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時事討論] 藥家鑫案:是否存在“民眾的狂歡” [打印本頁]

作者: aa00    時間: 2011-4-21 04:29 PM     標題: 藥家鑫案:是否存在“民眾的狂歡”

李曉亮    2011年的年初,藥家鑫成了一個無法回避的名字。藥家鑫案在輿論場上持續發酵,就像一鍋燉得太久的菜,變得混沌難辨。
. a6 ^! L# ^7 l' k9 p4 k5 s( atvb now,tvbnow,bttvb    其實案情並不複雜,且早已大白天下。去年10月20日夜,西安音樂學院學生藥家鑫駕車撞傷26歲女工張妙。發現張記車牌,藥用水果刀連捅8刀致張死亡。三日後被捉拿歸案。今年3月23日,檢方以故意殺人罪起訴藥家鑫。
1 C/ H8 N1 z$ I$ X1 A    這就是藥家鑫案。案情明晰,本不該變得錯綜複雜的。但是縱觀近年一些案件,似乎總有一種魔力,讓簡單的案件變成一樁震動全國的公共事件。比如,杭州胡斌案,湖北鄧玉嬌案等等。而這種魔力總是與權、錢等法外因素相勾連,激起民眾某些關於權力失范、社會不公的想象。於是,在輿情鼎沸中,又一起公共事件誕生了。公仔箱論壇) R7 V- b2 W( p) h, Z6 \/ q
    藥家鑫案也沒能打破魔咒。辯護律師的“激情殺人説”,首先引來如潮的批評之聲;央視報道又被認為有失偏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從犯罪心理學層面進行的動機分析,最終在傳播中“信息失真”,也引來罵聲一片。她認為連刺動作,是一種潛意識重復彈鋼琴的機械動作。公仔箱論壇; c$ D+ C( L8 v! _" x
    剝去前後語境,模糊專家的治學專業,該論斷被籠統歸入央視的不平衡報道,簡化為“鋼琴強迫殺人法”在網上流傳甚廣。李也被網友嘲為“著名犯罪漂白家”。日前,李玫瑾公開回應質疑,表示自己未給殺人犯開脫,沒對被害人不敬。自己不做民意審判,絕不能説“不殺不足以平民憤”。tvb now,tvbnow,bttvb' z  ~4 B) |3 Q. L" T) j. w7 p
    應該説,除了不知“彈鋼琴”的犯罪心理學分析是否靠譜,李教授其餘論斷和闡釋都是合理的,但在特定的浮躁氛圍下,她這番解釋未必能收穫同等的耐心。如果人們只願聽自己想聽的觀點,而沒有足夠耐心和寬容來傾聽不同聲音,無疑是一個社會的悲哀。
$ Q. b2 E9 M& m7 ?' P0 Ctvb now,tvbnow,bttvb    對此浮躁情緒,一個據説是藥家鑫同門師妹的人曾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她説“我要是他,我也捅……”這殘暴的論調,和針鋒相對的同樣缺乏理性、充滿暴戾的民意,將輿論之爭導向白熱化。
. n$ a3 o8 @4 a3 g. C$ E    我們倡導寬容,卻也應契合現實語境。有知名高校教授如孔慶東,在訪談視頻里大喊“不殺不足平民憤”,其間的極端與非理性,一目了然;也有以溫暖、理性聞名的青年學者如熊培雲先生,此時再提廢除死刑,為藥家鑫免死疾呼。以上論點似乎都存有一定“盲區”。“不殺不足平民憤”含有民意審判的意味,而從藥家鑫開始廢除死刑,也有現實不公之處。藥該不該被處以極刑,應交由現行法律,讓法律給他一個公正合理的歸宿。tvb now,tvbnow,bttvb6 ~) |, w- H5 B0 e; L/ k3 F& X! K
    假如沒有“魔力干擾”,即便一個法律門外漢也清楚,撞人後不施救,反而兇殘地連刺8刀致人死亡,怎麼説都難逃一死。因為受害者未有過激行為,激情殺人説不成立;三天后歸案,也難言自首。
+ _( v7 Z4 W; M公仔箱論壇    對此,法學家賀衛方在《藥家鑫:一起命案引發的法理與民意》一文中已有專業論述。媒體刊出時改名為“要以群眾狂歡的方式處死一個人嗎?”這種沖淡文章理性的“標題黨”,是否可算另一種“狂歡”嗎?警惕民意狂歡,並非説輿論不能關注,只是不能異化為“消費式狂歡”。以審慎關注去剔除那些外界“魔力”干擾,剩下的不妨交給法律。
作者: 清梦聊聊    時間: 2011-4-21 08:57 PM

电脑早已成为不可一日或却的应用体,却不知道有无键盘强迫症状!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