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時事討論] 遁入深山的北大教師為何又要“還俗” [打印本頁]

作者: mr2907    時間: 2011-4-27 02:09 PM     標題: 遁入深山的北大教師為何又要“還俗”

張梅十幾年來僅出山兩次(資料圖)

  北大教師王青松、張梅夫婦,上世紀90年代初拋下一切,遁入深山,尋找他們心中的“桃花源”。但在消失了十幾年之後,如今毅然要“入世”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王青松夫婦透露,他們所生活的山區村民對他們的排擠,讓他們不得不尋求外界的幫助。而目前,時機還不夠成熟,他們還沒打算把孩子送到城裏接受教育。(《廣州日報》4月6日). Z+ A; i: @# _9 D8 M! {2 s
  到底有沒有桃花源本來就是“懸疑”。至于在交通和信息十分發達,整個地球都變成了一個村的今天,可以肯定地說,“桃花源”根本就不存在。而這對北大夫婦的遭遇也說明,桃花源固然並不存在,想過隱士生活,也根本不可能。
$ }  u% V; g7 r/ J) y( ]: `公仔箱論壇

王青松曾是北大的好學生(資料圖)

  確實,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難如人意之事。比如說,身為教師,必須面對學生越來越難教與教學以及科研、論文等多方面的壓力;身為北京市民,則必須面對高房價,一不小心可能成為房奴的現實;身為國人,必須面對環境被污染、物價節節高之類的頭疼之事。遭遇某些一時難于解決的事情之時,難免產生逃離都市,遁入“桃花源”的衝動。假如真這樣做,又必定是幼稚的。5.39.217.76+ p& X3 Y* p7 _* [: X( }

王青松與請來做工的農民在一起(資料圖)

  即便在原始社會,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也是客觀存在的。那個時代,物質極度匱乏,人們的生活質量低,為了生存,為了一星半點兒的食物與其他資源,都有可能產生紛爭甚至你死我活。今天,因為食物匱乏而死于饑饉的情況已大為減少,精神生活無疑也比從前大大豐富。因此,雖然很多人向往從前那個時代,可你要讓他真正回到過去,恐怕沒幾個願意的。
! X; P& P% w: O- |tvb now,tvbnow,bttvb  真正的問題應該是,如何面對各類矛盾和衝突。保持內心的平靜,客觀、理性地對待他們,積極尋求解決之道應該是前提和基礎。比如說,今天的學生難教,那麼,我們就該努力去了解和認識今天的學生,弄清他們在想些什麼,喜歡什麼樣的老師,歡迎什麼樣的教學方式,縮短與他們心理上的距離,盡可能滿足他們的需要。
1 ?+ `/ r! }/ X8 k6 d/ }3 J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會有左、中、右”,就會有矛盾與衝突,就會有彼此間的調整與相互適應。消極“遁世”是沒有出路的,真正的出路在于積極“入世”。這“入世”,未必一定是“鬥爭”之類,而是調整與適應。tvb now,tvbnow,bttvb4 o! L- C# p: Y

, ^: j2 O7 z" A* q4 d, |(嚴陽 原題:充滿衝突的塵世無處可逃)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