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 q! L0 e0 j. g5 Etvb now,tvbnow,bttvb「現實政治論」與「(泛)道德主義」,其實都承認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分別在於前者相信跳進污泥以外,別無其他選擇;後者則高揚道德旗幟,追求純潔的救贖。然而,不僅是「(泛)道德主義」,「現實政治論」也同樣假設存在覑一種不受污染的善(包括最近經常聽到的「誠信」),而為了撕破「(泛)道德主義」的假面,必須指出它其實無法達至其追求的普世價值——譬如提問:「假如真的將會有幾十萬以至幾百萬的內地居民或外傭湧港,你們還堅持共融、多元價值嗎?」——但前提是需要假設這「善」的存在;倘不存在,也就無所謂撕破。 + e6 |2 C2 @* V( n8 o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 g1 |& {0 v% v( l& u
政治學者Sharon Stanley指出,正因為不完全放棄善的假設,「現實政治論」者(或她所指的犬儒)可以在一些事情中表現虛無,甚至從公共政治中退卻,但卻可能會在另一些政治或社會事務中積極認真。她認為,當代犬儒主體內藏的這種不穩定的矛盾,可以衍生出「從公共政治中退卻」外的其他可能性。循此思路,只要我們不接受存在全無瑕垢的「道德誠信」,同時拒絕完全否定任何理想和原則的虛無價值,那麼,在所有的從政者都必須是道德高潔的「君子」/「淑女」或完全臣服於「現實政治」這兩極之外,仍有可能尋找既重視原則又符合現實的政治實踐。 3 x# q% g" v# b, a3 ~+ r1 j5 B5.39.217.76 1 d @7 F: G4 ~公仔箱論壇否定理想或普世道德價值的「現實政治論」,往往首先假設了存在,並曾嘗試追逐一些高不可攀的理想價值,例如SharonStanley提及的Baudrillard及Lyotard這些反對宏大磘事的後現代主義教父,都曾鍾愛以宏大磘事稱著的馬克思主義;又或是當代最激烈的反共鬥士,不少都曾寄情共產主義的高遠理想,而在共產主義實驗轉化成腐敗的極權統治後,才變得犬儒失望。tvb now,tvbnow,bttvb i% A( y( {! d
5.39.217.769 w8 S. j' I2 `; X
然而,我們也可選擇從一開始就放棄高不可攀的理想,或效法BrunoBosteels在Actuality of Communism一書的建議,避免完全思辯式的左翼訴求(speculative leftism),在扣連舊的狀和新的解放願景時,某程度放棄對無瑕的「誠信」的追求,並重思「現實性」(actuality)這概念,拒絕把它等同為瑣碎無聊的日常事務,或作為完全不切實際的思想或觀念的對立面,而是把它看作為一種持續不斷的探索和開放的政治任務。把理想願景的思考,從「還未」(not yet)達至的高不可攀道德信條,轉化為「已在」(always already)的當下實踐和努力。讓有「現實性」的政治,成為有對大部分人來說是可及的和有原則的願景,並能夠有助我們清楚判別政治工作(包括論述)是趨近了目標還是愈行愈遠,而非是那種與其所宣稱的目標無關的、滿帶犬儒味道的「現實政治」。公仔箱論壇( p3 X4 y( q: `8 k% l3 ]
5 C2 s( D; D) I9 m+ T
( C1 A4 R* ]% G8 M0 U■參考文獻及延伸閱讀 0 s% l, `( D" }2 [+ X$ C ' z! C4 } Q9 K9 d- K( K" z1 k公仔箱論壇! X+ M, j. f" ?
Bosteels Bruno (2011): The Actuality of Communism, New York and London:Verso.5.39.217.76" A# s" n+ y( ~" r' M' H: U
5.39.217.76- L% p8 ~# C ^: V( ]/ f
Stanley, Sharon(2007): "Retreat from Politics: The Cynic in Modern Time", Polity,No. 39, pp.384-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