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新聞]
阿森纳市值7.3亿1股11750镑 新主最大收购是比卢普斯
[打印本頁]
作者:
伯纳乌王子
時間:
2011-4-14 06:13 PM
標題:
阿森纳市值7.3亿1股11750镑 新主最大收购是比卢普斯
“俄国人把卢布坦克开进伦敦后院到处开炮。”前阿森纳副主席邓恩评论阿布入主切尔西时,脑中浮现的或许是末代沙皇被倾覆时的景象。“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克伦克本周大幅持股后,曾和他在美国职业大联盟有过交集的阿森纳CEO加齐蒂斯慷慨激昂。
不是阿布不是里兹代尔
在美国体育界,克伦克拥有包括丹佛掘金在内的多支球会,均非纽约、洛杉矶等大都市里的热门球队,而克伦克体育帝国拥有过最知名球星,在其收购阿森纳前不过是掘金队的比卢普斯。不喜浮华,甘于脚踏实地,品尝体育乐趣,是克伦克留给各方的印象。美国大联盟总裁加伯说:“他是强势人物,虽然话不多,但掌控体育企业,那不算什么缺点。他是一个审慎的思想家,从不草率作决定。”
种种迹象表明,克伦克不是阿布式的甜心老爹。他无须扬海外投资之名,行类似阿布、他信之类的政治避难之实。这是一位身家10数亿英镑的体育大亨,却还远没到达阿拉伯人的富庶和慷慨程度,甚至和乌斯马诺夫的百亿身家也相去甚远。因此,依然存留球场债务的阿森纳并没因这次收购而云开见日。媒体传闻俱乐部账户上很快可能多出克伦克汇来的4000万转会资金。查实不过是两年前阿德巴约和图雷转会曼城后回笼的资金。
他也不是里兹代尔。前利兹主席任内急于求成,不惜以俱乐部今后25年票房及转播收入作抵押从银行借款数千万英镑,高价引进费迪南德、福勒、罗比·基恩等人。一旦成绩不继,重债危机立卷而至,最终将利兹迫到卖人抵债、降级破产遭托管的境地,直至今日还没有恢复元气。但自从1990年代进入体育商务领域后,克伦克至今没出售过任何一支自己拥有的球队股份。这或许会让那些担心他将俱乐部转卖套现的阿森纳球迷感到一丝安慰。
本周,克伦克再次重申对阿森纳历史、传统以及对温格的尊重,“我们对这样一个增加介入阿森纳事务以及贡献力量的机会感到兴奋。这是一家辉煌的俱乐部,有特别历史,还有一位杰出的教练阿塞纳·温格。”他所着重之处,之前将他和阿森纳拉近,珍视这样的平台,让他很难在短时内催生日月换新天。
只是多处受约的管理人
希尔伍德说克伦克是个让人放心的 “管理人”。因为收购,“管理人”角色被频频谈及,这是俱乐部董事和股东用来描述他们代代相传的球会职责的用语,表明他们以照看俱乐部、让俱乐部以世代球迷利益为核心稳步前行为己任,亦表明董事们不能用职位牟私利。浅显地说,《夺宝奇兵》中的圣杯骑士职责就类似阿森纳董事。圣杯不能转卖牟利,只能传承给天赋异禀又一心向善的有为青年,比如印第安纳琼斯。问题是:希尔伍德等人陆续卖股获利,已背离管理人定义的初衷,那克伦克会是琼斯吗?
这正是AST的成员们担忧的事。“阿森纳太重要了,不能由个人单独拥有。”“周二AST发言人说。该组织声称他们已拒绝接受克伦克11750镑的每股收购价,准备继续持有。AST总共持股只占总盘子的10%左右,他们并非和克伦克作对,只是想更多套取美国人的真实想法。
毕竟,这次收购有让阿森纳不安的地方。KSE本周宣称他们“不会通过杠杆方式(将已持有的阿森纳股份作抵押借贷现金以买进剩余股份,让俱乐部债主成为银行)收购剩余股份”,但KSE并没公告本次收购的现金来源。格雷泽当年也作过类似承诺。谁能保证这钱不会出自克伦克抵押其拥有的其他球队股份以借贷所得?谁又能保证日后阿森纳不会面临同样命运?不幸的是,KSE总部位于财务政策极度不公开的德拉华州。《卫报》深度访谈记者马特斯科特说:“作为华尔街成片商铺的房东,克伦克富得流油,但他的财富绝大部分都是不动产,他为阿森纳付出的收购价将俱乐部市值定为7.31亿,意味着如果他要盘清所有剩余股份得掏足5亿。可谁也说不清他的账户上有没有这笔钱。”
因此AST静观待变,按英超规则,KSE接下来须向联盟提交本次收购的资金来源信息以及透露未来融资资讯。支持AST的还有枪手的“球迷持股计划”,计划鼓励球迷集腋成裘,共同持股。在利物浦、朴茨茅斯因收购而遭破产的惨痛事例过后,该计划受政府高度评价。英国文化、媒体、体育和奥运事务大臣亨特周一表示,球迷持股计划保证俱乐部“成为社区资产而不是生财工具”,也敦促所有者“长期持有”。
AST的坚持,球迷持股计划的存在,收购程序限制,都制约着克伦克异动。假如他轻举妄动,必遭球迷非议和抵制,甚至换来“政治不正确”的处境。所有一切,都迫使克伦克做出一举一动前必须审慎思考,按部就班,也导致阿森纳不可能因本次收购迎来急速巨变。昔日枪手“管理人”或已背信弃义,可这并不意味着新管理者就能为所欲为。
就像酒吧换了个老板
不过,即便还有疑虑,阿森纳上下对克伦克此次出手也几乎是压倒性赞成。《每日电讯报》、《卫报》周一针对此次收购的网络调查中,均有超8成阿森纳球迷认定意义积极。
“我们的老板终于只剩一个了!”有枪迷欢呼。阿森纳股权此次百川归海,明显有利改革董事会碌碌无为的现状。董事会一帮伊顿贵族沉湎往日时光,“满怀”历史重任却疏于传递。搬进酋长球场,大幅割裂海布利独具的枪手传统和历史遗风,也是经球迷屡次抱怨,俱乐部才亡羊补牢,在新球场外墙上张贴壁画,并请进海布利大钟。
无法否认旧朝已去,新王已生。克伦克本周强势介入后,依然保持希尔伍德俱乐部主席职位,不过伊顿老生卖清股份后,能发挥的作用甚至已不如之前的像片图章。真正握有俱乐部实权的将是克伦克、首席运营官加齐蒂斯、首席商务官汤姆·福克斯三人。正如AST所说,克伦克“在房地产开发、体育营销和电视经营权方面的经验”弥足珍贵。三人都实操过美国职业体育。现在就可在提高阿森纳商业收入一块迅速着手。枪手胸前球衣广告年入仅550万镑,大幅落后于曼联、切尔西和利物浦,成了制约收入的“囚衣”。三人组可借助同耐克等品牌的关系即刻商谈新约。美国体育发达的主因是把球迷当成无价消费者,这显然是习惯只将球迷当吃草奶牛的英国人所急需借鉴的。
崇尚“民族企业”是英国足球一道亮丽风景,但阿森纳也该与时俱进了。加上实际易帜的枪手,英超现今美资球会已达五家(曼联、利物浦、桑德兰、维拉),外资球会总数则为10家,刚好占半壁江山。但英国老板也有阿什利这样的害群之马,外籍老板并非就是魔鬼。曼苏尔酋长投入曼城的巨资增加曼市就业机会和政府税收,显然是政府欢迎的“新钱”。而东伦敦出生的费兹曼因移居瑞士无需纳税,则让英国税务部门对其家族本周1.17亿英镑的卖股收入只能干瞪眼。谁又说,英国老板就更好?要知早在2年前,克伦克和乌斯马诺夫合共拥有的阿森纳股份已超50%,枪手那时已改了外姓!
就像酒吧只是换了老板而已,名字会换,但待客之道长存。这是很多枪迷如今的朴素愿望。阿森纳拥有6万人大球场,年营收超2亿,经营稳健,自给自足,球风潇洒,青训得力,在英超乃至欧洲都是行业风标。拥有这样的事业平台是克伦克之幸。将摩天大楼推倒重建,他必成罪人。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