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5 b: o: D G1 s1 I不错,今天大多数地方的农民早已告别了温饱问题,但他们不再满足“肚儿圆”,同城里人一样,拥有一颗致富、追求幸福之心,他们并不怕那些苦活、累活、脏活,能够左右农民种田积极性的因素,归根结蒂在于投入与产出是否对等。仅就此轮粮价上涨看,既因种子、农药、化肥等硬性成本上涨幅度较大,也有运输成本走高,农产品中间环节过多,消蚀太多利润等因素,更有外出务工收益的现实比照。如果农民年复一年只能分享粮价里的小额利润,看似形势对农民有利的粮价上涨现象,实际很难激发农民种田积极性。tvb now,tvbnow,bttvb& P5 b8 V5 P* t9 Y8 H! v/ s% T3 s
tvb now,tvbnow,bttvb/ \" Z g; \8 e8 n# h
摆在眼前的现实是,相当一部分农民收益的增加,并非因为种田这个“第一职业”。2010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元,比上年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对此,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王萍萍分析指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首先得益于工资性收入增长,其次才是受粮食、蔬菜、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较快的影响。(新华网2011年2月4日)这意味着,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方向依旧是外出务工,尽管粮价持续上扬,作为“第 / \$ N/ T; u4 q* r% L3 D$ ^5.39.217.76一职业”的种田,并没有担当起对应的收入大项角色。也难怪,一些农民调侃种田“只锻炼不赚钱”。tvb now,tvbnow,bttvb5 u8 t* N# c* s
) C. n |3 n+ ?# L+ d陈锡文要求公众宽容粮价上涨,理论上当然没什么错,但怎样让上涨的利润,更大限度地流向种田的农民,让农民从上涨的粮价中获益,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可以肯定,倘若农民种田收益不足以同外出务工形成明显竞争优势,遍布各地的农田抛荒现象便不可能消亡,而粮价上涨也未必就会转化为农民增收的福音。只有站在农民增收的角度,换位思考,倒逼粮食定价机制,消除过多中间环节,还利润于农,农民种田才可能走出“只锻炼不赚钱”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