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o/ H4 p' z- R2 a3 N' k& f公仔箱論壇必須指出,《靈慾春宵》的時代意義比《日月精忠》來得恢弘博大。那是六十年代,是火紅的歲月,於近代史而言,六十年代意味覑詩人歌手卜狄倫所言的不安和衝突。尼科斯在《靈慾春宵》這一舞台,通過兩名英國演員李察波頓和伊莉莎伯泰萊的長篇獨白,代入新舊文化交替衝突年代的悸動。如果單獨以尼科斯在《靈慾春宵》的手法批評他當年過於年少老成,這是另一種弱視,因為僅只是一年之後的一九六七年,他在《畢業生》以完全不同的技法解讀陷於迷惑的嬰兒潮年代一年生。兩部電影相比,尼科斯在《靈慾春宵》是深沉內歛屈而求己,而《畢業生》則是繁花盛放毫不保留,一個導演的才華燦爛如此,能收可放,能柔可剛,端的是詩人本色,無負於那赤誠時代。% C: @5 r; Y( ~' r7 p
7 t4 i2 O) r' d( `- a q# ^' d- j5.39.217.76到今天《畢業生》仍是眾多電影的思想文本,部分情節更成為世界上被抄襲最多的內容。膾炙人口的一幕,當是德斯汀荷夫曼在教堂把嘉芙蓮羅絲搶回來之後,坐在巴士後排,忽然之間,他要得到的都得到手,人生應是很圓滿的了,可是他抽一口煙後卻茫然不知應該走哪一步。我會視《畢業生》為《靈慾春宵》的時空間斷但實質血肉相連的下集——有覑《靈慾春宵》的坦然討論兩性關係和人生涵意作為引子,才會有《畢業生》的反叛和大膽任性。兩部電影無疑可以單獨解讀,但若以前因和後果串連觀之,意義遠比抽離閱讀來得深邃。 : y" {2 c b1 q4 s6 W5.39.217.76 & a a. d) {5 U1 TLaugh about it, shout about it不屈不賣帳 ( Q" Z, d( q8 K z: k5.39.217.76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4 Q# C$ g: u
《靈慾春宵》揭起了荷李活的新浪潮大纛,《畢業生》把這股狂茘發揚光大。尼科斯看到這一趨勢,使美國不致於落後於早已揭櫫的歐洲新浪潮。然而,better late than never,美國的新浪潮觸發了更廣袤的文化震撼,把歐洲的革命帶回美國,引發了從電影到民歌的巨變,歌手組合Simon and Garfunkel在《畢業生》沒有半點掩飾他們的關注社會心情,有人會說,片中名曲〈Sound of Silence〉觸動千萬青年人內心,但更大的政治隱喻在於同片的另一首歌曲〈Mrs.Robinson〉,那種不屈於一泓死水不向建制賣帳的活力躍然而出﹕ % A( ~* g3 i0 K3 ]公仔箱論壇 3 R1 l( p" W! g7 }0 y$ S$ N公仔箱論壇Sitting on a sofa on a Sunday afternoon,, G* n( f6 q1 x0 O( g4 Q# {7 V
Going to the candidate's debate.5.39.217.767 C/ x: h X& x2 G& A
Laugh about it, shout about it5.39.217.76 g7 l$ M" O- }1 _+ D; r5 H
When you've got to choose. ( c. @# F1 ?( I5 u: J / Y' Q6 C9 d& M5 F: Y" a那是越戰高峰期的一九六七年,詹森自覺幹不下去,自願放棄角逐連任總統,美國的權威象徵在這一刻頹然倒下,民權抬頭,這才有歌詞裏的「到候選人辯論會去,取笑他們喝倒他們,當你得要做決定的時候」。尼科斯的涵意不在於德斯汀荷夫曼在電影初段的荏弱,而是結局裏豁出一切把女朋友搶回來。意在戲內,意在曲外,這是一場活生生的社會行為解讀。 " B6 L0 a$ j8 G4 ztvb now,tvbnow,bttvb' I' T: g4 O4 l! |
今天我們身邊的情和《靈慾春宵》裏那種低氣壓鬱悶不相上下,香港有如六十年代的美國,富有但空虛,我們社會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人多了,但社會頂層的舊時代保守氛圍一點沒散。只有李察波頓和伊莉莎伯泰萊的英國口音,只有深秋夜裏大屋內教授夫婦的爾虞我詐,才會令人感到那股揮之不去的困頓無助。最近這些日子,當核能的安全爭論成為全球討論的焦點,可是官僚的回應卻是充滿知識性的傲慢(intellectual arrogance),和《靈慾春宵》裏那對教授夫婦的表面才高八斗卻心靈空虛,相隔四十五年依然不謀而合,這是所謂建制高層的特質使然,抑或是同樣的腐朽發臭,是一個相當有意思的質詰。 / S+ g! y2 t: q) `& z0 m. K, h# _0 J , y! v, D! R- M槍桿刺刀壓不下來公仔箱論壇7 k' S) b; b) h
% E9 |& o' w2 q8 ytvb now,tvbnow,bttvb六十年代是樂與怒的年代,是歐洲文化轉戰美國新大陸的崢嶸歲月,《靈慾春宵》令人對保守體制和人性虛妄多一重認識,人們通過這一深入自省和重新認識自己,「而今邁步從頭越」,最終像《畢業生》那樣終於解放自己。這一點,我們必須感謝尼科斯這兩部電影打開了世界心扉,到了六十年代末,這股反建制浪潮已不是槍桿刺刀所能壓下來的了。再看今天我們身邊周遭,當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的列位社會賢達侃侃而談青年人的「社會責任」,到最近日子多次社會運動標識出的世代價值觀矛盾以及其後隨之而來的大拘捕,睽諸歷史,笑對今朝,laugh about it, shout about it ,when you've got to choose彷彿在遠處響起,迤邐而近。我們的社會始終須得一變,這恐怕不是幾篇言詞蒼白或兇神惡煞的演說所能壓阻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