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時事討論]
金像獎三十而立迎拐點 回歸本土純色港味
[打印本頁]
作者:
aa00
時間:
2011-4-18 12:40 PM
標題:
金像獎三十而立迎拐點 回歸本土純色港味
在大批香港影人“北上合拍”的風潮湧動中,香港電影金像獎迎來了“三十而立”的重要拐點。這座代表了香港電影最高榮譽的小金人,在成熟之年一掃前幾屆內地演員挑大梁的尷尬,將關注的目光重回本土電影。金像獎主席陳嘉上表示沒有野心做華語電影的盛典,堅持鼓勵本土電影的定位不變。
5.39.217.76# w2 ^$ `) ~2 r w# j l9 `
公仔箱論壇2 g# F- Q& u) \( `
中新社報導,去年,包括合拍片在內的香港電影在數量上不足50部。在此種情況下,入圍本屆金像獎的提名影片,包括《劍雨》、《線人》、《葉問II》、《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及《打擂臺》五部,也清一色全屬“香港製造”。金像獎主席陳嘉上說:“金像獎不是商業的獎項。我們沒有野心做華語電影的盛典,只做好香港電影的本分就好了。”
b% ?6 e. _0 f! C
- P7 q( w3 Z5 H9 Z" q
本屆金像獎其他獎項的提名也凸顯香港“純色”。曾于1991年憑藉《黃飛鴻》勇奪最佳導演的徐克因《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再度入圍,同樣是30歲而立的謝霆鋒也在“拼命三郎”般的努力下,憑藉《線人》入圍最佳男主角提名。而憑《月滿軒尼詩》獲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唯一內地演員湯唯,也已屬於香港戶籍。
; |" Z% M1 a6 _( j3 ^' D
公仔箱論壇5 E1 k7 O# ^# k5 T" }, O8 j4 q( U
創立於1982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見證了港產片新浪潮蓬勃發展的黃金時代,亦目睹了香港電影30年的崎嶇變遷。從80年代首屆樸素寫實的《父子情》,到吳宇森的《英雄本色》和王家衛的《阿飛正傳》引領的警匪動作潮流,再到90年代橫空出世的周星馳,無一不展示出濃烈的香港味道。
2 `2 E- Z g1 n; Q8 |5 I0 s+ B5 l* p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2 p% F6 {0 X: T
而90年代末期港產片大量減產,雪上加霜的人才外流和盜版猖獗,令香港電影元氣大傷。而香港影人頻繁前往國外及內地尋求合作,金像獎也變得開始青睞合拍片。2001年吳宇森與周潤發在好萊塢出品的《臥虎藏龍》席捲全球,並拿下當年金像獎的8項大獎。章子怡、周迅等內地女演員憑藉在合拍片中的出色表現,連續四屆摘走金像獎的影後桂冠。
4 j6 H7 t: C G- b+ j5.39.217.76
% D Z! O- c2 z5 N% o+ A; G
有影迷擔心這塊昔日的金字招牌不再堅持本土特色,並將可能走向衰敗。隨後的第28、29屆金像獎上便略顯回舵,立足香港本土民生百態的《天水圍的日與夜》和《歲月神偷》各放異彩,金像獎歷史上首位影後惠英紅,也憑藉《心魔》中的超強演技再度問鼎影後。
+ M3 w( Z* I) w' k$ k
而本屆金像獎影界、傳媒及網友將拿獎大熱齊齊指向最具“香港氣息”的《打擂臺》。這部以搞笑風趣與懷舊氣息融合的作品,甚至被認為是港產片重新崛起之作。片中演員泰迪羅賓更被各界直封最佳男配角的不二之選。
# ?! q, t! f3 X7 g( _ m
前任金像獎主席文雋表示入圍的《劍雨》和《葉問II》也代表了香港武俠片的精髓,小巧精緻的《月滿軒尼詩》亦具有濃厚的香港市井氣息。文雋亦強調金像獎堅持本土區域的特點,表示金像獎本來就是為表彰和鼓勵為香港電影事業發展做出貢獻的電影人而設立的,面對的始終是香港電影的從業者。(記者 魏楊)
tvb now,tvbnow,bttvb' Y7 S2 y0 g8 f' \2 E2 u- A: ` r
3 ?4 G( K5 M3 x2 C J, i/ v
+ T, r4 j0 f5 d5 c
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社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