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老鼠爱大米
[打印本頁]
作者:
咖啡愛奶茶
時間:
2010-9-5 10:57 PM
標題:
老鼠爱大米
首集节目阿贤将带你到70多年历史的老面摊,品尝硕果仅存的手工老鼠粉以及边制作边卖的客家面。 从1931年开始,春记便默默地为早起的人们献上最传统的客家面食,至今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尽管店家卖的,也只不过是简简单单的大埔面和大埔风味的老鼠粉,可是70多年来,这家布满了岁月痕迹的简陋小店,几乎每一天都高朋满座,好不热闹!
; y3 v: ^9 s. n/ p. F2 v# Itvb now,tvbnow,bttvb
Y# }2 N+ l X% m6 }6 ~. T9 _5.39.217.76
春记大埔面正是由杨师傅的父亲已故杨春华先生所创办的,由于老顾客都管他叫春记,所以后来面摊也就索性取名为春记大埔面了。至于春记的第二代传人杨师傅,打面卖面超过半个世纪之后,如今已经把面摊生意交给了孩子和孙子,不管是制面、烫面、卖面,都由孩子和孙子轮番上阵,从不假手於人。尽管有人把大埔面当作是客家人的云吞面,但是正宗的大埔面,却不像云吞面那样使用黑酱油调味,而是选择加入了大埔美食惯用的鱼露。
- {. v: V( b& _& c! T# H4 F+ a公仔箱論壇
6 \: [5 O4 v R$ [, L0 ~tvb now,tvbnow,bttvb
哎哟,坐上大白钢圆筒,以骑压方式擀压面团,目的就是给面团压出弹性,可是这种边压边骑的方式,却叫人臀部吃尽苦头。然而,几十年来,店家依旧坚持用手工打面,而且是一边卖面、一边制面。
/ z+ T* W0 o2 q& V5.39.217.76
$ |: N. @- G# S
春记的老鼠粉,全由杨师傅的堂兄弟每一天用手工新鲜制作,制作工序非常耗时,先要将米浸泡清洗,并磨成米浆,然后放进布袋里让它脱水。师傅接着把部分米浆煮熟,再掺入未煮熟的米浆,添加少许薯粉,不停地揉搓成粉团。接着,师傅便把揉好的粉团放在一个布满洞眼的擦板上搓揉。从洞眼中形成的一条条纯白米条,便掉入沸水中。一旦米条浮上水面,师傅就会捞起来放在冷水中冲洗好几次,让米条更加滑润。这么说来,米苔目这个名字,是以它的制作过程命名,而中国原乡的老鼠板、香港的银针粉或马来西亚的老鼠粉则以它的形状面貌来取名。
公仔箱論壇+ k2 j N, h; L' y% b# }
. V" U: z; q4 s% e% H4 B) A
尽管以全米手工制作的老鼠粉叫人吃得更加安心,然而我却听老鼠粉师傅说,手工制作老鼠粉费时吃力,将来一旦他退休,恐怕就没人接手了。
. t2 j2 m! ?7 ztvb now,tvbnow,bttvb
8 l! }* `: I- i8 z) ]
春记非常抢手的另一道面食,便是可干可汤的大埔式老鼠粉。同样只是加入猪油、鱼露、肉碎、菜心、叉烧和撒上清葱,简简单单的,却散发着一股叫人感动的乡土老滋味。肉碎,对店家而言,绝对是整碗老鼠粉的主要调味功臣。而在炒制的过程中,又少不了要加入鱼露,其实鱼露是潮州人喜欢的调味料,而中国大埔这个地方正因为靠近潮州,所以大埔美食大多都会添加鱼露。
3 T* q% z) X+ ^9 l# Q$ u7 F4 Q公仔箱論壇
5.39.217.768 e, X( C2 F2 q5 h* d
原来,老鼠粉在中国梅州大埔原乡,是叫老鼠“米反”。在客家传统里,“米反”这个字相等于潮州人所说的“米果”,指的就是用米类磨成浆所制成的糕饼面食。老鼠“米反”从中国原乡传到不同的地方之后,也有了不同的名字,譬如说香港人管它叫银针粉,而台湾人却用闽南话把它称为“米苔目”。
作者:
fengliansong
時間:
2010-9-7 10:17 PM
好像是一个典故,有点意思
作者:
nokiawing
時間:
2010-9-8 05:36 AM
謝謝你的分享,在下又學得到多樣智識了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