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叫阮南洋的名 [打印本頁]

作者: lilitan008    時間: 2011-10-19 08:02 AM     標題: 叫阮南洋的名

老师:公仔箱論壇: G) O$ I! O4 u0 D' Q% Q0 r& I
公仔箱論壇7 ^1 K8 ?" e+ z( H$ T

! g+ U- h$ c9 m" J3 m5.39.217.76您好。昨天提问的马来西亚华语文「规范」问题,我们这些「小孩」一直以来都有点颇不以为然。但除了「约定俗成」以外,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听老师这么一说,像是捕捉到了几点意思。原来中国自古到今,语文「规范」是不得已之事,倘若不得不然,也应该在最小范围内进行。公仔箱論壇# v6 {8 k3 B- [5 w- Z' }( j
马来西亚那个「半官方」「指导」的规范理事会(开始时是由华裔副部长领衔的),他们的想法和做法,看来比中国两岸政府还伟大。他们想规范的对象无所不包,最好社会上所有文字使用者都能遵守。由于华语文媒体影响很大,所以就规定先从媒体开始。9 d6 o; Q) n' e7 ^' Y
要命的是,他们对一些名词的「规范」,反而经常在制造分歧。大体而言,我们也觉得有些名词用语,办得到的话最好分歧别太大。但即使有分歧,其实并不会造成太多的沟通障碍,毕竟当地人都习以为常了。就像小小的一元一角钱(马来西亚是元分二级,没有「角」,但华人都还习惯用角),北南西东不同地域、男女老少、不同种族、不同籍贯,各有不同的叫法,连我们也说不出来到底有多少种(但买东西找钱绝不会算错,呵)。公仔箱論壇8 W; S0 Y8 R$ Y% R8 s. i
原本官方已有统一规定,但他们曾经修改过,而理事会自己又要在译名上讨个好意头,二度改名为「令吉」,搞到我们一看这个新译法,身体就起鸡皮疙瘩。类似这种例子,本来已经用开了的名称,后来又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而另起一个新译名,结果非但没解决问题,反而制造更多新分歧了。像现在写多少元要用什么,反而更加不一致。我们不习惯,外人也看不懂。以前是政府弃好端端的「$」不用而改为「RM」,现在他们还放掉大家熟悉的旧译名不顾(即使要好意头,何以不用回大家都明白又更好意头的「元」呢)。最后搞出更多分歧,像老鼠繁殖一样,二二得四,四二得八,何来规范的效果?实在想不通。
: u- P# K* `2 l  S7 k' Y- y) p5.39.217.76还有一群人(略有重叠)在「规范」华文小学课本的名词用语,却把马新一带用了两三代人带有感情的名词说成是「错」的,而改成中国的规范用语,像「巴刹」妇孺皆晓,改成「菜市」(两者味道对我们而言好像不太一样,但还看得懂);把「豆腐花」改成「豆腐脑儿」(这「脑儿」是什么,我们就不太清楚了);还有把人人熟悉亲切的食物名称,改成可能是北京人使用的词汇。这些更改都过好几年了,到现在我都还没学会。这些社会上不用的(外来)新名词,对小学生而言,不知有何意义?难道面对中国这位老大哥,连自己惯用了三两代人的名称,都不能有信心和情感了吗?
6 g% E' X" h& I8 J5.39.217.76类似的问题,让我对马来西亚那些藉「规范」、「正名」搞西搞东的人很反感。像无聊到去规定「槟城」应该叫什么,不能叫什么,那些理由看了实在让人一肚子火。搞到现在,一般小学生都已经没有「一角」的中文概念,而只会说「10仙」的译名词了。令人更生气的还有,已经开始有学校里的老师说「华语」不是规范词,必须说成「汉语」才对。真是岂有此理!
  M# E- N! b6 w7 l蕴含华人历史记忆的地名
* @( D+ A+ f: A* ^像以上这类例子,让人对那些人所谓的规范很没好感。该规范、正名的时候,又不见人影,却有时间在讨论一些莫名其妙的新名词。有些也许值得关注的「正名」课题,这里且举一个例子:马来西亚「华文中学」已成为历史名词,有人却要把当年改制的国民型中学「正名」为「华中」,以合理化他们对「华教」的论述,却没看到那些「专家」敢发出掷地有声的见解。也因为这样,让人质疑搞规范、正名那些人的背后,似乎本来就有些问题了。
  c/ u- n" J0 E, _; x; o3 u5.39.217.76先前有一次在word档上转换繁简体字时,惊觉由繁转简,系统竟然自动根据中国大陆规定,将一些马来西亚地名转换成中国大陆规定的用法。对于南洋地名,当地华人老早已自有一套还算蛮有意思的译法(如Ligor-六坤、Sibu-诗巫、BukitFraser-福隆港等等),有些还和华人历史密不可分(像由华人开发的地方,马来西亚大小城镇很多都由华人开发。一到城镇中心,不必说,那种建筑景观就是南洋华人色彩,那些地名早已烙印在我们的记忆里),有些根本还是以华语命名的(像「太平-Taiping」、「永平-Yongpeng」等等)。这些地名(还有好些已经不保的路名),以及那些南洋华人色彩的建筑,都是华人历史记忆的一部分。结果,现在一个个历史实物和记忆,渐渐有意而且有计划地被销毁了。而我们仍然还不太在意华文路名和地名的改变(原名也好,译名也罢),对华人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究竟有何影响?
; G+ O/ {& `! }2 O当「打石街」、「打铜街」、「打铁街」等等原本自成体系的路名,一条条改成叫什么什么Jalan时,那些早期华人的生活记忆,也就被有心人藉发展洪流为藉口,逐渐消失在一般人的脑海中。
( \6 b/ @: j+ [7 R: {) _如果华语文「规范」还要抱住中国官方的大腿,等到有一天我们也不知不觉遵循中国官方的规定,「新山」改叫什么「柔佛巴鲁」〔「柔佛」是当地一开始就使用的漂亮译名,「巴鲁」(「新」)一看就知是后世怪胎〕,唉,难道连开口叫声祖先「为你取的名字」的资格也没了吗?tvb now,tvbnow,bttvb1 Z9 K* b* [  F7 j3 r
也许,马来西亚华人也不必然尽是那么的悲观。只是面对马来国家机器,华社资源不多,自己人有时候又不争气,只能徒唱悲歌。总的来说,目前不少历史文化还在。至于下一代,那可不晓得了。
) R: J1 D: c* A# a& y' p写到这儿,好像离文字规范的课题稍远了。也罢,纷纷扰扰,如同老师所说的,即使两岸负责语文「规范」的机构,也经常是劳而少功。一旦想把规范的范围和对像无限上纲,往往徒增纷扰,既无意义,也没效果。确实,社会上的一些琐事和议论,若没效果,又无意义,其实也无需我操心太多。感谢老师一针见血的意见。就到这里好了。顺颂
) j- S& b8 V$ g" I+ Y#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道安
/ ~" ]9 p4 ?- B& C) f3 A4 @/ ]

  子规敬上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