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1-4-2 06:21 AM 編輯 tvb now,tvbnow,bttvb# b8 V G) X7 ?$ I F) S7 L8 e
# j1 @( ^7 \6 R0 {, d; d" Y 儉樸行善窮人受惠 省吃節用經濟受損 林行止 6 N( o/ l' N4 z4 V! ~+ }8 i5.39.217.765 Z8 |$ {' _" t& A3 l; c
一,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 U+ B" e" }' ]* B
在一月二十八日《金融時報》的「第一人稱」欄讀到下面這則甚具啟發性的消息,本擬借題發揮,「事忙」忘卻;這幾天美國數網站轉貼這篇訪問並加議論,令筆者記起此事且興起一談的衝動。柯德(T. Ord)是牛津倫理學研究院士,收入有限(他預期其終生平均年薪為四萬五千鎊〔去年稅前收入二萬五千鎊〕),但他發下宏願(pledge),要在有生之年一共捐出一百萬鎊! 5 Q# m P k4 Q4 {$ g; h; P5 o4 T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2 S9 `, f% x( R: i# p9 d
柯德如何達標?他精心計算後,認為每年包括房租(他和太太正考慮以分期付款形式供一間小房子,完成後賣出把所得做善款),衣物,飲食及旅行的生活費一萬鎊便足夠,他真是如假包換的「勒緊褲帶派」(austerians)。柯德今年三十一歲,預期可以再工作三十五年;以其平均年薪計,他每年平均可省下三萬鎊作善款- 三萬鎊乘三十五年,便是百萬鎊!柯德的太太是政府醫生,與他志同道合,她計劃把每年超過二萬五千鎊的入息悉數捐出。5.39.217.760 c9 T2 t$ i& ^4 [
8 s! v" L4 B- \% R) Y0 mtvb now,tvbnow,bttvb柯德捐款行善的意念已獲不少人認同,他們成立了一個稱為「捐出我們所能捐出」(Giving what we Can)的組織,已有會員六十四名(大多為象牙塔中人),他們承諾最低捐出百分之十的稅後收入。根據柯德的計算,這等於在他們一生中一共會捐出一千四百萬鎊,受惠的人數在三萬至十萬之間。 & u5 ~" Y _* G l8 R( f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D* M9 q- j3 c B$ J8 a
微軟蓋茨夫婦於一九九四至二○一○年間捐出二百三十九億美元,近二千億港元,數字大得令人不敢相信(蓋茨夫婦顯然全神貫注這項工作,在剛出版的「蓋茨夫婦基金」年報上,蓋茨親筆〔他如是說〕寫了二十四頁的工作報告〔約一半為圖片〕);5.39.217.76+ V% B9 H, K }- X ]* W
不過,亦有善長仁翁捐出一點六三美元,令美國劉易斯安娜州一對失業多時的夫婦得以繳交物業稅而令住所不致被政府拍賣。捐款多少均為善行都有人受惠。蓋茨的捐款當然「活人無數」,但勿以善小而不為。柯德夫婦願過簡單樸素的生活,把省下的錢行善,數額雖不多卻可令以萬計的窮人受惠。這類善行因此值得鼓勵和仿效。 4 T2 D1 ~2 F! @" l0 s" L' X. i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C) c9 w; y6 ~6 p, m
二,tvb now,tvbnow,bttvb+ q7 c! f) { R& R
善長節衣縮食,「刻薄自己」,儲錢行善,對貧困階層當然是一大喜訊,對經濟發展則有利有弊,在誘發人的工作意欲上卻有消極影響。筆者的剖析分為下述二點。 . v7 C$ C' R7 u6 k, b$ s* k. a' Y V8 U+ u
5.39.217.76* u* a* p w) G) R/ O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D; y% F* @/ u
第一,如今歐美慈善家的捐款對象,除了醫學研究,主要是扶貧,如對落後國家人民提供糧食,食水,日用品,辦學校及改善居住環境等,那當然是一大功德,然而,此舉可能會扯高非高科技產品的民生必需品特別是糧食的價格,有損更多未獲援助者的利益。當然,這樣做對維持就業及生產製造非耐用品的行業有利,但像柯德的人如果愈來愈多,他們生活地區的經濟便會因為這些善長本身的消費減少而萎縮 - 試想,如果牛津有數千名像柯德這樣的人,牛津市面的經濟豈能不如一潭死水?! . u5 k* C( ?# J1 @* `# w$ u6 Ctvb now,tvbnow,bttvb , m# S0 U( W2 v3 s9 s5.39.217.76援助落後國家窮人的工作,先進國的民間慈善機構及個人已進行多時,可是,這些受援國數十年後仍一塌糊塗,政府貪腐無能如舊,一般人民一樣一貧如洗,證明了向窮人派發免費午餐只能「止餓」而無法使他們自力更生奮發向上達致“自負盈虧”之境。著名的匈裔英籍發展經濟學家鮑亞(P. T. Bauer, 1915-2002)勳爵,長期著文寫書指出這種方法的扶貧不能解決貧困問題(筆者曾為數文介紹);鮑亞站在白人的地位看此問題,也許有人覺得偏頗,那麼,請看看贊比亞經濟學家邁姚(牛大博士,在高盛宏觀經濟研究室任職)女士怎麼說?她持同一看法,這又如何解釋(見其○九年著作「援助失效」〔D. Moyo: Dead Aid: Why Aid is not Working and How There is a better way for Africa〕。事實上,別說學者另有看法,超級巨富不認同蓋茨式捐款者亦不乏人。《福布斯》的世界首富,墨西哥電訊鉅子史琳(C.Slim, 1940-,去年淨值七百四十億美元,約為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七)接受訪問時,便指出有錢有智慧有經營能力和經驗的人,應設法從根本解決窮困問題而非「做善事」(to fight poverty but not by charity),那便如教人捕魚比請人吃魚更具積極意義,此外,在捐款可以扣稅的國家,像蓋茨這類大手筆捐款,等於減少政府稅入,這意味接受捐助的人(大多數是外國人)受惠而美國人無所得益甚且有害(政府稅入減降的後遺症人人受害)。這種論調聽來不無道理,這即是說,行善並非只有正面而無負面副作用(史琳的有關言論,見今年一月二十日的cnbc.com)的。8 n0 l: y `5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