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健康資訊]
腳底乾燥、龜裂、脫皮可能是香港腳使然
[打印本頁]
作者:
tn52003
時間:
2010-11-9 08:46 AM
標題:
腳底乾燥、龜裂、脫皮可能是香港腳使然
足癬未必只單純長水皰或出現糜爛。北市聯醫陽明院區皮膚科主治醫師李麗容提醒,別忽略足底異常脫皮,部分足癬以腳底乾燥、龜裂為表現,患者在冬天容易感到破皮疼痛的症狀。
: W$ m: k( ~3 E# a i/ k) f
2 T# k1 t8 |3 \+ q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2 m1 G1 y8 j- Y+ ?9 {
李麗容指出,俗稱香港腳的足癬是因為黴菌在皮膚角質層寄生所引起,有不同臨床表現;主要因為人體局部悶熱潮濕,成為黴菌孳生的絕佳環境而感染發病。
公仔箱論壇; Y2 @8 Y/ m$ N. {: [& g$ T! H7 l. G
9 O6 A9 y6 r! U4 d: \- j3 f1 k
- }% a" z! j- ^& Atvb now,tvbnow,bttvb
醫師表示,角化型的足癬患者整個足底角化脫皮,這類型的足癬通常不會有搔癢症狀,所以有些患者會認為自己的足底只是乾燥脫皮而已,忽略了可能患有香港腳,這類型足癬冬季常因過度角化皸裂而疼痛。這類鱗屑角化,造成足部出現較厚的鱗屑,甚至整個足部皮膚的角質層增厚。
2 w" G7 w+ D. ]+ R9 u. ], @2 ` x5.39.217.76
tvb now,tvbnow,bttvb1 i+ J y+ T! a& o
^* o5 w) L1 U& K& G9 O+ O
李麗容進一步表示,足癬如果不適當治療,常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細菌常從糜爛的足趾間、破掉的水泡、皸裂傷口侵入皮膚,造成足背、小腿紅、腫、熱、痛,甚至合併發燒,這時就必須以抗生素治療。糜爛型是最常見的,患部足趾縫間脫皮糜爛,常會併有厲害的搔癢和灼熱感。水泡型則見脫屑性紅斑合併水泡,水泡主要分布於足底弓部,通常相當癢。
5 R5 F F3 j& u* X5.39.217.76
5 u. q( x% u4 g7 g2 I) M( K% P
5 P/ X$ N- ^ N7 @* @7 S
皮膚科醫師多建議考慮使用抗黴菌藥物治療,但無論使用何種藥物,醫師建議腳流汗明顯的患者,平時要盡量以毛巾吸乾腳汗,要多洗腳,並記得洗後馬上徹底擦乾。
' Z J# [: R$ |1 c5 H
8 o4 O3 \% f4 u9 C2 a7 w5 W
& G* r9 m1 d: R7 r5.39.217.76
皮膚科醫師曾興隆指出,由於香港腳有很多不同表現,包括呈現起水泡、糜爛、流湯,亦可能出現乾燥脫皮、乾到龜裂、皮厚,甚至看似濕疹等症狀,因此腳底部乾燥脫皮確實也可能是罹患香港腳造成。
' k5 I5 E) s1 y& F7 A* ]8 \ y" z公仔箱論壇
/ `9 T5 Q1 B8 u. a F& W
公仔箱論壇7 |' ^! T8 L w1 J
曾興隆補充,香港腳大致有四種表現,分別為如花生米般大小的水泡型、乾燥脫皮型、厚皮型及糜爛型,其中糜爛型為水泡型破裂惡化所致,患者傷口部位會產生分泌物,嚴重的話,還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厚皮型則為乾燥脫皮型惡化而來。臨床治療香有外敷及口服用藥兩種,以外敷用藥為主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