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時事討論] 李柱銘: 大學之道 [打印本頁]

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2-2-17 10:09 AM     標題: 李柱銘: 大學之道

李柱銘: 大學之道tvb now,tvbnow,bttvb" i2 ^  ?, \- W
# Z9 k, J) Q$ v  ?( Q8 \& Z8 P" m
tvb now,tvbnow,bttvb+ B7 T: Z# J/ H7 v
如果大學真的是自動自覺而非「刻意」獻媚,逢迎權貴,這只會使人更為憂慮。
7 M$ F' d! X5 n1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C  o! \2 s/ f% x1 v% L9 c$ B本月初,港大與浸大均就該校早前惹出的風波,先後發表調查報告,可是,外界卻普遍認為這兩份報告均不盡不實,令人失望。
- N- \& c, [. [2 }6 y; ^5.39.217.76

3 l1 S, `/ X7 m0 q9 _先是港大八一八百周年校慶典禮風波的調查報告,小組結論指「沒有證據顯示大學或任何一位同事刻意向權貴獻媚」,以及「沒有證據顯示有任何外來團體向港大施壓及進行干預,包括特區政府及中聯辦等」。可是,報告中卻有不少細節,均顯示出港大明顯曾向權貴獻媚,和受到干預。
' i& l/ O! i& L
5.39.217.762 K: p  l% p+ L4 {; l
最明顯的獻媚事例,就是一如校長徐立之所坦言:如果斷章取義,無李克強,無港大百年校慶。因為港大原本的百周年校慶活動計劃中,根本就沒有打算在去年八月舉行校慶典禮,不過是由於校長曾邀請國家領導人參與校慶活動,其後獲中央在去年七月確認,副總理李克強會於八月訪港,所以便配合其來港時間匆匆增辦一個校慶典禮,以致安排草率、混亂。' z1 J2 _, M& j& @/ Z6 e

& [0 j4 U: A* F2 ^" L  S5.39.217.76而港大高度配合、遷就李克強訪港時間的背後,就是為了換取副總理送出的禮物,以及中央對港大的支持。如果這樣的舉動也不算是獻媚,那又是什麼呢?5.39.217.763 }( f; ^9 p1 C7 j5 l% D

+ Y/ q9 Y3 `; ?) K% b: u' }5.39.217.76另外,報告亦披露中聯辦官員,曾要求港大安排所有隨李克強到訪的大陸官員,全部列席台上,起初遭到港大拒絕。及後,經國務院副秘書長尤權透過特首辦官員查詢,再加上中聯辦官員打蛇隨棍上的提出要求,港大最終無視傳統,把台上的中間位置也讓給李克強,並將教育部部長袁貴仁置於前排,而原定坐在前排的前港督、阿伯丁大學校長衞奕信,則要退坐第二排邊位。如果港大未受干預的話,何以要大幅改動座位安排呢?
8 u7 S% ?' i5 f2 w9 E9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w( ?  S4 F0 J$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至於浸大發表的傳理學院特首民調風波調查報告,結論是「小組並沒有發現任何證據顯示民調受到政治干預」。可是,調查小組僅花了十天,查問傳理學院院長趙心樹等十六人,全都是校內的證人,而未有邀請任何校外人士,如唐英年等協助調查。縱然有指趙心樹提早發放未完成的民調結果,是因受到親唐英年陣營的浸大校董會主席王英偉施壓,而偏偏事件過程中,確實有不少與唐英年相關的「湊巧」,例如:唐英年陣營的公關在民調結果發布前約一小時,曾主動接觸研究人員;只有那份親唐英年陣營的報章,能「及時」報導此民調結果等。況且,如沒有任何干預的話,為何趙心樹明知數據無加權,仍力排眾議堅持提早發布?此外,就連最基本的問題──何以未曝光的民調會外泄,調查報告也未能交代。5.39.217.764 C- Z1 @9 m' c5 D! E0 x3 M) ^8 t5 i
5.39.217.76) R! u# B& `* O) h3 \
浸大調查小組完全無視上述的合理懷疑,拒絕深入調查求證,根本就是鴕鳥心態。因此,所謂的「小組並沒有發現任何證據」,委實是小組未有或是根本不欲調查清楚,而無調查當然就無發現。情況就如侍應給你送來了一杯凍咖啡,朋友問:不知這杯凍咖啡有沒有放糖呢?而你就回應:我沒有發現任何證據顯示這杯凍咖啡有放糖。tvb now,tvbnow,bttvb( \$ e4 t& c; _( e8 X

+ ]- H) V( o1 P1 w4 R* A1 c其實,獻媚與干預的事實如今已經擺在眼前,若然大學或其人員真的並非刻意獻媚,而且亦未有受到干預,卻依然這樣做,那麼,他們豈不是自動自覺地諂媚逢迎權貴?而此等墮落的大學之道,只會令人更加痛心疾首。
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2-2-17 10:10 AM

蔡寶瓊、馬樹人、杜耀明﹕建立文明的討論空間
8 r+ P5 `, }2 {( z公仔箱論壇
7 w  ^6 n. M9 k- |7 x9 e

8 z0 j0 K! M* ?: {& O5 E+ ^公仔箱論壇2011年11月至今,「愛國陣營」報紙對學界幾位同事攻擊忙得不亦樂乎。先是對科大成名的密集式攻擊,然後,隨覑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長郝鐵川批評港大鍾庭耀的民調「不科學」和「不合邏輯」後,「愛國」報章又興起新一輪、更大規模的攻勢,而且打擊面甚大,針對公民黨一些學界成員,甚至素來被視為較溫和的評論員蔡子強。這些連番攻擊,用語極端尖刻且次數頻密,以至大家都覺得言論的寒冬已至。不過,我們倒覺得這是一個很好 的契機,讓社會大眾以至學術界思考一下言論自由、學術自由究竟界線在哪裏,又再深入一點去探討學者的不同身分和社會對他們的期望等等。97年至今已十多 年,社會上有「慶回歸」和「懼回歸」兩派,但兩派從來都沒有好好地溝通。今天正好藉覑新一輪的矛盾出現,整理和討論一下大家對學術自由的界線的看法,也未嘗不是好事。
- g) }( I6 C, f6 [; I3 a) Itvb now,tvbnow,bttvb
- I1 @* d( q' ?# v# s  u(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用情用理說服人
" ~; G/ X( [5 v9 {* W/ A6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 A% E1 m0 Z! [; K  {
我們覺得,當前最重要的事,是建立一個文明的公共討論空間,容讓持有不同意見的人——不論是知識分子也好、普羅大眾也好——可以清晰而無懼地表達意 見,並用情用理說服人。我們堅持這個空間是要文明的,因為一個暴力的(語言上或實際的)空間不容許手無寸鐵、無權無勢者參與,所以不會是公共的,而且暴力舉止對人性尊嚴是一種侮辱。5.39.217.761 s* }% G1 ]( i; m6 L, a- {

/ Z6 V0 L: w" _5.39.217.76此外,我們相信文明的公共討論空間不會無端出現,也不是通過立法和執法手段建立的,而是在反覆的社會實踐中摸索出來。今天的矛盾,正好給我們提供一個這樣的實踐機會。
( C& x$ b7 e+ x- O0 y3 u0 Rtvb now,tvbnow,bttvb
tvb now,tvbnow,bttvb7 ~0 Y' p0 ]7 k3 l
不能使用暴力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 J) p3 S9 b  T

, s- z+ s2 l6 y6 o- D6 ^. W4 Q9 Z5.39.217.76要建立一個文明的公共討論空間,首要的事,就是不能使用暴力。為什麼《大公報》和《文匯報》批評成名和鍾庭耀的文章惹人反感?原因就在於裏面太多語 言暴力和人身攻擊,包括:「師德敗壞」、「無良政客」、「招搖撞騙」、「奸狡小人」、「無良秀才」、「沒有學術修養……的假民調專家」、「蠢民調」、「政治騙子」、「獻媚(洋)主子」、「數典忘祖」等。這些惡劣的言詞固然無助於討論和溝通,而且更會令矛盾和互不理解的情加劇。tvb now,tvbnow,bttvb8 Z* [3 H" ^( b
) R1 e& V2 i( j. q7 j# v
同理,文明的公共討論空間也容不下威脅。例如,劉夢熊的文章(2011.12.5)提議科大校董會要考慮「是否應容忍這樣的所謂教授(指成名)繼續誤人子弟」。雖然劉夢熊這些話大概不會對科大校董會產生很大影響,但因為其中暗藏威脅,目的是要使當事人心生恐懼,所以很不文明,對建立開放、文明的公共 討論空間,以至公共社會大為不利。
( m" r: ]+ o1 f/ d. Vtvb now,tvbnow,bttvb
& _. h7 V* U' m& A" q% b/ r0 w) H
此外,我們若要在公共討論中提出某些嚴重指控時,一定要十分謹慎,而且要提供充分的理據或證據。這幾個月來大公、文匯對成名和鍾庭耀(尤其是後者) 提出的指控,包括說他們為對中國不友善的「西方」陣營服務、「搞港獨」、分裂國家等。此外,有幾篇文章亦引用港大民調中心的章則來說明他們的民調都是被「黑金政治操縱」等等。這些論據粗疏、證據不足、但又極端嚴重的指控,實在不應該隨便在大眾媒體上亂投。首當其衝的被指控者固然不好受,但更長遠的影響, 是破壞社會文明討論空間,使良好的、高質素的討論氣氛無從建立。" u! {* n' x" W' i' ~

! {/ K4 R8 S  c學者發表意見 高官不能批評?
- d( f. K7 ~' ~( V+ o
5.39.217.76; n* s) ?5 h7 u. l
不過,大公、文匯以及郝鐵川的文章也有具建設性的一面。在反駁一些人士和科大學生的批評時,他們提出學術自由界線的問題:學者在社會上發表意見,難道別人,包括高官,不能批評嗎?
/ F; `  @6 A4 T$ g) Xtvb now,tvbnow,bttvb
9 `1 ]. H( @* O2 V
關於高官是否可以批評學者的問題,我們可以參考幾年前政府就覑「教院風波」調查委員會報告書提出司法覆核後,夏正民法官在2009年3月發表的判詞。判詞發表後,我們3人有感社會輿論和涉案的一些當事人誤讀其意思,所以在報章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澄清。當時我們是這樣寫的:! `4 o( K- \8 Y1 Z

$ F! L. V: B* {/ D/ x公仔箱論壇「夏正民法官重申高官直接向學者申明政府的觀點,並無不妥,而學者因此改變看法也不成問題,理由是參與自由討論就必須接受意見交鋒過後的結果。換言之,夏正民法官重申了高官言論自由的權利:只要官員不是出言恫嚇,以堵塞言論,學者就不妨奉陪到底,痛陳利弊,據理力爭。」tvb now,tvbnow,bttvb0 g& s% K0 c* T' V, N0 y

6 Q: Y% s1 m$ [$ R把夏正民法官的意思引伸到郝鐵川批評鍾庭耀這事,我們仍然堅持當日的說法:郝部長提出他對鍾庭耀民調的見解並無不妥,問題出於他在發表意見後,「愛 國報紙」立刻出現連篇累牘的指罵鍾庭耀的文章(2月3日《信報》余錦賢算過,自11月底至今有70多篇)。這情很難說服大家說,這只是郝部長和鍾博士之 間的客觀討論。公仔箱論壇3 W' Y% F# g8 E* y; Y& U" y

+ D' b& d& M0 H% Q" L7 A! t; j8 L' R& \當然,單看郝鐵川的批評,的確是沒有使用語言暴力,那又是否可以接受呢?很多學界中人的答案仍然是否定的,原因是郝部長是中央政府大員,是統治者、 國家機器的一部分,對一個學術研究者作出批評,其實就是挾覑國家權力來干預學術研究。那麼,是否在任何情下,官員都不可以向學者(或任何人)作出批評 呢?公仔箱論壇$ L! Q, F' B: M, Y" p! z( ?, E* G

4 s/ R7 O+ U# Q, @) g5 P; k: k! b9 `公仔箱論壇我想這裏要看提出批評時的場合和態度。如果郝部長考慮到自己作為中聯辦高官的身分,在一個非公開的場合,心平氣和地提出意見,或表示願意與鍾博士交 流,那我們想是沒有問題的。甚至,郝部長可以效法特區政府的官員,投稿到本地報章提出他的意見,那麼我們想鍾博士也會樂意與他研究、切磋。
) e. n+ |, S3 [* Z  ]9 C. f3 otvb now,tvbnow,bttvb

2 z1 R. ^! _' Qtvb now,tvbnow,bttvb夏正民法官的判詞
6 p: K/ v) h% {0 r/ A8 H5.39.217.76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s) j% S" x) ~+ s
關於這點,我們可以參考當日夏正民法官的判詞。判詞第75和76段是這樣寫的: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 C+ n$ [, e7 H6 y

9 |) M+ J* `. s; M8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高官私下與學者交流,強調政府的觀點,甚至與學者辯論,以期改變其意見,我們不覺得有不妥。這是自由辯論的一部分。因此,一位高級公共行政人員私下直接批評學者就任何問題已發表的意見,此舉本身並無觸犯(基本法)137條,或干預學者的表達自由。」(作者中譯)5.39.217.76; O, O1 J) ]! e
更重要的是,夏正民判詞強調高官提出批評時,「情景最重要」(原文:Context is everything)(第71段)。高官的說話是否構成對學術或表達自由的威脅,要看說話的情景。郝部長作出批評後翌日開始,《大公報》、《文匯報》就 開展了鋪天蓋地的謾罵,到近3個月後的今天還未終止,這情景所構成的嚴重威脅顯而易見。
; y, z; L. p& t/ L& X/ d9 i3 T! s4 W1 O
8 P' s0 e+ @" Q) y+ O歸根究柢,學界對郝部長的批評擔憂如斯大,原因其實在於中聯辦作為中央集權的符號,實在太深入人心。假如中國不是一黨專政,而是一個民主自由的國 家,我想國家要員偶然在媒體上發表針對某些學者的言論,只要不是人身攻擊或無理的指控,那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就在於中聯辦這個符號實在太嚇人了:它背後是一個中央集權的政府,而這個政府多年來都不容許異見聲音。遠至反右、文革,近至劉曉波、陳光誠、趙連海等 人被打壓、監禁等,在在都令人不寒而慄。因此,對香港人來說,中聯辦難免有集權、高壓、不自由等等不愉快的聯想。所以其官員對個別人發出批評,再加上緊隨的文字暴力攻勢,難免令人覺得這是一場中央要員打壓學者的事件。若中聯辦官員認為香港學界在這方面是有所誤會,那麼我們希望他們能盡快澄清。
( T- [9 E7 N( q) i7 h) @/ C公仔箱論壇

% g' }# ?4 f  Y: C1 R5 J5 i$ Z公仔箱論壇站在雞蛋一邊
% N. X, c4 d- }+ M

  i2 q0 V4 c7 I. \7 V( v' j% l4 \5.39.217.76近日種種事件顯示,建立一個文明的公共討論空間確實十分迫切。這個空間建築於一些根本價值上面,包括對人的尊重,以及對情和理的關顧;簡言之,就是 人文的價值。至於對知識分子而言(無論是大學以內或是以外的),我覺得社會有理由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覑他們獨有的訓練,知識分子擁有一種洞悉社會或文化現象的批判能力;而這種批判能力,應該用於揭露現存的結構不公、解除或至少減輕受壓迫者的痛苦,以及提出一個更好的生活安排的可能。可以說,知識分子 對權力不公是很敏感的,因此他們的選擇理應是很清楚的。用村上春樹簡潔的話:「假如這裏有堅固的高牆和撞牆破碎的雞蛋,我總是站在雞蛋一邊。」公仔箱論壇/ B  F" A8 o# J, o0 t1 m

: p5 r5 Z; }( y* r4 |tvb now,tvbnow,bttvb
4 B! f* f, d1 n0 U  y' e
5.39.217.763 h. q1 y+ K; z1 j- A
作者是大學教育關注組成員(杜耀明是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馬樹人是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系教授、蔡寶瓊是中文大學教育行政及政策系副教授)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