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成本效益分析——奥巴马主义浅析
[打印本頁]
作者:
ynotme0626
時間:
2011-4-6 11:48 PM
標題:
成本效益分析——奥巴马主义浅析
利比亚战争爆发后,美国传媒连篇累牍分析所谓“奥巴马主义”(Obama doctrine)。这里doctrine一词,翻译为“教义”也许更恰当,指的是历届美国政府发动战争的“指导方针”。
5.39.217.76/ X# `) |+ \: T& }- S+ m5 M
奥巴马政府这次刻意降低五角大楼行为实质,甚至不用“战争war”一词,而称之为“动态军事行动”(kinetic military action),仍然不能掩盖“奥巴马主义”的出笼。随着2012年总统大选紧锣密鼓,这也会成为美国内政课题。
# y: f& D0 D& ?& U+ [ Z公仔箱論壇
论客们的重点,是奥巴马主义和前任“布什主义”的异同。两者的表面差别在于布什的单边主义,与奥巴马精心纠集的“国际社会”多边行动。而两者的共同点,是《华尔街日报》赞赏指出:奥巴马实际继承了布什主义的“先发制人”,因为利比亚战争实在是美国和北约采取的军事主动。
5 ^' x# G" Q4 R% C/ }; t2 b
奥巴马主义和布什主义相同点
tvb now,tvbnow,bttvb& o! I* G! I7 }/ N, u: O+ Z4 x
奥巴马主义和布什主义的最大共同点,无过于两者都以美国自身利益为最高考量。正如联储局前主席格林斯潘承认伊拉克战争关系到石油资源,奥巴马选择利比亚开刀,连《纽约时报》都不得不承认与也门、巴林、科特迪瓦局势相比之下的双重标准和道德伪善。
, w7 W" j0 R5 P% w
以我的看法,奥巴马主义的主要特色,也是与布什主义的关键差别,在于奥巴马采纳的“成本效益分析” 。
5.39.217.761 X: R; {2 ]. W/ f
当然,任何政治决策的背后都有类似的得失算计,但是布什政府的特色,是近代少有的鲜明保守主义意识形态,以及总统本人作为“重生基督徒”的强烈宗教信仰。布什宣称他在伊拉克战争等决策上听从“天父”,而不是自己老爹,是个明证。
+ F; Q% U* w* `# `. T/ ntvb now,tvbnow,bttvb
我当时因此评论布什政府注重的是“政治账”,而不顾经济账。在切尼副总统和新保守主义怂恿利用下,布什陷入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的无底洞,良有以也。
. l5 d( s% S. C2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奥巴马胜于布什之处
6 N- Z: B* C% K. g5.39.217.76
美国传媒无论左右都同意奥巴马决无布什那样的热情冲动,而擅长冷酷的算计。《华尔街日报》因此认为奥巴马的利比亚战争决策,是基于一项“成本效益分析”。我觉得这是奥巴马主义的很好总结。
' g' F2 r$ c: t& V9 l! ?, P0 y5 j
奥巴马关于利比亚战争的公共演讲,在“人道主义”和“制止种族灭绝”的道德宣传之后,特地强调了军事行动的经济“成本核算”原则,并且拿布什政府耗费上万亿美元的伊拉克战争作为反面例子。
) [1 _+ j& d! R/ x* n# B i* Q公仔箱論壇
平心而论,当年布什总统发动伊拉克战争时,也基于当地的丰富石油储藏,打过“廉价战争”的如意算盘。只不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新保守主义驱使、无视伊拉克实际国情的一厢情愿,所以后来大亏老本。
公仔箱論壇! S7 I1 n' P9 t2 o& `
对比之下,奥巴马的常春藤精英班子确实胜过布什政府,在利比亚战争决策上做出了兼顾政治和经济利益的成本效益分析,尤其是不出动地面部队,以避免重蹈万亿美元的无底洞。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x6 }! Q* B% N. s1 Z' { S
在国际政治上,埃及革命后穆斯林兄弟会的迅速发展,引起《华盛顿邮报》预测美国强加的埃以和平条约终将面临埃及民众投票的考验,而波斯湾尤其巴林民主运动严重威胁美国第五舰队的大本营。此刻对“疯狗”卡达菲开刀,不仅着眼石油资源,更有在阿拉伯民主浪潮中变被动为主动、“站到历史的正确面”的效果。
+ O$ G1 A8 S3 m8 L8 p6 f
正如奥巴马演讲承认,白宫的经济成本效益分析更为严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卡达菲自取其咎。伊拉克战争后,卡达菲一时破胆,“主动交待”了核武计划,在“反恐”战争和石油开发上都与欧美积极合作。《纽约时报》披露:就是这次动乱前夕,卡达菲幺儿正在华盛顿官方主持之下周游美国,可见卡达菲受“招安”的程度。
/ g/ R) G( t% e! Q0 }% n8 v$ F5.39.217.76
这种经济和政治合作的一个结果,便是利比亚几十年来靠石油收入积累的国家财富,很大部分投资在西方。一旦欧美决定与卡达菲为敌,这些财富投资迅速遭到控制冻结。《华盛顿邮报》报道,光美国政府在2月底就“冻结”了310亿美元的利比亚主权基金和其他政府财产,超过了利比亚全年GDP的一半。
5.39.217.765 u3 F9 [) W; ?2 k/ L! O, ^7 O
与伊拉克战争前布什政府指望靠战后的石油输出“买单”相比,上述资金可是“煮熟的鸭子”。固然华盛顿难以明目张胆地动用这笔钱,但是这一是极好的“抵押”,二是西方迅速扶植承认利比亚东部“民主政权”的重要经济动机。
5.39.217.761 Z9 a" x1 g0 B- y% |/ Z
还有便是利比亚的主要油田和输出设施都在反对力量控制的东部,而且基本完好。这也是奥巴马政府成本效益分析远胜布什之处。
" x1 F( `7 Y6 A
《华盛顿邮报》估计卡达菲政权仍然得到占人口25%的部落民众和既得利益的支持,光靠北约空中力量,造反武装看来是扶不起的阿斗。为了成本控制,奥巴马不肯动用地面部队,于是公开动用中央情报局,包括“斗篷匕首”和金钱收买,成为白宫的“成本效益”另择。至于冷战时代中情局在伊朗、危地马拉、智利等地“输出民主”的大量恶果教训,是另外的题目了。
) O/ V- o/ n0 q A# B, Q; p' {
tvb now,tvbnow,bttvb: t, c$ {3 \) l9 o; h3 D1 Y
作者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
tvb now,tvbnow,bttvb9 v8 }3 b+ `2 E! x, n& V* E6 ~5 c
/ v$ ]8 l! l8 n$ t2 Etvb now,tvbnow,bttvb
9 J/ h* K, }# X. l+ n4 L% I1 U5.39.217.76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