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 S% U8 b I: P) `5.39.217.76對於負責毒物管制的環保署,目前很多專家和團體都希望能將塑化劑由第四類毒物管制,提昇到第二類,如此可以加強管制力度;查獲業者違法後,懲處也更重。但環保署一直沒有正面表態,這種消極態度,如何能回應要求食品安全的強烈民意?5.39.217.76: L7 o, H. w% |0 K
5.39.217.76) Y) c' Q! ?$ i# r2 G# V
根據環保署最近的稽查,全國三百家販售塑化劑的原料業者中,仍有廿家沒有依法申報產品進出口與交易紀錄。雖然廿家還不到整體業者的十分之一,但只要有幾公斤的塑化劑違法流向食品界,危害就難以想像。如果不是這一波風暴,這廿家原料業者就一直是防毒大網中的漏網之魚,環保署也必須建立更嚴密的稽查方式。tvb now,tvbnow,bttvb( }- N! O6 T# z' R: @: Z) v
) V) M7 @4 w- \" mtvb now,tvbnow,bttvb在這一波風暴中,食品與通路業者也抱怨,政府沒有標準作業流程,一開始是要求業者提出不含DEHP的報告,後來又追加到要不含六種塑化劑,而國內檢驗能量又不足,業者送驗大塞車。今後民眾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與監督將更趨嚴格,政府有關單位對於檢驗能量的問題,必須極早規畫因應。 ! a' W7 d9 G& Ztvb now,tvbnow,bttvb - S8 |/ u4 t8 A+ L1 l# k' A z$ H台灣發生塑化劑風暴後,大陸也密切觀察事件發展,中國最高人民法院並要求各級法院,依法從重、從速嚴懲危害食品安全的罪犯。塑化劑事件關係全國民眾健康與大批食品業者生計,「從重、從速」的確是政府可借鏡的處理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