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A% w% r1 b7 E6 K公仔箱論壇 顯然,給活人開追悼會,並非常人所能理解。但與倫理道德和中國文化幾乎不相幹,不管“頓悟人生”,或是“無聊之舉”,或是“乘機炒作”,或是“另有目的”,作為局外人的“我們”除隔靴搔癢“圍觀”外,別去多想,也別去當真,更別去追風,富豪玩他們的,我們玩自己的。! q; w. l' O% { j' a/ C. u% Y" G l+ B
3 u. W; P; X$ m
可以說,他們如此公開地“折騰”總比某些官員“躲到玩”、“藏到吃”和“偷著樂”好。別怕他們越玩越爽,即使他們“從地獄玩上天堂,再從天堂玩地獄……”也與我們無關。我們只當他們這是一場娛樂、一場遊戲、一場鬧劇。 $ W4 `8 [! j3 M; n. f7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 i- R j$ w* D0 Q* i1 v* t
死亡對每個人來說,是與生俱來的。上帝造物,考慮很周全,既有生,又有死。死也許和生同等重要。人之所以善良,是因為要死。歸路漸漸清晰,因為憐憫自己,所以慈悲他人,其心、其言、其行才不那麼兇惡。6 }; A# Q# _+ S( ~0 w0 a. o* _, w6 E! z
0 q" K& l' D3 r4 s! C$ f公仔箱論壇 可以這樣理解,富豪們對于死亡的思考也是一種哲學,死亡也是一種文學和學問,正如馮侖在微博中所言:“死亡是人生的朋友,也是人生的導師”。即“站在終點回望通向終點的道路,會有很多的感悟,如果能將死亡視為我們人生旅途中的同伴或導師,它會提醒我們,不要把現在該做的事情拖延到明天,幫助我們每天做得更好,而且充實”。同時,馬雲也在微博中寫道:“既然敢來到這世界,我就沒有打算活著離開!但我不希望最後是被空氣、水和食物給‘三聚寢安’了。我希望是舒心地老死……你呢?”等等。如此看來,透過富豪們的“微博死亡新論”,這符合史玉柱的說法是為了“結束過去,開始未來”。這或許是富豪們為了開啟對生命意義的再認識、再解讀、再面對、再追求、再奮鬥的一種“生死觀”。5 k! Y( q! g& Q0 P B
tvb now,tvbnow,bttvb4 Y7 P& _ K7 [
應該說,史玉柱等“七君子”為活著的自己開追悼會,是何等的泰然?何等的坦然?何等的淡然?何等的欣然?的確,人生不過一場戲、一盤棋、一局牌、一本書、一段路、一杯酒……生死就在一瞬間。與其看著不如做著!與其活著累不如快樂活!活就要活出自己、活出精彩,不僅為昨天而活,為今天而活,還要為明天而活!不僅為自己而活,還要為家庭而活,為社會而活,為他人而活!5.39.217.767 l5 M) r3 R+ m; S+ r
1 Q1 U8 L. O3 n4 @- Y% E: E公仔箱論壇 俗話說,為活人修墓,是一種炫耀,自認為風光,實際上是霸佔活人生存空間。反之,舉辦活人追悼會的人,自以為比修活人墓的地產商格調高些,有行為藝術天分,說來說去就是活得不耐煩、厭世。其實,更應該回過頭來想一想:自己自今擁有的財富,最該感謝誰?誰促成的?廉價賣地的地方政府,還是購房投機者,還是房奴們?富豪們直接或間接造成我們的食品中充滿添加劑,家禽家畜由于進入速生時代,變得失去原味,菜籃子工程如同地雷陣,處處膽戰心驚;富豪們官商勾結的方式加速貧富分化,制造社會矛盾,玩酷的富豪們掠奪太多的社會資源,他們積累了很多原罪。6 Z3 \( o0 W( o
公仔箱論壇, l( I. V* _7 e) E9 V
現實中,時常有人在追悼會上交流感受:做人是空的,凡是要想開點。在那一刻,似乎人人都覺悟、都舍得。可見開追悼會是個好辦法,有教育意義。遺憾的是,人很健忘,一走出追悼會會場,就故態復萌。為一些身外之物,繼續跟別人、也跟自己過不去。思想工作要長抓不懈,追悼會似乎要多開才好。可追悼會並不是想開就能開的,非得人死了才行。因此,有必要對傳統的追悼會制度進行改革:乘人還活著的時候就開追悼會。如此,開追悼會的機會就不再難得。 / R) ^; s v' n3 h1 Q7 r W9 x# V, g; Z, f
誠然,活人開追悼會借敲過死神的門,感受和體驗一下死的味道。把體會談出來,既勉勵自己,又警醒別人。不是時常有人說嗎?“我都死過一回了,還計較什麼?”的確很有給力。對于人生的感悟,經歷過一次劫難,勝讀十年書,勝坐十年禪。活著的人需要給自己開追悼會的有,如九死一生或大病不死或判決死緩的人,有必要開追悼會,辦過死亡手續,才有資格新生;離過婚的或久別重逢的人,也適宜開追悼會,前者有利于和死亡的愛情告別,後者有利于去尋找新的生活彼岸……給活人開追悼會,或許能模糊生和死的概念,讓人安樂活、安樂死。只要不太鋪張浪費,活人開追悼會還是有意義的。只是希望,葬禮上,不只是奏哀樂,還要奏《走進新時代》那樣的進行曲。給活人開追悼會,作為娛樂也未嘗不可。(熊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