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知西廊民生小學創校至今約81年了,所面對的新生來源短缺在董家教,全體教職員的努力,獲得改善。(圖:星洲日報)
民生小學的學生人數增加,也獲開辦個別班,學生不須在復級班上課。(圖:星洲日報)
知知西廊小鎮曾繁華一時,現華裔住戶越搬越少。(圖:星洲日報)
李仁和校長:該校的師資中不乏大學畢業。(圖:星洲日報)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 Q3 R2 ~6 v4 o; P& T" S( I' [
董事長吳俊成:董家教每年都要補貼不少錢,津貼車資予貧寒學生。(圖:星洲日報)
& e: L7 y: y8 _: _
家協主席李亭利:民生雖小,但也出了醫生、律師、大專生的人材。(圖:星洲日報)
公仔箱論壇3 ^6 z5 _$ Z: O! P/ s
民生小學佔地不大,除了課室、行政室,也只能闢一個羽球場。(圖:星洲日報)
你知道嗎? 2000年僅20學生 根據資料記錄,知知西廊民生小學創立1930年,當時是附屬在當地一間靈應寺廟中,初開班約有20名學生,後在1940年因學生人數的增加,寺廟內課室不足應付,一些家長被逼把學生送往巴里文打就讀,當地的華社領袖唯有尋對策,後在公眾的資助下,在當地興建了一座亞答屋學校。 民生小學在1965年之前,學生只能上至四年級,1965年開始,才有開設五年級及六年級。 學生人數也因開多了2個班級,校舍又不敷應用,配合著政府撥出8千令吉撥款,董事會亦成立建委會籌錢建校,經過9個月的努力,籌獲約萬令吉,配合政府的撥款,也在1967年成了全新的校舍,包括教務處、四間課室、儲藏室、廁所、資料室。 民生小學從70年代開始,學生人數因鎮上的家長開始搬遷至巴里文打及外地而逐年減少。 在1980年代,學生維持在50餘人,進入90年代,學生人數進一步下滑,學校在2000年時只剩20人。 |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