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馬來西亞]
不一样的清真寺
[打印本頁]
作者:
lilitan008
時間:
2011-9-26 04:56 PM
標題:
不一样的清真寺
上个星期, 我去了吉兰丹一趟,参观位于马泰边界的Jubli Perak Sultan Ismail Petra清真寺。由于其建筑风格类似中国北京的牛街清真寺,因此被当地人简称为北京清真寺。吉兰丹的北京清真寺让我联想起印尼泗水的郑和清真寺,因为这些建筑设计有一显著的共同点,即是参照历史悠久的牛街清真寺。自从1998年苏哈多政权倒台后,印尼至少有了五间新的中式清真寺。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民主开放后印尼华人文化开始受到认可,印尼的回教面貌仍旧多元。
" K; p* \- Q2 Z% O' n" Ltvb now,tvbnow,bttvb
展示多元文化共处
tvb now,tvbnow,bttvb! Y2 u" t: v5 ? f8 P$ p3 q3 ]* d' `
就如在马来西亚,印尼华人回教徒是少数社群,仅占了华人人口的大约二至三百分比。回教常被视为是印尼人的宗教,华人皈依回教后,即被认为变成了印尼人,不再维持华人的身份认同。为了挑战这刻板印象,印尼华人回教徒协会泗水(Surabaya)分会在2002年兴建了郑和清真寺。
tvb now,tvbnow,bttvb; [, }8 [! Y# @( J
泗水郑和清真寺的外观看起来像华人庙宇,多于我们熟悉的清真寺建筑风格。礼拜堂的面积为11尺长,9尺宽,天顶的形状为八卦形。根据该清真寺的册子介绍,11尺长象征天房原本的面积,表示对回教信仰的忠诚。9尺宽代表九位在爪哇传播回教的先贤圣人 (WaliSongo),表示对爪哇回教传统的尊敬。
! b. P* n9 D e& T1 Ntvb now,tvbnow,bttvb
八卦形的天顶则表示对华人习俗的守护。此外,清真寺内的摆设也融合了印尼两大回教徒组织,即是回教长老复兴会 (Nahdlatul Ulama)和莫哈默迪雅(Muhammadiyah)的特色。清真寺内有一个用来召唤祈祷的鼓(Bedug),这是前者的传统;而布道的讲台设计则采用了后者的惯例。清真寺的外边则有一幅壁画,描绘郑和下南洋的经历,以突出华人回教徒早期在印尼宣扬回教的贡献。这样的结合反映了当地华人回教徒领袖的决心,要展示回教、爪哇和华人文化可以相容共处。
( v3 n' n4 A2 x* G+ atvb now,tvbnow,bttvb
清真寺开放予社区使用
* l. G! s+ l4 E- q9 n+ X
整体而言,印尼两大回教徒组织都非常肯定和支持这间清真寺,认为它可以彰显印尼回教多元和开明的形象,并强调回教可以包容阿拉伯文化以外的其他族群特色。另一方面,如果没有非回教徒华人的支持,郑和清真寺或许不可能如期建竣,因为该清真寺的主要捐献者是华人商家,占了建筑费的约百分之七十。
$ i3 \6 b# o8 V# `
一些华人商家认为华人回教徒协会可充当华人与当地回教徒之间的桥梁,缓和两者之间可能发生的紧张关系。值得一提的是,郑和清真寺建在以非回教徒华人为主的祖宅区内,隔壁是一间基督教徒经营的医药所。为了避免干扰附近的居民,该清真寺没有在晨礼时分播放祈祷声。
tvb now,tvbnow,bttvb; I3 ]& S" X! ^9 {, X
郑和清真寺虽然由华人回教徒管理,其活动开放给所有族群和宗教。该清真寺的主要使用语言是印尼文,日常交谈的语言也包括华文、福建话和爪哇话。在星期五礼拜时,有近千名回教徒前来祈祷,大多数都是在附近居住和工作的爪哇回教徒,只有少数的华人回教徒。由于工作关系,大多数华人回教徒选择在周末才出席该清真寺的活动。
2 ~8 c% c6 V+ S# G+ G5.39.217.76
在斋戒月期间,郑和清真寺每天都提供免费开斋食物给回教徒。我记得有个晚上,正当回教徒正在礼拜堂举行晚间祈祷时,一群非回教徒华人在清真寺范围内的走廊练气功。确实,郑和清真寺不仅是宗教礼拜场所,还包括了其他设备,如办公室、针灸所、幼儿园、篮球场和羽球场等等,公开给回教徒和非回教徒使用。
5.39.217.76 e: ]' D% P7 ]# L: W4 m
华人回教徒协会也曾经跟佛教团体慈济在清真寺内联合捐献物品给水灾灾黎。现在,该清真寺也成为了泗水的重要旅游景点,吸引不少的印尼人和外国游客前来参观。这一切都彰显该清真寺包容多元的一面。
9 ^! x' X* i, S( \! etvb now,tvbnow,bttvb
中式清真寺日渐增多
4 m8 g+ c1 Q% ^0 ^+ U( i) ?5.39.217.76
在泗水郑和清真寺之后,印尼各地的华人回教徒都纷纷要建造中式清真寺。在2008年,苏门答腊的巨港就迎来了印尼第二间以郑和为名的中式清真寺。这间巨港郑和清真寺(左上图)是由华人回教徒协会巨港(Palembang)分会所筹建的。然而,该建筑设计与泗水的郑和清真寺不同,结合了华人、巨港马来人和阿拉伯的特色。
& [1 }0 q( K& s5.39.217.76
清真寺顶头有星月标志,旁有两座类似中国宝塔的尖塔,尖塔上有着象征巨港特色的羊角雕饰。在西爪哇的茂物(Bogor),华人回教徒商人兼传教师陈国良则在其宗教学校的范围内建了一间类似中国宫殿的清真寺和爪哇式的墓碑庭院(左图)。这显示印尼华人回教徒在表达他们身份认同的时候,没有忽略他们所在处的地方色彩。
! s! Z" F9 z# k+ N2 I' t4 u. D5.39.217.76
更重要的是,不是所有中式清真寺都由华人回教徒所建。在东爪哇的帕苏鲁安(Pasuruan)市中心,当地的爪哇回教徒和地方领袖就建造了与泗水郑和清真寺一模一样的清真寺,以促进该市的旅游活动和加强各族群关系。
7 B! c; }0 K! s6 h6 ~. u1 `
从泗水到巨港,从东爪哇到西爪哇,我们看到印尼中式清真寺日渐增多。这几年来印尼发生恐怖袭击和焚烧基督教堂等事件,让不少非回教徒对回教有负面印象。中式清真寺在这个时刻出现更具意义,让人们清楚地看到回教普世价值和多元面貌。马来西亚因种族政治和回教官僚体系牵制,中式清真寺兴建计划一拖再拖,但这几年来也有了新的转机。吉兰丹开了先例后,怡保和吉隆坡也在筹建中式清真寺。关于马来西亚的进展,我下次再谈。
8 ?/ R: a. u# i) X) I' @
丘伟荣毕业于澳洲国立大学亚太研究所。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