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時事討論] 中國學生集體為父母洗腳,是作秀嗎 [打印本頁]

作者: qqonqq    時間: 2011-10-6 02:44 PM     標題: 中國學生集體為父母洗腳,是作秀嗎

中國網路媒體發表文章,批評目前中國社會存在的作秀之風,如有學校及社會團體只在特定日子到養老院去為老人服務。在今年國慶期間,有學校還組織中學生在校園裡集體為家長洗腳等。
" J9 h+ v( Z& F2 @- etvb now,tvbnow,bttvb
1 w2 |4 p; w" `: X0 M搜狐網星期二發表署名苑保平的評論文章,題目是“三百人給父母洗腳:一場秀怎能有真感動?”作者說,重慶市江津五中,今年十月一號那天在校園操場上,擺滿300多個洗腳盆,指導300多初中二年級學生為長輩洗腳。作者表示,看到這個場面,心情很沉重,採用這種方式進行“親情教育”、“感動教育”實在是令人難以接受。他認為,這種活動形式大於內容,有作秀嫌疑。
" k2 h1 M3 N6 G& X$ \/ a  M: |公仔箱論壇
$ j; V! e% y0 V$ q6 C8 P8 Q/ `6 D5.39.217.76作者還提到,網上曾有報導,每年重陽節是敬老院的老人們最遭罪的日子,因為各種學校、社會團體的人都會來説明老人們做家務、洗頭、梳頭,後來竟然演變成老人每個重陽節都要洗好幾遍臉、剪好幾次頭,弄得老人們苦不堪言,以至有些老人一提到“送溫暖”活動就害怕,成了令人哭笑不得的社會現象。
7 H0 f( ~6 |7 _3 D7 L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0 E! f- C( m2 w' c3 _( U; q  ]
美國德克薩斯州科技大學教育心理學系主任藍雲教授認為,學校想培養學生有尊重和愛戴長輩的愛心和責任感是應該的,但在校園裡組織學生為長輩洗腳的確是在做秀:tvb now,tvbnow,bttvb3 [' R& x/ Y  W1 Z
公仔箱論壇5 U' q6 q( l. l0 x5 T" U
“其實這不是教育,這更多的是做秀。我覺得幫父母洗腳,孩子自己願意做可以說是非常感動人的一個舉動,但是如果是作為一個做秀或者是學生自己要做或者是學校要做就沒什麼太大的意義。道德教育實際上比知識的教育更加潛移默化更需要有整個社會氛圍的營造才能夠影響到孩子心裡去。如果我們平時都不搞,然後逢年過節或者什麼樣的時候就來做做秀,那其實對孩子沒什麼太大的説明。孩子也不會因此對父母更孝敬。國內整個社會的氛圍、社會價值的取向不是非常重視德育的那一塊,比方講孔孟之道。教育很多實際上就是讓孩子穿禮服呀作揖呀,實際上那些都完全是走形式,不會對孩子的道德或者是社會的責任有太大的説明。這是全社會的一個,應該是一個社會活動。”
7 R! ^" r: k: `3 R% v9 j# O1 y7 M( K4 u
, V, W$ `2 Q6 a8 @6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苑保平在文章中指出,洗腳畢竟是比較私人性質的行為,並不是每個人十月一號那天都必須洗腳,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閒工夫大老遠的從家裡趕來接受子女的這種服務。作者認為,正是極度缺乏感動的社會才會有如此招搖的“感動教育”。江津五中的這一舉動,除了做秀博取眼球之外,看不出來有什麼其他意義。
; }9 d0 W5 X. p; ^  utvb now,tvbnow,bttvb
4 A" B6 Y) S: a; _% }旅美中國者謝選駿就此認為,政府或官方介入做好人好事的範疇不是好事:tvb now,tvbnow,bttvb9 S* @2 y& b6 t. E7 Y

9 @& f' b, w0 [“我想這個問題有兩方面,一方面像去老人院探訪、幫人理髮或者做一些敬老的服務。這是跟基督教會學的。洗腳就是耶穌在受難之前給他的門徒洗腳,說要服侍別人。中國現在推廣的這個不知道他們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應該受到了基督教的這種影響。在中國公眾場合下的洗腳傳統上不見有記載。因為它是政府主持的所以比較生硬。像去老人院探訪也是一樣。由於它是官方機構主持,所以就帶有一個很大的強迫性在裡頭。導致有的老人被理了幾次發、洗了幾次臉,就好像道具一樣的。主要是政府操縱造成的。凡是政府干預的事情就很容易出麻煩,就很容易把好事情做壞了。政府主導的事情就經常會變成這樣的,要是政府一插手什麼事情,這個好事就變成了壞事。”
. X  h. P1 Y# s# M( e+ f, S6 s$ n
/ T$ q- `: ?1 Z) b: N6 \+ l1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文章還說,最耐人尋味的是家長們的反應,有的家長感動得哭了,但他們明顯哭早了,等到孩子們不需要學校鼓動也能堅持在家裡給父母洗腳的時候,再哭也不遲。否則,誰敢說這不是一場作“秀”的表演呢?
作者: aa00    時間: 2011-10-6 05:39 PM

沈兴耕:孝,今天还应大力提倡吗8 A9 Z5 d1 ]. L! V/ K# `
公仔箱論壇( C9 ^4 s6 m& P7 N: U& o1 h; U2 c

8 s2 S/ Z0 T$ S, f! f2011年10月02日08:29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 B$ z1 s! @& g) r

& G' ^- E5 l/ C$ F, R+ G
, D( j, W6 h; p$ c( v; C5.39.217.76
  j2 f0 Q/ o/ `! [公仔箱論壇 农历九月初九,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这一天又被称作“老人节”。由此想到一个词,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词——“孝”。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或者说,今天还有必要继续加以提倡吗?公仔箱論壇" C" j# b& p& G7 X& P1 [: ~4 k# v6 S2 W
  我以为,答案是肯定的。公仔箱論壇( ~) d5 m) \' g$ Q: X8 ~
  其一,长期形成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按《说文》的解释,孝是一个会意字,上为“老”、下为“子”,其本意为“善事父母者”。将“孝”上升为一种理论则始于孔子。他认为,“孝为仁之本”,即要实行仁,必须从孝做起。到了汉代,孝道已由家庭伦理扩展为社会政治伦理,提出“以孝治天下”,并以“孝廉”为标准选择官吏等。这也成为此后贯彻两千多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由于历代帝王的倡导、《孝经》等典籍的推广,尊老、敬老、养老、送老等观念,在民间同样得到广泛传播和空前普及。
* Z6 ^4 Q! b: h' B+ ~  当然,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封建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出于政治目的,对孝道理论不断地进行纲常化、极端化、神秘化、愚昧化的阐释与附会。这一点也是不容讳言的。
  j9 V. \7 _8 O- D4 Rtvb now,tvbnow,bttvb  其二,能够有效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78亿,占总人口13.26%。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基本做到全覆盖的社会养老模式不同,我们这个“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在农村,现在还只能以家庭养老为主。这是短期内很难改变的一个现实。可见,在广大青少年中,持续进行尊重长辈、孝顺父母的教育,至为紧迫。
, c' T; a) d( @5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其三,部分子女对父母的态度令人忧虑。不错,感动我们的事情不少,如几天前刚见报的22岁留美学生彭斯,急回广州“割肝救母”……然而,生活中反面的例子太多了。我农村老家有两个邻居,其中一人的母亲得了重病,他自己不管不问也就罢了,反而责怪积极张罗给予治疗的已经出嫁的妹妹,连一旁的医护人员都看不过去,多次提出要代为起诉不孝之子。但这位既可怜又善良的母亲,在弥留之际谢绝了。另外一人的母亲患病后需手术治疗。不料他却临时改变了主意,冲进手术室,把母亲从手术台上拉下来,带回了家。有人不解:不就五六千块钱吗?还能报销一半左右!家境并不坏的这个人,竟大言不惭地说,多少也是钱啦,我又不是开银行的!半年后,这位没有得到任何医治的母亲,就在辛勤劳作中突然大出血去世了。6 p1 Y3 N: H/ k9 H. l
  出现上述情况,原因固然复杂,但是与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把孝道思想简单地视为“封建伦理道德”而加以批判,显然有极大关系。是非荣辱的界限不清晰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 T$ w) `8 B+ k  \
  其四,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孝”,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是一种责任。今天,我们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自然不能没有家庭和谐。因此,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有益。试想,一个人如果对其父母都不孝顺,怎么可能指望他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责任感呢!5.39.217.761 e' D! w- R) ^0 l% `
  “孝”并没有过时,弘扬这一传统道德,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某种程度上说,现在比过去更加需要。
5 ~4 c/ ^+ ]3 ?3 B公仔箱論壇  “孝”,也不能只停留在“提倡”上,还应有配套措施,如甘肃省的金昌市、河北省的魏县“不得提拔不孝官员”的规定,就是向社会宣告了一个明白无误的价值取向。- I- Y9 s# }8 m$ ^" s, u/ \
  我们一起努力吧,让“孝”的思想得到普及,并不断强化、蔚然成风,重新走进千家万户! 公仔箱論壇( I" ]- {  u1 \5 c$ K
  (作者为本报高级编辑)- j, \& f8 @" F- I. e

7 x2 E$ O7 L0 _. Qtvb now,tvbnow,bttvb 公仔箱論壇( V9 v& B  Q$ l# h
tvb now,tvbnow,bttvb% D) ^& O5 m' G

4 y9 X; [1 v. M0 w# _2 Q. `8 I! R公仔箱論壇來源 / 版權所有:以上所述媒体 / 作者
5 e- d6 y* J1 \9 x5.39.217.76(以上内容摘自或摘译自 其它媒体 / 作者 ,不代表發帖者观点); ]# C/ h& k( B  r) s+ J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