9 k+ v' b5 c- m1 y* y& |
tvb now,tvbnow,bttvb" Z! ]. [9 b$ s P/ Z) m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梁文傑對此事的觀點,頗值玩味。他說,時光若倒回廿年前,他會看了「懶人包」就去現場和警察衝撞,但現在不會,因為都更的是非要更長期的判斷。正因為梁文傑不再是學生,而是市議員,他不能不考慮那些支持都更者的想法,所以立場不能一面倒向一方。而如果今天台北市是民進黨執政,他的態度,恐怕還會有傾向行政面的第三類平衡。
/ e9 j# U. H& ?5 G) K
3 ?+ g' i7 \# e+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民主與城市發展是「對立」的,其實是個假議題;關鍵在,城市要追求什麼樣的發展,以及民主化的深度夠不夠。對此,哈佛大學法學教授桑德爾在他的「正義:一場思辯之旅」中,提供了一個思考。桑德爾說,通往正義之路,第一條是追求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第二條是尊重自由選擇,但他個人則偏愛第三條:培養美德和思辯共善。在文林苑事件,第一條路和第二條路發生了衝撞,我們若試試「思辯共善」這條路,也許能找到出口。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