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 k( O1 n' j( d. }3 ]该事件再次显示,集中管理式的内部管理没有抓住要害。如果没有内部深喉,外界包括中石化集团都不可能了解其内部分公司的运作成本,违规的奖金来自于党员活动经费、工会经费、安保经费等项下,如雨落泥地化于无形;同时,该事件以在中石化内部通报批评与相关人等退还奖金之事了结,显示违规成本极低。 + @: ~) @% q" ` {* Z% v" Ytvb now,tvbnow,bttvb重塑中石化信用势在必行,重塑中石化等垄断企业的信用就是重塑政府信用。因为,类似于中石化这样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都有政府为其背书。 . i- p& x! ^1 g( X2 m' Wtvb now,tvbnow,bttvb中石化等垄断企业之所以能够生存,系因其一直以为中国经济安全服务为自己的使命。虽然事实常常证明并非如此,却也显示了这些企业衔命而来的背景。如果不是这些企业拥有如此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国消费者没有必要忍受这些企业的高价服务与相比而言较为低质的产品。tvb now,tvbnow,bttvb3 e9 |( z- l' S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 K7 @- B% G1 A$ i& U
这些垄断企业的效率同样有数据、有政府为其做证。每年由这些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年报的高额赢利,都在印证这些企业现金印钞机的作用。而目前越来越流行的观点是,不管国企民企,只要能赢利、效率高就是好企业,此话显然套用自以下名言: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一实用主义的名言在中国市场改革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问题在于,一再出现的内部治理失控丑闻却在印证如下事实:这些企业的赢利恐怕并不来自于企业效率的提升,而是来自父爱主义下的市场规模扩张,来自于上下游通吃的丛林法则。不必多言,仅有规模是不够的,规模与效率的结合才是大型垄断企业说服大众的真正理由。 ! K7 X! c# p. U1 D& \7 K$ R/ q3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8 R S* \* H8 m' ~0 Q9 Z5 d) U从成立以来,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代表,实际行使着国有企业控股股东的权利。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是一步步走向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提升企业效率、确保民生幸福的美妙境地。因此,从发改委、国资委到企业本身,一再向公众提示这些企业内部治理的规范与高效,政府有关部门一再为此背书。但背书的结果是公众一再质疑。并且,从金融机构高管薪酬畸高连续十几年无法解决,到目前曝光的中石化云南分公司违规发放奖金等事项,却如重拳一般,击中了这些企业的软肋,显示经过改制,经过上市的历练,付出无数成本,这些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率至今仍令人生疑。5.39.217.763 {* P& J5 P" c5 J- V
' x K/ g4 U# p* `8 }( J _公仔箱論壇从根本上说,企业是否高效、内部治理结构是否有效,取决于其高层是否按照市场机制进行考核,如果中石化内部的高管以官员自居,那么,他们最好的表现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后以规模带动业绩成为向上高升的踏板。虽然我们一再听到民营企业的造假丑闻,但我们很少担心民营企业的成本控制,原因就在于,对于民企而言,一草一纸都要自己掏钱,浪费成为最可耻的品德。而对于中石化等公司而言,以其糟糕的内部治理加上漏洞百出的监管,将使高管追求两大目标:或者是政治前途,年纪大的高管就会追求现实收入。# l9 X. Q9 @: G9 K& x+ ~, G
7 C9 m) B. p) L i4 Z
既然中石化等企业,从债券信用到内部治理,一再有政府部委为其背书,毫无疑问,中石化等企业的信用与政府相关部门的信用密切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面对系列丑闻,需要反省的绝不仅仅是中石化。对下属分公司的问责,对管理者的问责,对管理者的管理者的严厉问责,才是杜绝丑闻的不可或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