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鄭國渠 惠澤陝西關中千百年 [打印本頁]

作者: 咖啡愛奶茶    時間: 2010-8-29 09:54 PM     標題: 鄭國渠 惠澤陝西關中千百年

圖:歷代都曾在鄭國渠的基礎上修建引水工程,並樹碑銘記 秦建明供圖  鄭國渠與都江堰、靈渠並稱秦代三大水利工程,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條灌溉渠道,這個源於一場政治陰謀的浩瀚工程,不僅在當時發揮了巨大的水利作用,千百年來仍恩惠綿延。 % ~$ Y) @9 |, G% w( W: {* V
本報記者 董曉
- Y5 e$ T/ E" ]-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在陝西北部群山中,涇河自仲山西麓的峽谷沖出,行至禮泉便緩緩流入關中平原。公元前246年,秦國採納了韓國一名水工鄭國的建議,在涇河谷口一帶開始興修關中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鄭國渠,工程歷時十年,秦國舉全國之力,才得以完工。工程西引涇水東注洛水(北洛水,渭水支流),長達300餘里,可灌田地200多萬畝。從此,鄭國渠和都江堰一北一南,遙相呼應,從而使關中平原和成都平原,贏得了天府之國的美名。
3 x) W1 R% i0 k- Z5.39.217.76修建源於政治陰謀
* d/ \- C2 T" K0 H, A1 ~; s5.39.217.76韓國君主韓惠王建議秦國修建鄭國渠的原意,是希望以這個浩大的工程來消耗秦國的實力並牽制其兵力,以便自身能多苟延殘喘幾年。但在施工過程中,韓國「疲秦」的陰謀敗露,秦王大怒,要殺鄭國。鄭國慷慨陳詞,表示雖然自己為韓國延緩了幾年壽命,但卻為秦國建立了萬世之功,秦國才是真正受益者。同時,由於秦國的水工技術還比較落後,在技術上離不開鄭國,此時的秦王嬴政表現出了一位卓越政治家的偉大之處,對鄭國一如既往加以重用。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全渠完工,後人稱此水利工程為鄭國渠。
$ W0 \' u: z2 {; Z1 Mtvb now,tvbnow,bttvb鄭國渠開鑿以來,由於泥沙淤積,幹渠首部逐漸填高,水流不能入渠,兩千多年來幾度湮滅。1985年,陝西省文物局組織了調查組,由考古專家秦建明、趙榮、楊政等人,開始對鄭國渠及歷代引涇渠首工程遺址進行詳細調查。
; z  J! k6 h7 x: v& V. o9 R& E秦建明回憶起20多年前的調查工作仍感慨良多。由於鄭國渠引涇渠首地形優越,歷代都選擇在此處截涇引水,並經過兩千多年的反覆營修,工程興廢變化,形成一處巨大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遺址群,其南北總長7公里,東西最寬處有3公里,總面積達10多平方公里。要辨識出幾近湮滅的鄭國渠實不容易。 $ ~% a/ |1 L5 P/ \5 w& L% L
攔涇大壩遺跡尚存 . F) n8 I' K  V! V9 A& _; e
秦建明介紹說,1986年,經對鄭國渠渠首工程進行實地調查、勘測和鑽探,終於發現並確定了當年攔截涇水的大壩殘餘。它上距涇河出山口2.5公里,下距涇河與泔河的交匯處3公里。大壩河谷部分約長450米的壩體已經不存在了,但在河東西兩岸階地上仍分布2000多米壩體,其中河西約長110米,河東約2100米。兩岸壩體一般呈梯形斷面,頂寬20米上下,底寬100至150米,坡度很低,其築土總厚約5至10米,足見工程浩大。同樣令人稱奇的是,大壩壩體軸線呈正東西方向,以今天的標準來衡量,仍誤差極小,這也反映了古代測量技術的高度發達。隨後,秦建明等人還調查勘測了鄭國渠渠首引水遺跡以及庫區淤積狀況和溢洪遺跡等。鄭國渠首攔河大壩遺址的發現和認定,被視作是近年來我國水利考古的一件大事。這也是我國目前所發現時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古代攔河壩工程,也有國外的水利史研究者曾認為鄭壩高30米,是公元前世界上最高的土石壩。 公仔箱論壇5 g7 R7 J* x1 M5 Y
雖然鄭國渠已經幾近湮滅,歷代以來在涇河谷口地方不斷改變著河水入渠處,但谷口以下的幹渠渠道始終不變,鄭國渠對後世貢獻良多。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