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時事討論] 江澤民「被去世」讓死訊飛  張倩燁 [打印本頁]

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1-7-16 08:01 AM     標題: 江澤民「被去世」讓死訊飛  張倩燁

江澤民「被去世」讓死訊飛  張倩燁
) g& o2 ^( l2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vb now,tvbnow,bttvb- W  Y9 P& G! |
從軍隊進入一級戰備,到中央部級以上領導幹部不得離京等,關於江澤民去世的流言網上瘋傳,香港亞視更正式報道死訊,但稍後撤回。十八小時後,中國官方才澄清及「憤慨」。但背後關鍵是高層的江系人馬與十八大權位之爭的焦慮與懸念。tvb now,tvbnow,bttvb0 B4 y, N  t* n& _0 U

& ~. B- V7 g7 p% \( O& n中共建黨九十年慶祝大會上,民眾遍尋不到江澤民的身影,由此引發各方對這位八十四歲的前國家主席是否病危的猜想,而七月五日到七日,更引發轟動全球的江澤民「被去世」事件。
  s7 m9 @! J) w# X; [1 y2 y

8 s5 v7 |# v7 l1 u. r+ S五日晚,中國大陸新浪微博上,有關江澤民病危、逝世的消息開始流傳,網友用「大江東去」等字眼指代江澤民去世。七月六日凌晨,有網友以漫畫形式暗示江澤民去世;六日中午,有網友稱,北京中國移動用戶已無法發出彩信,並懷疑這是「一級戰備狀態」內容之一;下午三時許,微博上傳言,解放軍三零一醫院門前以及通往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的路上交通擁堵,中央部級以上主要領導不得離京;晚五點左右,一位被認證為「威海日報記者」的網友發布消息,稱當晚的央視新聞聯播會正式發布消息,並給出了「二時四十二分」這樣一個數字,被認為是暗示江的死亡時間;香港亞洲電視在晚間《六點鐘新聞》正式播發「江澤民去世」的消息,將死訊推向傳播的高潮;在亞視新聞播發後不久,內地山東新聞網出現了「敬愛的江澤民同志永垂不朽」頭條標題,並且換上了黑白頁面,有網民截圖將該頁面保存下來並在微博上流傳;直至晚十點,仍有媒體人稱,已經接到指令,時刻準備播發江逝世新聞,也有報紙編輯發微博稱,準備做次日報紙的黑白版面,引人遐想。謠言來自四面八方,更有在轉發過程中添油加醋,但事後一一追查消息來源,均找不到證據可證實,新浪微博等社交網絡也快速刪除了有關信息。儘管新華社次日中午闢謠,但在謠言塵埃落定,真相浮出水面後,仍有些跌宕的情節值得重新回味。
* a3 o5 n- p5 A' K& _公仔箱論壇
公仔箱論壇% C: b+ M9 h3 x
亞視《六點鐘新聞》欄目於六日當晚搶發江氏死訊後,一石激起千層浪,中國大陸社交網絡立刻跟進。但約十八個小時之後,北京駐港中聯辦才發表聲明,指責亞視報道毫無事實依據、純屬造謠,稱對亞視這種嚴重違反新聞職業操守的行為「表示極大憤慨」。
, @" H3 i: r5 d$ \0 Z# L3 Q; Q7 f5.39.217.76

9 h0 F- ~! F) }* Y9 F先前傳聞的現為亞洲電視執行董事高級顧問王征與江氏家族有血緣關係一事並不屬實。王征在接受亞洲週刊採訪時也把自己解救出局,稱「新聞部的事情我不管」、新聞部「都是獨立操作的,我也沒有權力管」,至於消息來源,王征給出的解釋是,「消息源要保密」。5.39.217.76, E- g% k' F3 ?& x' v

3 g: u+ s: w0 ?' ?2 ]5.39.217.76在被問到如何看待中聯辦聲明時,王征首次正面回應,認為亞視對江澤民「去世」的新聞報道,是「專業失誤,無關操守的問題」。面對如此重大失誤,他相信亞視管理層「會有妥善處理」。之前港媒曾報道,亞視的新聞主管梁家榮曾在內部會議上說,自己將「一個人負責」。王征對亞洲週刊表示,亞視負責新聞業務的「梁家榮、譚衛兒,都是受尊敬的新聞人」。
5 q  e  B/ X( }( k' l5 h  o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1 D/ R% v! R! i# |
王征在先前接受港媒採訪時曾表示,在香港這種地方,出現亞視此番失誤是難免的,對此,《明報》七月八日社評中說,「對於亞視的新聞工作者,今次聲譽受損,要花數倍之力才可以逐步挽回名聲,希望他們有足夠空間平反錯誤,重建公信力」。tvb now,tvbnow,bttvb. A) w% W' h: c& \) `# N1 _. D0 R

, A+ ]" T. d9 |9 O3 z2 S+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在新華社闢謠之前,曾有來自「消息人士」的信息,稱江已處於「腦死亡」狀態。據了解,目前醫學界對判定臨床死亡的標準仍存爭論,現存的常見爭論分為心死亡與腦死亡。按照普遍定義,心臟死亡是指心跳停止先於呼吸和腦功能的完全停止;腦死亡則被定義為包括腦幹在內的全腦技能喪失的不可逆轉的狀態。公仔箱論壇8 p8 ]4 k. O( d# N2 X* y
0 \  D2 t$ g: K
死亡可能有不同標準
) O4 T' g$ E! a5 J: U6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不少國家過去一直把「心跳停止」和「呼吸消失」作為死亡的標準,目前歐美一些國家已經接受腦死亡作為判定臨床死亡的標準。北京大學醫學部的一位專家說,腦死亡是不可逆的,即一旦判定腦死亡,思維活動將永遠停止,人的社會功能不復存在;但只要體內主要器官不受損害或老化衰竭,依靠呼吸機與營養液,病人仍可維持心跳、呼吸、血壓等物理上的基本生命體徵,直至撤掉呼吸器,人為終止生命。因此,相比心臟死亡,腦死亡更貼近人作為社會分子的生命終結。公仔箱論壇; x% [2 k1 Z$ q8 H- _( ?) T6 d7 q

) a/ v3 w& o% T公仔箱論壇中國《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修訂稿規定,在臨床死亡上,公民可自己選擇臨床死亡的標準,腦死亡或者心跳死亡,以便死後可能的器官捐獻,這就為中國公民判定死亡標準預留了很大空間。若真如傳言所說,江已處於腦死亡狀態,則此番「讓死訊飛」可解讀為亞視與中共官方對「死亡」的定義不同,如何判斷死亡標準,也是網民關注的一個焦點。
. ~. Z# p& K! q  O3 V# S# Ntvb now,tvbnow,bttvb
tvb now,tvbnow,bttvb4 h5 s  |  ~5 }3 W/ |4 A
不過,亞視於六日晚六時許播發「江澤民死訊」,但直到七日中午,即約十八小時之後,新華社才發表英文稿闢謠,並且無論是新華社的闢謠,還是中聯辦的聲明,在否認江氏死訊之外,均未提及江目前健康狀況,以及身在何處。在七日下午舉行的外交部新聞發布會上,當被媒體問到江澤民因何缺席建黨九十週年慶祝大會時,外交部發言人洪磊答道:「請向有關部門了解。」在中國,這個「有關部門」曾一度被中國網民評為「最神秘部門」。tvb now,tvbnow,bttvb* [; v) c# S: D' s; P' p7 a" l
公仔箱論壇1 s5 v# M( N( @) K
官方信息發布遲緩,「國家機密」太多,民眾想了解這個生養自己的國度,就只能靠猜。在中國強拆致死消息頻傳的二零一零年,網民為中國(China)取了一個新名字﹕「拆哪!」如今,伴隨著前領導人健康狀況的種種猜疑,這個神秘國度得名「猜哪!」也算名副其實。  n/ o# k$ S2 W' C9 H

4 D  u/ y8 r, k6 v4 ktvb now,tvbnow,bttvb維穩維出謠言亂飛
) A9 U5 s# x0 @% o5 o5.39.217.76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七一講話」中曾提到「穩定是硬任務」,但此番「維穩」的結果恰恰是謠言亂飛。綜觀當今世界多數國家,無論是現任還是前任領導人,其健康狀況都極少向公眾保密。近年來去世的美國前總統列根(里根、雷根)、韓國前總統金大中、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在去世前患病期間的健康及治療狀況都是透明的,媒體的報道亦並未引起社會混亂;曾被視為封閉國家的古巴,其前任總統卡斯特羅的健康狀況亦並未向國民保密,而是公開病情,並借此時機完成權力的和平交接。目前將領導人健康狀況視為高度機密的國家,除中國和北韓外,恐難找到太多實例。
' n5 i1 E% L# p2 r公仔箱論壇

0 c$ z, D: ^6 @+ T! c6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對這種「國家神秘主義」行為,《明報》社論建言﹕「環繞江澤民健康等種種猜測,其實可以避免,只要當局擺脫神秘主義的牽絆,以平常心看待領導人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以適當機制發布消息,事態就不會紛煩擾襲,國家和社會也可正常運作。」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6 h2 o) B: A  ?

# m" o* A7 M0 a) Y' R. {- [5.39.217.76中國亦有評論家認為,江澤民的生死本身已對當下政局不構成太大影響,在全民記者的時代,網民關注江氏生死,多半出於對被封鎖信息的好奇與追問。但資深新聞工作者程翔認為,一切猜疑的本質在於中共權力交替的非制度化。在一黨專政的國家,權力交替非正常化,才會造成一個退休六年多的老人的生死成為關乎國運的大話題。
, b5 S! ]# t/ p  i% L1 ]5.39.217.76
5.39.217.76& D( c2 Q* B, D
江氏生死所引發的焦慮感,關鍵在於民間及政壇對其政治影響力的猜測無法停止。目前中共九常委中,亦有四位被認為是江系人馬,因此,儘管江早已名義上退休,廟堂與江湖對其風吹草動仍保持極大關注,這一點,李鵬、朱鎔基等人是無法與之相提並論的。明年中共將迎來十八大,面臨再次權力更迭,今明兩年被認為是內部權力鬥爭最激烈的時點。江系人馬是否會對十八大人事變動發揮作用,胡錦濤是否會沿襲江、鄧的「退而不休」,中共能否保持權力的和平交替,都是朝野共同關心的政治議題。一個不可迴避的事實是,江在二零零二年卸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二零零三年卸任國家主席後,仍保留軍委主席一職直到二零零五年的「兩會」。5.39.217.76# d+ ~. V1 C* Y3 x$ i" a6 B( `: v
tvb now,tvbnow,bttvb0 Z- ?+ y& u, Q
回顧近年來中共權力交替歷史,江的前任鄧小平在卸任軍委主席後直至去世前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被普遍認為對中國黨政軍大事有重要影響,是「退而不休」,甚至是「垂簾聽政」,這樣的政治慣性也會左右民眾判斷與猜想。tvb now,tvbnow,bttvb; U+ b. m& w. d. @& l

" m- R2 }- c, T7 b0 Q( h$ q5 y$ l, r; A公仔箱論壇中國大陸知名時評家笑蜀在其微博上評論道,「是官方長時間的沉默給流言插上翅膀。現在新華社一澄清,流言不就馬上消散?所以主要責任仍在官方遲鈍」。
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1-7-16 08:02 AM

生死疑雲江澤民官方傳記登場 江迅# k+ G& m' k9 L' e
江澤民生死疑雲密布,月前推出的官方傳記受矚目,展示江澤民八十年代在上海的領導作風。新市長頭一夜睡不安穩,清早赴菜場聽巿民抱怨物價「這麼貴,吃了成神仙」;為了解巿政規劃,他拿著圖紙,沿著馬路跑等。
, y( R  B( ]9 w8 m$ Ytvb now,tvbnow,bttvb
5.39.217.76$ I3 h1 K5 |$ B
前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患重病期間,他的一部傳記《江澤民在上海1985-1989》,在官方指令下,上海人民出版社六月下旬盡速出版。八十五歲的江澤民,由於缺席中共黨慶九十週年紀念大會,他的生死病情引發外界猜疑,互聯網上捕風捉影而旋即謠傳他病逝消息,七月六日傳言發酵至頂點。此時,境外媒體紛紛對江一生功過做出評判。官方背景的多部江澤民傳記,公開出版一段日子來並未引起傳媒關注,而此時才開始進入人們視野。
( |6 c( m. x3 g6 o( L6 @: Gtvb now,tvbnow,bttvb
6 `4 h; H" a" o" g: }  ^' J江澤民對上海頗有感情。他從北京政壇退下後,仍喜歡長住上海,只是偶爾小住北京。雖然中央在中南海為他保留一座樸素庭院,但他不願住北京。他曾在上海任最高領導職務四年,在中南海退位後,上海的官員和友人都對他特別關照。他在上海的住所,距他的母校交通大學僅咫尺之遙。tvb now,tvbnow,bttvb; H/ E: G6 L6 }1 z6 T$ Z! C8 y

& C: p; T! y6 d1 R3 }! O( f鍾情上海的江澤民,上海也沒有忘記他。由明銳、逸峰撰寫的《江澤民在上海1985-1989》一書二十五萬字,是濃厚政府背景的江澤民傳記。全書分為歷史情結、為民情懷、城市發展、改革開放、領導全域五個部分,描述江澤民一九八五年六月至八九年五月擔任上海市長、中共市委書記期間,領導上海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經歷。全書以時間發展為軸,以事件發生為基,再現歷史畫面,展示了江澤民的工作作風和領導藝術。
+ ?/ _- J) Q, Stvb now,tvbnow,bttvb& j0 e) j8 [9 w1 \
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認為,此書的出版具有重要意義,「江澤民任上海主要領導的四年,是上海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具有轉折意義的四年。這四年裏,上海在困境中奮起、在探索中前進,上海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突破」。作者之一、上海市政協研究室李銳認為,這部文獻真實再現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江澤民帶領上海幹部群眾艱苦創業的歷史場景。
/ V' f! Y4 D3 |: P

% H6 y1 t% [) b, m! ]$ T" t作為中共第三代中央領導核心的江澤民,任職兩屆後主動逐步退出中南海最高領導職務,完成了一個執政黨領導體制和退休制度的實踐。二零零二年,他辭任總書記;零三年辭任國家主席;零五年辭任軍委主席,至此,江澤民全面退出中國政壇高層。他退休後常說:「我現在是無官一身輕。」妹妹江澤慧多次向哥哥提議,把自己的往事作整理寫自傳,江澤民總是說,不知道有沒有時間整理舊故。不過,零六年八月,《江澤民文選》(三卷)出版,自傳卻始終沒有寫。
$ x1 q% ?% K' y- m7 etvb now,tvbnow,bttvb
tvb now,tvbnow,bttvb/ F# R" a3 X% g, C2 n* t3 A. M
庫恩最早撰寫江傳
# x2 i  v" F6 e( ?9 j$ {+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江澤民退休後,有關他的傳記陸續出版,最早出版的是二零零五年初,美國人羅伯特.勞倫斯.庫恩撰寫的《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翌年,一汽集團檔案館組織編寫回憶文集《江澤民在一汽的歲月》;同年,上海交通大學編寫《江澤民和他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學》;零九年,由丁瑞芝等人撰寫《江澤民同志在武漢熱工所》;一零年四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日出江花——青年江澤民在上海》(叢書四冊);二零一一年六月,明銳、逸峰撰寫的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江澤民在上海1985-1989》。# ?# |& ^0 D- Y4 q

6 x  I/ E$ j+ x  y; ~6 [  X( s公仔箱論壇江澤民到上海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調查研究。他體察民情、了解市情的作風,至今在上海人民心目中印象深刻。《江澤民在上海1985-1989》一書對此作了詳盡描述。江認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不知道廣大市民在想什麼、幹什麼,不清楚上海發展的現狀,就無法作出正確決策,也就當不好市長。
: C- h# @) i3 _% t# H* X3 _公仔箱論壇1 a& ^/ `0 N2 g. `3 k2 m8 c1 @
江澤民履新上海市長,到職第一夜就睡不安穩,早早起身,誰也不驚動,只帶著一位工作人員,步行去住所附近的菜市場。江澤民對那位工作人員說﹕「我來上海,最使我睡不著的是菜籃子。」那是八五年六月十二日清晨。上海的早晨,是從拎菜籃子開始的。東方剛吐出一絲魚肚白,上海西南角最大的菜場和農貿市場烏魯木齊路、五原路菜場,照例開始了一天中最為喧鬧的早市。攤主的叫賣聲、買菜人的詢價聲、騎自行車穿行者的打鈴聲,嗡嗡地一片嘈雜。
1 f# }1 T# z- Z3 Ftvb now,tvbnow,bttv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 Q9 w4 ]9 X
行色匆匆的人們,誰都沒注意人流中這兩位男子,而他倆卻對周遭的一切都饒有興趣,慢慢轉悠,一個個攤位察看,不時彎腰細看蔬菜、副食品的花色品種有多少,新鮮不新鮮,價格怎樣,還打量著買賣雙方的表情,傾聽他們的議論。米莧和黃鱔是上海人喜愛的時鮮菜餚,在農貿市場的攤位前,江澤民用上海話詢價:「多少錢一斤?」得知每斤米莧兩角、黃鱔一元八角,江澤民點點頭。tvb now,tvbnow,bttvb5 c! W5 W* B6 B* g6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4 Y# j) W1 }9 Y5 u/ y
九月底,江澤民去北京搬家,三十日回上海,十月一日清晨又去察看菜場,這回他吃了一驚,黃鱔每斤漲到三元八角。一位老婦人買了半斤,埋怨說:「這麼貴,吃了成神仙啦。」有人在邊上嘀咕:「這新市長來了啥事未幹,首先漲價。」江澤民聽到這原汁原味的話,心裏不是滋味,事後說:「上海這麼個大城市,如果市民的小菜籃子保不住,就很難穩定。」tvb now,tvbnow,bttvb# ?- h" D4 w& D& s5 }( W: Q0 d; N( [7 y
tvb now,tvbnow,bttvb6 s3 t- H! S% r  N0 w
剛挑起這座大都市重擔的江澤民,是畢業於大學電機系的高級工程師,有當廠長、研究所所長、工業部門局長和部長的經歷,卻從未跟農業打過交道,但上海的穩定和發展需要「菜籃子」和「米袋子」維繫。僅就「菜籃子」而言,當年上海一千二百五十萬市民,二百萬流動人口,平均每天的需求量為:蔬菜三千一百多噸;肉六百八十多噸;蛋三十八萬公斤;魚一百五十噸……都是沉甸甸的數字。上海履新,江澤民感受到農業對於上海的分量。
& V) b( G5 c7 U2 O: H% s

$ t, h* D) a- y'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江澤民就是如此展開調查研究的。他到上海後,先細讀《關於上海經濟發展戰略的彙報提綱》,研究從中央到地方各方專家對上海發展的建言,又到基層作一個半月調研。他到石化總廠,在車間向工人了解生產和安全情況;到上鋼十廠視察職工休息室;他到烏鎮路垃圾碼頭,與環衛工人一起清運垃圾;到老港垃圾堆埋場召開現場協調會;迎著大雨上街慰問交通執勤人員;他到田林新村走訪居民家庭……用他的話來說,光是了解城市規劃就花了十二個半天,除了聽介紹外,就是拿著圖紙,沿著馬路跑,獲得許多感性認識。到第一線了解實情是江的作風,他要求市政府班子成員每週至少下基層一次。tvb now,tvbnow,bttvb" X6 h, i+ k$ ^

6 j, i" ~3 G/ [$ u+ v! x) p5.39.217.76一年多前出版的《日出江花——青年江澤民在上海》由四個分冊組成,回溯青年江澤民與同事在中共執政初期食品、製造、電機、電器等重要產業科技前沿領域學習、創新的歷程。全書編撰歷時三年,其中相當數量的圖片屬首次公開披露。
1 y, O$ H& B2 M; `5.39.217.76
公仔箱論壇. X% W, }) ]( M( }9 t/ c+ c
在上海世博會前夕出版的《日出江花》帶有強烈的政府背景,編委會主任為上海市委秘書長丁薛祥,副主任為上海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宋超、江澤民學弟徐嘉誥。據該書責任編輯陸宗寅透露,這套書出版的初衷,是江澤民在上海工作過的一些單位在整理廠史過程中,感到和江澤民有關的那段歷史有出版價值。這些想法獲得上海高層認可,於是著手成立編委會。此書啟印三萬冊,還沒印刷完,官方部門就預訂兩萬冊,加上要在全國各地熱銷鋪貨,很快又加印了。
4 A8 b  O  o9 l" Rtvb now,tvbnow,bttvb
- K/ Y  @# P; s/ E9 b( H) @
《日出江花》的寫作團隊頗強,來自上海三大報《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的鄭重、唐寧等六位作者都是所在報紙的高級記者。與撰寫《江澤民傳》的庫恩聲稱與江澤民只有幾面之緣不同,《日出江花》一書,江澤民親自參與了當年有關細節的回憶、校正。江澤民會告訴作者,這個事情採訪誰比較合適,然後提供電話,還幫忙聯繫被訪者。江澤民對一名女作者說:「記者就要打破砂鍋問到底,要如實寫,不要向我臉上貼金。」據悉,在書稿成型後,江澤民將誇他的用詞盡量壓縮,要「壓低調子」。江澤民讀初稿時發現把他入黨時間寫錯了,採寫者說江是在上海交大讀書時入的黨,江的說法則是,他並不是在交大系統的黨組織加入中共的,最後經編委會仔細審核,發現江的說法是對的。在採寫過程中,作者拿到新素材,會找江澤民印證,江又會提出新線索。幾位作者的共同感覺是,江澤民記憶力驚人,很多珍貴的照片和線索就是這麼被挖掘的。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