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文化述略
這個題目乍听起來,似乎有些不著邊際,空洞得很。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說明。
一、從武術作用看,練武能提高人的基本素質。古代人最講究“文武雙全”,故有俗語︰有武無文則蠻,有文無武則弱。實際上,我們現代人也一樣講究,誰不想“文武”雙全,至于全得了全不了,那是另一回事。練武不但能增進人的體格,更重要的,通過練武能改善人的精神面貌,塑造出勇敢剛強的品格。平時我們聊起武術話題時,很自然地會說到我們少林寺的武術。但我一直來就反對“少林武術”這一提法,應該叫“少林功夫”。我提倡“武術禪”,就是為了強調這一點。“功夫”一詞是我們佛教專用名詞,我們禪宗的修行成果,就叫做“功夫”,比如,坐禪、參話頭,我們就叫“做功夫”。做“功夫”的目的,是為了開悟成佛,超凡入聖,徹底改變人的品質。少林寺是禪宗祖庭,少林僧人習武,是一種修行,所以又叫“禪武”,“禪武合一”。當然,並不是所有習少林功夫的人都在修行,都在“做功夫”,甚至,即使少林寺僧人習武,也不一定都在“做功夫”,關鍵在于是否懷著一顆修禪心。我們不能要求,也無法要求所有習武者都以修禪的態度去習武。但有一點很重要,習武的動機對習武的後果影響至大,這就是武德。特別是武術大師,沒有一個不重視武德的,他們總是苦口婆心,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武德,因為,好的習武動機,將培養出好的品格;壞的習武動機,最終只會產生出惡棍。對,習武者和教習者,都不可不慎。關于武術的作用,目前武術界還存在著很大誤區,都過分強調了武術與戰爭和械斗的關系。現在大家開始明白並接受武術不大適應于戰爭的觀點,因為戰爭是群體對抗,不是一對一捉對廝打。當然,有武術基礎的戰士肯定有利于戰斗,但武術並不是決定戰爭勝敗的重要因素。武術是攻擊、防衛的技術,這不會錯。武術的發展,與械斗有很大關系,但並不是必然的關系。會武術的會發生械斗,不會武術的也會發生械斗。我反對將武術與械斗直接掛起鉤來,武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比如一把刀子,可以用于行凶,亦可以用來切菜,但問題不能停留在這兒,最根本的在于,我們要拋開刀子是用于行凶,還是用來切菜,我們追求的是,刀子必須要鋒,必須是一把高質量的刀子。所以,武術的根本,是與人的素質有關,與人的強健體能、勇敢品格有關,而不是與械斗有關,與戰爭有關。
三、從武術歷史看,武術的產生和發展,是和中華民族的歷史融合在一起的。和國外武術相比,中國武術的發達程度和獨特面貌,實與我國戰亂頻繁、多災多難的特殊歷史有關;武術從一個側面,反映著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歷史的一個縮影,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少林功夫為例,少林功夫就與少林寺歷史息息相關,比如︰隋末,少林寺為山賊所佔,僧眾拒之;唐初,少林寺僧人捉王仁則歸唐有功,封地加爵;北宋末,又參加“尊勝隊”積極抗金;元末,紅巾軍襲少林,遭僧眾阻擊,緊那羅王傳說即出于此;至于明朝嘉靖年間,少林僧應詔抗倭,英勇壯烈,可歌可泣,更是婦孺皆知;清末民初,嵩山地區山匪蜂起,少林寺僧人成立保衛團,清剿山匪,靖安一方;以上都是有史可查的事實。至于筆記、小說、影視等等宣揚的有關少林傳奇故事,我們就不說了。今天,少林功夫在國際國內影響所及,只要來少林寺看看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習武熱情,看看少林寺碑林里全世界武術團體和少林弟子所立的大大小小的朝聖拜祖碑,以及少林功夫在全世界巡回訪問表演受歡迎程度,兩年一度的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等等,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現在舉的還只是少林功夫的例子,而中國武術更是門派繁多,數不勝數,這在世界武術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據統計,全國目前自成體系的拳種達三百多種。它們共同構成了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中國武術文化。中國武術沉積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英勇抗爭的精神,非常直觀地表達著中華民族的心理和理想,具有很強的民族心理認同功能。我們想一想就明白,世上有多少人在讀金庸武俠小說,又有多少人在看武打影視。中國武術業已成為跨國界、跨民族,甚至跨信仰的文化現象,並在世界範圍內形成了中國武術文化圈,這在海外華人生活區表現得非常明顯。實際上,中國武術早已脫離了簡單的拳腳狀態,發展成為獨特的民俗文化,並發揮著獨特文化功能。
四、從武術含義看,武術一詞在古書中偶有所見,但絕不是現代人所說的武術。古書中的武術意為“武之術”,包括術、技、理、意、道等含義,即為廣義的功夫。“武術”被作專用詞普遍使用,是一九四九年之後的事,民國期間稱作國術。從內容及含義而言,武術一詞代替不了功夫。應該說武術是功夫的一部分。即功夫包括武術與武道兩部分或兩個層次。從修而言,武術修人,武道修道。武術能強身健體,增強人的意志,讓人勇敢、堅強、充滿活力;但也只限于此。武道能讓武術升華到道的境界,即天地人生之大道,在少林功夫中即為包容宇宙人生智慧之禪道。從用而言,武術是治人的,而武道可治國、治軍,即從二人交鋒升華到兩軍作戰。規模不同,道理如一。算你功夫再好,能一敵十;若遇百人如何 ?能一敵百,若遇千人、萬人又如何 ?如能修悟武學、武道,則能運籌幃幄,以少勝多,“治大國如烹小魚”。現代人提到武術,就想起國家規定套路,也就是“樣板武術”。在少林功夫中,除武道禪道之外,功夫有四部分,即基本功、套路、技擊、功夫。樣板武術是在基本功和套路方面多加了幾個騰空和旋轉動作,僅此而已。至于技擊、功夫、武學、武道就不言而喻了。這也就是為什麼說傳統功夫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以上我從四個方面論述了中國武術的文化性質,目的是為了提醒大家,中國武術是歷史老人留給我們的豐厚饋贈,是由一代又一代的祖宗們心血凝結而成,不是短期的商業炒作行為所能達到,所以,我們要加倍地珍惜它 !體育競技比賽,只是武術的“小道”;重視文化功能,才是武術的 "大道"。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