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時事討論] 網絡尚有言論空間的原因 張華 [打印本頁]

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1-11-23 10:40 AM     標題: 網絡尚有言論空間的原因 張華

網絡尚有言論空間的原因  張華5.39.217.76) ~% u( |7 t6 K
公仔箱論壇" g  h6 @5 [. a. }. F& f7 K$ d0 ^. y4 Y

9 P& K! t% y: o! d+ Ctvb now,tvbnow,bttvb上周五本欄談及中央的兩大利益集團「宣傳系統」及「互聯網集團」
,為爭奪互聯網控制權,以旗下傳媒(一方是中央電視台及《人民日報》,另一方則是《人民郵電報》)互相指摘、各不相讓。這是中共的利益集團首次動用手上的傳媒去攻擊體制內的「同志」,可見巨大的經濟利益對體制的腐蝕作用。不過,火併分出勝負後,將是中國網絡言論空間大舉收縮之時!
tvb now,tvbnow,bttvb. h2 b- i8 b3 D/ m
5.39.217.76; `7 \/ i- n& a( z( r) K8 }, [0 p( V" Q
在中國
,不同傳媒有不同的言論空間,由中宣部直接管理的黨報及電視台,言論空間最小,各類都市報次之,空間最大的是互聯網(這是相對的,距真正言論自由還遠着哩)。很多出位大膽的言論,甚至直斥中共、明嘲暗諷「黨國體制」文章,多出自網絡。為甚麼?

' a1 r' p$ I/ p2 A0 Z. u- Ctvb now,tvbnow,bttvb
2 ~8 i$ e2 K+ ~- H2 e1 z6 F2 N* z傳統的傳媒
,無論電視電台,還是報章雜誌,都掌握在中宣部手上,有着幾十年扼殺言論自由經驗的中宣部,對傳統傳媒的管理自然得心應手。相反,互聯網是新興事物,其管理誰屬一直妾身未明,由多個部門分割管理:硬件部份,包括光纖網絡、互聯網供應商等,歸「工信部」;內容部份,包括入門網站、新聞網站等,由宣傳部門負責;電訊集團則由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分管。

$ {' D% S6 p7 ~! Y7 q" X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 m: \/ |8 I3 p* U$ F. d1 G
正因為兩虎相爭
,互聯網才有監管上的灰色地帶,就像兩省交界的多是三不管地區,當年中共正是在井岡山這樣的湘、贛交界區域,才有了生存的空隙,然後慢慢壯大成長。
另方面,互聯網的特點是信息量非常大,要完全扼殺,必須付出「毀掉互聯網」的高昂代價。因此,北京當局近年雖然投放大量資金打造「防火長城」,甚至建立「人肉監控長城」的龐大網絡警察,輔之以「五毛黨」,仍很難杜絕網上的異見。
% r4 y( O) d0 s( f+ o7 j.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 D. ~: R; y, s- J
不過
,一旦中央兩大集團就互聯網管轄權的博弈分出高下,無論最後是中宣部贏出,還是工信部獲勝,都意味着中國互聯網將面對一場寒冬。有了統一的管理機構後,其首要的政治任務就是維護中共政權,這是絕不容妥協的。若是中宣部,其窒礙言論空間、監控傳媒的「能力」,有目共睹。即使是在扼殺表達自由只是「初哥」的工信部,同樣要把「有效監控網絡言論」放在首位,而非像現在那樣,為保住互聯網市場,對某些過位言論可睜隻眼閉隻眼。
5.39.217.76: r; R; m* X. }. s  E1 ]  p' T$ d
tvb now,tvbnow,bttvb7 \4 T! K6 L7 R: T! u* `
當然
,這場血拼也可能拖下去,不一定會分出勝負,而是雙方都作出妥協,維持目前的共管模式。這種局面對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最有利,也可維持網上極有限的言論空間,這是最理想的博弈結果。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