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時事討論] 正在新聞業發展最危險的時期 ——《頭版﹕紐約時報內望》紀錄片 曾錦雯 [打印本頁]

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1-7-17 05:45 AM     標題: 正在新聞業發展最危險的時期 ——《頭版﹕紐約時報內望》紀錄片 曾錦雯

正在新聞業發展最危險的時期 ——《頭版﹕紐約時報內望》紀錄片  曾錦雯
2 K+ ^8 G/ v# e& o/ F5 n, K公仔箱論壇: |1 I  i$ H$ x1 G4 n0 A

/ ]/ j: ~4 X. s9 b3 l, d5.39.217.76相信不少傳媒人上星期也意想不到,有逾百年歷史的英國報章《世界新聞報》,最終被老闆梅鐸判處死刑,關門大吉,死因返璞歸真回到新聞採訪操守問題,而不是全球傳媒人近年在「死亡掙扎」的奮戰目標﹕如何在互聯網年代下傳媒經營模式爆破(或死亡)後,掙扎求存。
2 @* F; Y* \6 a% K5 n7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g1 {% h0 K3 U# H2 ~* m# @
如何經營下去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Q! z$ p, e4 B4 f, K7 \3 v
過去數年,無論你走進紐約、倫敦,以至香港任何一份主流報章的編輯室,老編記者們最關心的,來來回回都是傳媒(主要印刷傳媒如報章)在互聯網免費新聞資訊及新媒體的興起下,如何繼續經營下去,又或是要採取什麼經營模式,獲得足夠的資金經運,毋須再做「夕陽行業」。
3 Z+ G% \$ P3 S! V5 N9 r, T

$ E  z- i- }, `- u$ t9 |3 M) m5 S上月起於美國各地上映的紀錄片﹕Page One: Inside The New York Times,正是希望探討美國老牌大報《紐約時報》面對新媒體及收費問題的挑戰、公司面臨幾近「破產」引發裁員行動下,編採人員如何求存,繼續提供高質素的新聞報道,延續時報頭版的口號﹕「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
* {1 w* D0 J& N& z0 G5 z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C! b" n; o/ V5 {
導演AndrewRossi成功說服時報管理層,讓他手持攝錄機的「一人製作隊伍」進駐(embedded)時報總部,以一年的時間拍攝報內「傳媒版」(media desk),甚至是每天早上訂定頭版故時的編採會議的運作,透過鏡頭,反映老編記者面對新媒體的衝擊。
; P& B" t, H6 R" Z4 m5 ~
( F0 f( u# K+ T; [8 U  i1 g紀錄片中不少環節是製制隊伍跟隨時報資深記者David Carr,了解David 報道美國地區報於破產文化(bankrupt culture)中的「倒閉潮」;及調查當時美國各地報章「執笠」的內情。5.39.217.76+ k# e0 j) p7 c; ~# V8 c
tvb now,tvbnow,bttvb& @9 _6 V$ Z( _0 G# f* S5 J
諷刺的是,拍攝時正值09年初巿場傳出時報備受債務困擾的消息,雖然時報最終要賣掉07年才入伙的新總部大樓予財團套現,再以十年租約租回總部經營,David自己也不禁對住鏡頭苦笑謂,不知會否終有一天,要在專欄內報道自己被裁的消息。( |$ z% ^/ {7 ]; w3 x9 Q3 }* h: @
5.39.217.768 Z2 _) J* Y& _6 {9 O
除了老編在編輯室內咆哮追稿等報館生活細節外,片中亦記錄了令人心酸的現實裁員情景。一名在報內任職逾十年的訃聞版記者在報館中收拾細軟、無奈告別。看來只有在電影橋段,如《Closer》中由JudeLaw 飾演的訃聞版記者,才瀟灑生活及忙於邂逅美少女,而毋須憂慮現實中成為裁員對象。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a4 T2 ~: ?1 c

- t0 c3 q5 }0 Q* R此外,片中有提及新媒體挑戰下記者工作的衝擊。當中由知名blogger轉為時報記者的Brian Stelter反問,在現今大量採訪活動甚至是奧巴馬外訪也是網上直播(LIVE BROADCAST或twitter即時報道)情下,報館為何不採「又便宜又舒服」的方式在家看直播,要派記者隨空軍一號出行報道?片中亦展示Brian這位網上社交能手,如何透過新媒體搵到「勁料」。
- F! b; h" ~( [" p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 R+ \2 e; s; P0 J$ H) r, T
這套88分鐘的紀錄片中,不斷聽到外國同行高呼「報紙已死」,在新挑戰下經營模式快將爆破下,傳媒根本不想花錢做深入報道。傳媒,理應在民主社會中擔當的重要角色的環節,正面臨具大的挑戰,難怪片中另一老牌政治文化雜誌編輯坦言﹕「我們正在美國新聞業界最危險的時刻。」(I think we're at a dangerous moment for American journalism.)
# w: M, P) o, ?- l8 u公仔箱論壇0 T$ X0 N7 I& \% [1 q
不過,片尾有紀錄一些「正面消息」,鼓勵同行。在新挑戰上,時報已展開了新的網上收費模式,脫離網上免費任睇的年代;在傳統新聞價值中,David這位「老報人」咬住不放偵查報道,成功為時報奪得一項普立茲獎。片中時報前總編輯在時報大樓的中間紅梯上,宣布該年得獎消息為全片作結。公仔箱論壇# O( I3 H4 X) c4 j: J

+ p; d0 J! O6 c: z4 stvb now,tvbnow,bttvb作為傳媒一員,看覑片尾所有同行都會艷羡的一刻,當然還希望紅梯方向,會是未來報章網上訂戶數量的走勢,而不是於在華盛頓新聞博物館(Newseum)中,展示美國印刷傳媒銷量45度幅度大跌那條驚心動魄的紅線,還有在旁那一項展品﹕一疊近兩呎高、一份又一份於近年關門大吉的美國報章。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