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時事討論]
“我爸是市長”,到底誰說的
[打印本頁]
作者:
mr2907
時間:
2011-9-26 05:37 PM
標題:
“我爸是市長”,到底誰說的
蔡華偉繪(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不失語、不失真、不失衡,避免造成社會認知的空白、錯誤、偏差,才能在推動社會進步的過程中,正確發揮媒體的作用
I' F3 ^' F8 z9 @; m& ?! M
tvb now,tvbnow,bttvb$ ~/ z, _5 M! J% C/ T/ k1 S
繼“我爸是李剛”之後,最近又冒出個“我爸是市長”。所不同的是,這回失實的,不是語境、語氣,而是基本內容。
tvb now,tvbnow,bttvb) L" \5 ]2 v% j* Y
近日,溫州高三學生馬某,因停車與路邊小賣部店主發生糾紛。在爭執中,他打傷了店主2歲的女兒;開車逃跑時,又撞傷一名上前阻攔的熱心市民。據媒體報道,馬某事發時曾大喊“我爸是市長”。
公仔箱論壇, Z6 L+ l% H {( d+ u( k: A
隨即,此事在網絡上引發了陣陣叫罵。可當事人說,並沒喊過這句話。目擊者也表示,現場沒有聽到這句話。後來警方證實,馬某父親是一名商人,並非市長。
" {% f% l$ o" o9 i& L4 F' ~公仔箱論壇
打了人,撞了人,馬某應該受罰,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我爸是市長”是如何產生、並不斷擴大,最終成為這起說不上復雜的治安事件中最引人關注的要素?
' U N8 W: h! H. j, d' ^, I% @
這其中,一些媒體對于現場情況未經充分求證就進行發布,恐怕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我爸是市長”的流行。
tvb now,tvbnow,bttvb- v" R3 `' {6 o$ ]* v8 j9 _# N. Q
這提醒我們,媒體作為大眾認知社會的窗口,在挖掘、還原事實本來面目時,應繃緊“準確”這根弦兒。簡單地貼上標簽以博眼球的做法,會加深社會對立情緒,可謂後患無窮。
k. G, ?2 [4 Q y: C, |. L
再深入一層想:為什麼“貼標簽”的報道往往能一時風行呢?
' t7 \) }: X/ Q/ ]8 q" [( @公仔箱論壇
社會轉型時期,矛盾復雜多發,而要徹底根除,又非一日之功。比如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官員腐敗、社會不公等等,人們對其深惡痛絕。這就是“貼標簽”風行的心理基礎——一件事,如果跟腐敗、特權聯係上,那就會得到放大,就能撥動大眾情緒,造成人人喊打的局面。
5 p7 t& L w' etvb now,tvbnow,bttvb
可是,這種似是而非的聯係,卻會背離真相,無助于問題的解決。並且,也會拼湊出一張時時冒煙、處處著火的社會圖景,誇大問題的嚴重程度,增加社會階層間的裂痕,動搖人們的信心。當大眾發現自己被愚弄了之後,還會造成“狼來了”效應,真正的特權行為、衙內做派便會溜出人們的視野。
+ j/ k# o/ C% U/ j,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在各類消息紛繁復雜迷亂人眼的信息時代,媒體更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不失語、不失真、不失衡,避免造成社會認知的空白、錯誤、偏差,才能在推動社會進步的過程中,正確發揮自己的作用。(雲 龍)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