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o6 z9 u9 m" G4 j, U' B1 M2 t' N3 Q. `公仔箱論壇「大難」當前,到底各國應暫時放開最狹義的國家利益計算,和衷共濟,避免全球經濟陷入全面衰退;抑或正因為前景不明朗,而更要「獨善其身」、自保為重呢?對少數財政穩健的發國家來說,這確是一個困難的策略選擇—甚至可是博弈,因為此刻根本無人能預測未來兩年全球政經局勢會怎樣發展。然而,更多國家—包括面臨財赤加劇或衰退的發達經濟,以及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現實問題是:究竟有多少選擇空間?5.39.217.764 }0 u7 P& @; m& J9 p1 Z' E6 W
5.39.217.768 D" L/ p5 ?: S7 ?( ?/ f4 v 英國與歐陸鴻溝 愈來愈大公仔箱論壇5 D* }; X# `7 R8 z/ N
% K8 o% x* {1 S }; b2 O" G
歐債危機如滾雪球,愈滾愈大。過度依賴倫敦國際金融的英國經濟道當其衝。政府無法不保護金融城(The City),執政保守黨內疑歐派不斷施壓脫離歐盟。英國廣播電台(BBC)1月報道,去年底民望不斷下跌的英國首相卡梅倫,拒絶加入歐洲救助機制後民意稍為回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 M0 \1 n; k
tvb now,tvbnow,bttvb( ~/ C. e3 H" g; h
胨而,歐洲國家對「大難臨頭各自飛」的舉措卻甚為反感。元旦假期一結束,法國總統薩爾科齊和德國總理默克爾便馬不停蹄地穿梭協調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和主要歐盟成員國,確保1月30日的歐盟峰會通過具體措施,包括開徵金融交易稅和建立緊密財政聯盟,參與國家須在憲法加入規定公共開支控制在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5%內;而國家整體財赤不能超過3%等。除了英國和捷克,其餘25個歐盟成員國均同意執行。tvb now,tvbnow,bttvb( n- h1 a8 s. e7 d8 h% Q# L
5.39.217.768 A$ h( ~# Q" H( f7 G
作為歐盟核心成員國的英國,首相卡梅倫最終改變初衷,沒有否決新財政聯盟採用歐盟機制。但英國在這關鍵時刻不但沒有積極投入解決歐債危機,反而堅決保持距離。倫敦不會不清楚今後將對歐洲關係構成的政治成本,然而,英國政府確有本身的考慮:一、經過十多年依賴倫敦國際金融中心及相關業務的經濟模式,英國政府無法不優先保護金融利益。卡梅倫和英國政經輿論普遍反對開徵金融交易稅,擔心削弱「金融城」的全球競爭力和拖慢復蘇。二、英國失業人數增加至萬,創年來新高。若要參與挽救歐債危機,作為歐洲大國之一,英國無法避免承擔額外的財政開支(不然也沒有影響力),但選民必定反對。其次,英國更擔心納入德國主導的新財政規,削弱英國國民非常重視的自主和獨立空間。 # w9 l8 t' s% |0 B$ W* ^5 q5.39.217.76 " ^: S& U: {. T+ P# m: T' t' S) itvb now,tvbnow,bttvb卡梅倫在政治上可謂四面楚歌,對內方面,在自由民主黨副首相克萊格(Nick Clegg)威脅退出聯合政府的壓力下,保守黨首相卡梅倫最終沒有阻止德法領袖推動的新財政聯盟以歐盟機制運作,但保守黨內的右派卻強烈不滿。此外,唐寧街與愛丁堡(蘇格蘭首府)正為蘇格蘭獨立公投問題膠。卡梅倫採納財相歐思邦(GeorgeOsborne)的策略建議,快刀斬亂麻式舉行公投,為歷史問題建立合法性。對外方面,美國總統奧巴馬1月初公布新的國防戰略部署《維持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21世紀防務重點》,將美國的戢略資源和重心轉移至亞太地區。英國及歐洲的乄全政策官員和智庫即時對國際傳媒表示焦慮,因為美國不只受國內經濟衰退壓力所困,無法在歐債問題上支持歐洲,連戰略和安全方面都在歐洲面對戰後最嚴峻的挑戰時離開,歐洲憂慮受俄羅斯威脅。 * O0 l& W9 Y1 N9 G. `* \+ u , H% r( Z; @ |" m) i( }tvb now,tvbnow,bttvb歐洲方面,政治領袖和輿論對英國「隔岸觀火」卻又不時批評德法推動的倡議甚為不滿:法國總統薩爾科齊指卡梅倫的要求不能接受,包括容許英國豁免於各種金融服務監管,這恰與歐洲認為金融業務必須加強監管的主張相牴觸。去年11月峰會上,德法領袖致力爭取歐盟成員國通過挽救希臘及歐羅區危機方案時,卡梅倫不住提出不同意見,結果遭法國總統薩爾科齊公開叫他「收聲」之後,另一宗加深英國與德、法政治鴻溝的事件。而且,英國執政保守黨的國會議員更在歐羅區處於水深火熱時,動議辯論英國公投決定是否離開歐盟。英國的反對令修改歐盟條約無望,德國總理默克爾亦指,歐洲已向全體歐盟成員抛出合作機會,惟卡梅倫在談判桌上沒有選擇站在同一陣線,只力求談判結果不阻礙歐洲其他議題進度。 $ O% f% P/ }# g% B) L% ~/ U0 F公仔箱論壇 ; Q' f5 n5 p( Q" m6 Q5.39.217.76英奉行親美政策 疏遠法德 8 P3 r4 g7 [/ I# Vtvb now,tvbnow,bttvb ; C# K" Y0 G' w$ d. m. V6 A英國跟法、德在「單一歐洲」(Single Europe)或者說誰領導歐洲問題上的政治矛盾,委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0 J: [; s# d, U, `8 P _3 I9 d
; `" o M4 n; a& j: S9 j早在1990年代冷戰結束時,歐陸政界和知識界主張趁機會全速推動「歐洲一體化」(European/regionalintegration)的夢想。經濟上,認為透過建立全方位的自由和單一市場,歐洲才能應付全球貿易和地區經濟融合的雙重競爭和挑戰(當時建立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談判進行得如火如荼,而美國亦有意設立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戰略方面,遊過從貿易到貨幣政策的經濟融合。而並逐步擴展至法律、社會及政治政策的融合,這種跨國的經濟和社會相互依存及整合,才能避免歐洲陷入國家之間的惡性競爭和衝突,達至「歐洲永續和平」(sustained or perpetual peace);亦可避免美國過多的軍事介入。事實上,美國在冷戰後也需要控制軍費開支,彌補列根時代發展「星球大戰」計劃開始積累的財政赤字。 + T" y, B, ~! ~2 a. ~3 y+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8 S! N _3 o1 t) T
然而,英國自古以來都有島國情結,戰後開始以建立與美國的「特殊關係」為外交政策基調,跟歐洲大陸(主要是法國和德國)保持距離。6 A5 e+ ?+ r3 p% O, D# u6 X
1 h+ j0 n5 R% t U: {' l
英國雖然通過了《馬城條約》(Treaty of Maastricht),加入歐盟,但一直堅持不加入歐洲單一貨幣制(歐羅)。而且,歐洲問題一直是英國保守黨內「疑歐派」令前首相馬卓安政府不斷處於弱勢的重要原因。1997年新工黨政府上台,英國指出全球化為其民族復興國策,遊過全球化抵銷歐洲一體化的影響;首先是加強本來由保守黨政府開始推動的金融自由化(de-regulation),讓倫敦在2000年時確立成為歐洲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擊敗本來便有歐洲金融中心優勢的德國法蘭克福。在全球金融繁榮及連帶的新國際都會高增值服務業(如創意產業)優勢下,英國失業率大減,貝理雅政府較容易通過一些對歐盟成員國居民甚至其他國家人才開放機會的新政策。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A* ~5 y3 S
& m* E9 c8 G" g5 O. P5 _# ^' P政治方面,貝理雅政府在美國911恐怖襲擊發生後也背水一戰,把握美國的全球反恐需要,重新建立英美特殊關係,成為前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在阿富汗和2003年X造情報發動伊拉克戰爭時的親密戰友。然而,英國的政策,在布魯塞爾—無論是歐盟及北約—同樣受到嚴峻質疑。歐盟本有共同防衛政策及共同對外政策規定,英國堅持支持美國出兵伊拉克幾乎觸動此兩項歐盟政策原則。在一輪外交穿梭和游說下,最終歐洲國家協調到足夠票數通過支持伊拉克戰爭,但英國政府跟德國和法國在外交和公民社會上大力反對出兵的歐盟國家的政治鴻溝,卻持續了數年。 * K& j6 Q8 ^- X# z# r$ k' M2 \公仔箱論壇 # I' x6 j% S+ G1 k$ \公仔箱論壇不過,從英國的國家利益看,英國的策略是成功的;透過緊貼美國全球反恐策略,英國有效加強了本身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的情報、資源、制度和國際合作能力。911反恐期間,纏繞英國政府數十年,以武力爭取北愛爾蘭脫離英國統治的愛爾蘭共和軍(IRA)問題幾乎完全終止。同時,貝理雅透過與喬治布殊並肩作戰,又協助斡旋說服已故「利比亞強人」卡達菲放棄支持針對美國和西方世界的恐怖主義活動而「從良」;後來又從英美峰會方式改為全球公民社會網絡外交,包括利用G8會議(結果因倫敦英皇十字車站受到恐怖襲擊,峰會取消)推動滅貧,還有後來推動全球減排的氣候轉變外交等。英國以「全球行動者」姿態頂住了德國和法國在主導歐盟政策的政治壓力。 8 g" u' S, c9 |+ V/ B' ^5.39.217.76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2 P z' g' a, J3 L2 x 長期互相猜忌 舊怨添新仇, O) G O( r" ]&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