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時事討論] 《桃姐》尋回飄遠的情義 馮智翔 [打印本頁]

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1-9-17 05:27 AM     標題: 《桃姐》尋回飄遠的情義 馮智翔

《桃姐》尋回飄遠的情義 馮智翔
/ q9 L& a# _7 Z, T$ m/ z/ j,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M( h+ ?  ?
倫常教育已被倡導功能價值的工具知識代替,《桃姐》卻再現一個早已陌生的孝義情感世界。3 D, G- o# q; ~% M" _
9 j: A- H4 d, M3 [
葉德嫻和劉德華主演香港電影《桃姐》於威尼斯影展奪得「最佳女主角」獎項,一個女傭人為了僱主的家庭犧牲自己一生的故事,而少主人卻在女傭老病至死時,向他實踐了中國式的孝道。這齣電影把社會早已隱退了的情際背景重組出來,使沉迷理性計量思維中的現代人一雷驚醒!
$ }# P( G4 m7 P) n" N7 @
5.39.217.76# P( a1 A2 l" W
不少媒體代表在威尼斯影展看《桃姐》首映場中暗地抹淚,影片放完後,《桃姐》更獲得長達近十分鐘的掌聲。《桃姐》不僅能催淚,對活在數碼(數位、數字)化大都會的一眾倫理迷失者,直是締造了社會情際的探索方法,穿越對老人冷酷之矇矓鏡頭,高清地看懂一個早已陌生的孝義情感世界。公仔箱論壇- [: c8 d: y7 }7 t; J% O0 s% p

( a+ x( T+ o2 ~1 q0 c, O. O在許鞍華導演的《桃姐》中,葉德嫻扮演的桃姐從十三歲開始就進入一個梁姓富裕家庭當女傭,整整付出了六十年人生,伺候老少五代人,而隨著梁家老人先後去世及其他家人移民,桃姐晚年的十年間,都跟少爺Roger(劉德華飾演)一起生活,至年逾古稀,桃姐忽然中風,少爺Roger眼見老傭人不能工作,決定把她送進老人院去,然而,彼此間一直埋藏深處的倫理親情才開始一一浮現。Roger對桃姐有著一份近乎母子的情感,最終少爺為老僕人養老送終,展現了一段中國人對長者要盡孝道的敬老精神,主僕母子的情際關係單純真摯,慢慢把觀眾的心靈深深打動。
, D( j! c; h5 `9 a7 ]: V1 ^公仔箱論壇
! @* U+ A; A( A' |- G8 @! k2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桃姐》是改編自香港電影人李恩霖的個人經歷,乃真人真事。其實,這是五六十年代香港人普遍的經歷,亦是社會與倫理之間包含了一種特殊的親情組合。人生處處有親情,即使打工仔與老闆也有企業倫理,做家傭的也有主僕倫理。就如我的祖母,也如桃姐一樣,在一個富貴人家做女傭直至退休,而給她一手帶大的小姐雖已成人,但當一有空,便前來我家探望祖母。祖母有我們供養,不缺甚麼,但小姐又買東西給她吃,又給她零用錢,直至祖母九十多歲去世。這是一個時代的背景,是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作用中,有著倫理的感通,並常態地構成了群體人生的意義空間,而今天這種感覺的喪失,正是《桃姐》這電影的可貴之處。* g- i9 Y0 C+ d' P" t

+ s2 d0 e6 ^0 F: R8 \2 I公仔箱論壇《桃姐》可說是人類倫理感情的碎片,在數碼化時代,把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性美善,在電影院裏虛擬拓展。人類的生存進入數位,基本方式已經由倫理抽離,人性的模式遭受數碼商業不斷侵犯,社會背景的倫理感情主體死亡,個人的孝道客觀外推,變為社會福利的政策場域,人們情感的層次不斷剝落,世界語言的界線就是要把倫理忽略,並將長者倫理情際想像為該歸入政客爭取選票要解決的老人問題,與自己實踐的人生毫不相關。" F1 B+ B) ~6 ]- P

2 Q3 Q( T" k. w* E% n+ P5.39.217.76社會被功利文化浸染,人生衰老而無用無養,長者的尊嚴如同臉上皺紋,被社會摺皺了,人未死亡卻要埋葬在現實的遺棄中,只能曲線地表述自身的價值——是曾為社會、曾為家庭有過貢獻的人,他們最後的一程路,只不過是老人靈魂終結之呼喚,渴求獲得在倫理中有正面的肯定,不想「孝道」被冷漠、霸權、官僚化等消費社會徹底摧毀。
7 X# H& u2 F2 Q) ?8 Ktvb now,tvbnow,bttvb

; m: M/ u4 J: C7 z) ^/ \3 P/ T公仔箱論壇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的關銳鬉教授一直關心孝道在中國的變化情況,他較早前公布了一項極有意義的調查——《老、中、青三代在北京、南京、上海、廣州、廈門、西安、香港的孝道實踐研究》調查報告,指出在上述七城市中,原來北京人最有「孝心」,然後依次序為廈門人、南京人、西安人、香港人、廣州人,排在最後的是上海人,「孝心」最薄弱。關教授更說:「整體來看,中國人的孝道表現強差人意,大家基本都能做到尊敬長者,但在經濟上援助長者的表現甚不樂觀,年紀越輕的人,對父母的經濟援助越小。」
% r; [9 `( O2 L: U" l
公仔箱論壇7 C, d' U, C/ {4 q4 r
這是長者被社會丟棄的現實境況,因為,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大多數年輕人覺得老年父母應由政府來養。「期望政府支援長者的」認同度最高,達百分之九十五;認為「社會人士應照顧父母」的,亦佔百分之八十七;認為「照顧父母」是理所應當的,佔百分之八十五;但只有百分之二的人認為應該「照顧父母的心理健康問題」。
" h9 j) w7 S/ T# [7 I# r! J4 J公仔箱論壇
公仔箱論壇) j. X& b2 Y5 ~5 o
倫常之情、孝道之義等教育,早被倡導社會功能價值的工具知識代替,而只有百分之二的人明顯支持孝道,反映了孝道這一套對長者普遍敬重的倫理語言已被大多數人遺忘。而《桃姐》一片,本來只是香港視角對港人生活的提示,現在卻幻化為國際的光影,一瞬間成了世界共同的視野,使反襯社會喪失人情味的小品,比地球災難電影更能動人心弦。這標示演繹人生的風險,不光是山崩地裂的官感爆破,而揭示人生疏離、感情崩解、被決定的荒廢老年、生活在無情背景的末世,才能有血有肉地把困在暗室的情感釋放。《桃姐》領著觀眾對此處境反思。反思倫理的味道不再是緕事的紙上感性,而是我們是否讓這點滴的真情,不再成為人類永遠逝去的夢。
6 h0 [/ y" {. V% U0 L4 J, n

& I  v! V7 f; W+ l4 z3 J

, M% }2 \2 Q+ M6 G9 @' s5.39.217.76馮智翔,香港資深新聞工作者,著有《香港人質素衰敗》、《再唱香港人》、《八個問題》、《命運曲奇》、《逆境.超越》等書。
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1-9-17 05:28 AM

葉德嫻威尼斯封后戲裏戲外 賈選凝. O- U6 R/ C  p/ x* y
《桃姐》選取了主僕情題材,由最擅長掌握人情品味的許鞍華執導,加上女主角葉德嫻「感人至深」的精湛演出,被譽為香港電影新浪潮的絕唱,而這種小而精、以情制勝的人性探索,可以是港產片走向國際的最新起點。
1 ~, p; g9 v' v  m# K5.39.217.76
公仔箱論壇1 t& k: s4 C; _! y
意大利當地時間九月十一日晚,第六十八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各大獎項揭曉,華語影人滿載而歸。香港老牌女星葉德嫻憑藉在許鞍華新片《桃姐》中層次飽滿的表演,擊敗奧斯卡影后凱特.溫絲萊特等大熱人選,奪得影后,這也是繼一九九二年鞏俐憑《秋菊打官司》奪此殊榮後,華人女演員再度揚威水城。而攜《人山人海》以「驚喜影片」入圍主競賽單元的中國大陸導演蔡尚君,也爆冷擊敗了波蘭斯基、大衛.柯南伯格等影壇大師級人物,摘獲最佳導演銀獅獎。此番捷報,不只令近年在幾大世界電影節上頗為低迷的華語影圈為之一振,更令港產片藉著傳統人文情懷的素材,在國際視野中重煥光彩。
4 y, N" U* E7 _tvb now,tvbnow,bttvb

$ V2 j% |& Z0 R+ H" [5.39.217.76以人命名的《桃姐》,改編自香港影人李恩霖(許鞍華的友人,也是該片監製兼編劇)與家中保姆的真實故事。家傭桃姐傾盡畢生,侍奉富戶一家五代六十餘年,昔日的大家族時過境移,如今人單影隻,家中唯剩桃姐和自幼便受她所照顧的大少爺(劉德華飾),兩人之間的情感,早已超越主僕、勝似母子。桃姐年老後患上中風,被她照顧了一世的大少爺,則在其生命最後一程中,轉而成為她的「照顧者」,為她養老送終。
) d0 O: f( ^6 q1 L# G; n. W" {公仔箱論壇

9 x2 A5 c- ^$ b. N/ K, u" @* J《桃姐》選取了港產片中難得一見的「主僕情」題材,將一位小人物的生命悲喜劇刻畫得淋漓盡致,被威尼斯電影節主席馬克.穆勒盛讚為「香港電影新浪潮的絕唱」。其實,在「主僕」與「母子」之情難分彼此的人文關懷背後,該片更對根植於儒學傳統的中國式美德——不離不棄「忠僕義主」,作出具顛覆價值的解讀。公仔箱論壇- ]+ @% [' L+ `4 h0 D& Y' A
5.39.217.76) G; q4 r/ l( Z5 q+ V* S1 C) A
儒家思想在幾千年封建統治中,都被視為維護權力機制的綱常之道,「忠」,是被儒家所推崇的最高行為準則與道德品格,即所謂「眾德之一」,在傳統價值中地位不可取代。帝王將相階層講求「忠臣良主」,到了平民百姓之家,則變為相對而言感情互動更豐沛的「主僕」,但歸根結底仍是牢不可破的權力關係。作為一種身份與職業之綜合體的「僕」,在中國大陸因新中國成立而一度消逝,在香港、台灣則被家務勞動市場的全球化浪潮所沖淡。如今,「幫傭」只是一份工作,再不會有「桃姐」這樣的「住家傭人」,願將自己的全部人生,無私奉獻給「主人」的家庭。
) |3 @9 y" T7 |6 ?; qtvb now,tvbnow,bttvb

4 U; F4 @: c" Q; S- i9 u  C公仔箱論壇顛覆中國文學的主僕關係% \- Q# U( o) k
中國文學中,「僕」,更被賦予了含蓄、壓抑又情深意重的想像。古典名著如《紅樓夢》中塑造的「焦大」等形象自不必說,當代文學範疇內,對「忠僕」之情結格外深厚的便屬白先勇。《桃姐》很容易使人聯想起白氏筆下《思舊賦》中的順恩嫂——同樣是年邁患病、死亡近在咫尺的女僕,同樣鞠躬盡瘁地「侍主」,同樣細膩寫實的藝術手法,但感情基調卻全然不同。: W. F6 e" j% w

5 ~* s# Z) a& S/ p7 V" ?& O《思舊賦》對「僕文化」的懷戀,影射出的是對舊中國階級秩序的悼念。病入膏肓的老僕,仍要為主人的「夢中所託」,前來為少爺「送暖」,主與僕的關係始終是「服務」與「被服務」。而《桃姐》則正好相反,主僕間的權力關係被徹底調轉——少爺反而「照顧」起勢微的家僕。催人淚下的,不再只是傳統價值中的「忠」,更有著回報反哺的「義」,舊式的「不離不棄」被解讀為一種雙向的、公平的、現代的全新溫情關係。這便使舊文化中「主僕」這一封建的、政治不正確的、被視為「壓迫與被壓迫」的不平等關係,被巧妙置換為一種「去糟粕化」的、人情味十足的、具有普世感染力的「人性價值」。tvb now,tvbnow,bttvb+ S' c7 U: s* \

* z3 x7 ]# F; ?! A9 W2 W: V5.39.217.76「國際電影節之父」威尼斯電影節的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這對於近年來被頻頻詬病失卻主體性、喪失本土創意的港產片而言,似乎格外艱難。作為當年香港新浪潮創作者中屈指可數的留守導演,許鞍華一向以對人情滋味明察秋毫而見長。她懂得怎樣立足生活、怎樣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冷靜抽取令人動容的情緒節點,並以白描方式加以呈現——平淡之下,卻蘊含了「情」的驚心動魄。6 \' P  j& K! {$ j& ~( N% X
tvb now,tvbnow,bttvb4 R% ]9 l5 i* y9 Z% ?  I
《桃姐》在威尼斯首映時,贏得現場觀眾共計十五分鐘的兩度掌聲不絕,已息影十五年的葉德嫻此度復出,更一舉征服一眾西方媒體及影評人——《衛報》獻給了她「感人至深」這份量十足的簡潔讚美,而權威電影雜誌"Screen"則稱她的演出「自然而不造作」。作為片中的靈魂人物,葉德嫻以善於詮釋「底層人物」的表演功架,賦予了「桃姐」生命與情感的厚度。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 V7 X) b0 y# Q
2 ]2 X9 L! K, s6 s9 {6 D; g7 k
葉氏與劉德華這對「母子檔」的情份,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香港無線電視台(TVB)劇集《獵鷹》中已締結,但真正令觀眾記憶猶新的,是一九八五年的電影《法外情》——片中葉氏飾演劉德華的生母,歷盡劫難與坎坷生命之卑微,被她呈現得鞭辟入裡,使人無法忘懷。此後兩人更合作過多部作品,戲裏戲外,「母子」角色早已駕輕就熟,更因劉德華此次身為該片投資方之一,葉德嫻無疑是扮演「桃姐」的不二人選。兩人不但於春節期間一道前往「老人院」實地探訪,更與一些昔日「住家傭人」見面攀談,以獲得對角色的真摯領會。+ M  r" z- V' _. t$ N. [

1 S: L$ G- P8 ^2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葉德嫻爐火純青的演出,還原了許鞍華本人對老一代「女傭」群體的熟悉記憶——她接受中國內地媒體採訪時坦言,自己兒時,家中也有這樣一位很疼愛她弟弟的女傭,是家傭、卻更似親人,即使早已退休卸下了「傭人」身份,仍會在逢年過節時買昂貴的禮物來看望他們。而這些無親無子、孑然一身的老傭們所面臨的共同晚景,便是住進老人院,平靜孤單地面對生命的衰亡——但所幸有了《桃姐》,它在向這個被歷史洪流所遺忘的社會群體致敬之同時,也帶出了對香港社會日益加劇的「老齡化」問題審慎的反思。
9 T' N  z: `2 M2 q( @# A2 i
3 I) ]% y, D& _; i1 [6 \" ^  T
一部投資只有三千萬港元(約三百八十五萬美元)的小成本文藝小品,卻以嚴肅的熱忱,為香港業界注入了強心活力。國際電影節的獎項,當然並非是判定作品素質的最高標準,但卻的確能構成一份振奮影人鬥志的憧憬,和一種腳踏實地「關照現實」從事創作的思維範式。1 }6 R4 W! {1 p

4 F. ]2 s( `& V. p9 `香港電影人懂得講好故事
0 L5 k: t" p4 _8 [' _)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港產片在如今這個資本膨脹、商業至上、腹背受敵的年代,再無法重溫黃金時代的高產,但在「小而精」的格局內,以情制勝,卻是香港影人與生俱來的天賦——他們比其他華語地區的創作者,更懂得如何在有限的敘事空間中講好故事、收服觀眾。《桃姐》承載了經濟起飛之前老一代港人的勞動記憶,卻更代表了今日港人生活中易被忽視的老齡弱者,故而彰顯出寫實主義題材從未過時的能量。它令人重新與「香港風貌」相遇,從中感受社會變遷下真實的人性力量,和看似宏大卻又最尋常的生死議題。
& V; g! i' M2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vb now,tvbnow,bttvb0 {% S, R! R, l9 Q
在威尼斯重揚香港之名,不代表出路,僅代表起始。這樣笑中帶淚的起始,正如港產片悲中帶喜的發展趨勢,既聚焦了榮光,又引發了沉思——但最終都只為著以頑強的生命力,再度整裝待發。
作者: SteveMei    時間: 2011-12-5 03:36 AM

Thanks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