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mr2907 於 2011-6-21 12:10 AM 編輯 公仔箱論壇; b+ {3 F! z* S8 o8 r% d+ P
公仔箱論壇6 Y8 }' x; _+ q- m" [
獅子林位于蘇州市東北,佔地1.1公頃,開放面積0.88公頃。總平面呈東西稍寬的長方形。四周高墻深宅,曲廊環抱。以中部水池為中心,疊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橋設亭,使得全園布局緊湊,富有“咫足山林”意境。公仔箱論壇* v9 ~0 A+ ]$ i
園始建于元朝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由天如禪師惟則的弟子為奉其師所造,初名“獅子林寺”,後易名“普提正宗寺”、“聖恩寺”。惟則曾作詩《獅子林即景十四首》,描述當時園景和生活情景。明代書畫家倪雲林參與造園,並題詩作畫,使獅子林名聲大振,成為佛家講經說法和文人賦詩作畫之勝地。園幾經興衰變化,寺、園、宅分而又合,傳統造園手法與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貝氏家族把西洋造園手法和家祠引入園中,使其成為融禪宗之理、園林之樂于一體的寺廟園林。 公仔箱論壇! v4 q' e% u/ t4 ]: O
獅子林以假山著稱,山佔地面積約0.15公頃。獅子林的假山,通過模擬與佛教故事有關的人體、獅形、獸像等,喻佛理于其中,以達到渲染佛教氣氛之目的。這種做法被後人亂用,演變為以堆砌某種動物形象為悅,而產生部分拙劣之作,使得有些園林專家認為其東部疊山技法及效果有背自然之理。它的山洞作法也不完全是以自然山洞為藍本,而是採用迷宮式作法,通過婉蜒曲折,錯綜復雜的洞穴相連,以增加遊人興趣,所以其山用“情”、“趣”二字概括更宜。園東部疊山以“趣”為勝,全部用湖石堆砌,並以佛經獅子座為擬態造型,進行抽象與誇張,構成石峰林立,出入奇巧的“假山王國”。 * p0 } p; c0 {$ F0 [. M 山體分上、中、下三層,有山洞二十一個,曲徑九條。崖壑曲折,峰回路轉,遊人行至其間,如入迷宮,妙趣橫生。山頂石峰有“含暉”、“吐丹”、“玉立”、“昂霄”、“獅子”諸峰,各具神態,千奇百怪,令人聯想翩翩。山上古柏、古松枝幹蒼勁,更添山林野趣。此假山西側設狹長水澗,將山體分成兩部分。跨澗而造修竹閣,閣處模倣天然石壁溶洞形狀,把假山連成一體,手法別具匠心。園林西部和南部山體則有瀑布、旱澗道、石磴道等,與建築、墻體和水面自然結合,配以廣玉蘭、銀在、香樟和竹子等植物,構成一幅天然圖畫,使遊人在遊覽園林,欣賞景色的同時,領悟“要適林中趣,應存物外情”的禪理。 8 }: D' m2 V F+ U) p
園內水體聚中有分。聚合型的主體水池中心有亭佇立,曲橋連亭,似分似合,水中紅鱗躍波,翠柳拂水,雲影浮動,真是“半畝方塘一鏡開,天光雲影共徘徊”。水源的處理更是別具一格,在園西假山深處,山石做懸崖狀。一股清泉經湖石三疊,奔瀉而下,如琴鳴山谷、清脆悅耳,形成了蘇州古典園林引人注目的人造瀑布。園中水景豐富,溪澗泉流,迂回于洞壑峰巒之間,隱約于林木之中,藏尾于山石洞穴,變幻幽深,曲折豐富。3 ~6 r- m c) d# ]$ x" F
獅子林的建築分詞堂、住宅與庭園三部分,現園子的入口原是貝氏宗祠,有硬山廳堂二進,檐高廳深,光線暗淡,氣氛肅穆。住宅區以燕譽堂為代表,是全園的主廳,建築高敞宏麗,堂內陳設雍容華貴。沿主廳甫北軸線上共有四個小庭園燕譽堂甫以白、紫玉蘭和牡丹花臺為春景庭園,親切明快。堂北庭園植櫻花二株。更添春意。小方廳為歇山式,廳內東西兩側空窗與窗外臘梅、甫天竹、石峰共同構成“寒梅圖”和“竹石圖”,猶如無言小詩,點活了小小方廳。 " k& }3 `4 }3 _) W. n( N公仔箱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