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馬來西亞]
社会运动不必定于一
[打印本頁]
作者:
gohtk
時間:
2010-8-18 07:21 PM
標題:
社会运动不必定于一
作者/黄进发专栏 Aug 18, 2010 01:28:42 pm
$ ^" t: t4 D$ J9 ^" O' P& B# x+ \
2 { _. a% y$ H# c3 t4 t0 Y6 V5.39.217.76
tvb now,tvbnow,bttvb" e" }. o3 p3 `2 L$ r; Y
【匈奴未灭/黄进发专栏】
杨伟光后援会推展工作以来,得到许多公众人士的支持,也面对一些舆论界朋友的批评。这些批评归纳起来,大概可以分成三点:目标、动机、手段。
( i* Y9 |, @+ I: K& k+ K: [, o
目标上,有论者以为比起杨伟光个人的生死,社会上有更多更重要的议题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和人力去关注,因此,这样“个人化”的运动竟然吸引了那么多的支持与关注,其实反映了公民社会价值的迷失。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0 I4 a: y- O& m$ W" Q5 s( i
动机上,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投入这样一个温情的运动,却不去关注社会其他更弱势的团体,或者并不关注之前或之后的其他死囚,或者并不全面变成反对死刑的运动?参与者的心态是不是只求自我感觉良好,满足自己关心社会、充满爱心的感情需要,因而可以继续对其他课题眼不见为净?
tvb now,tvbnow,bttvb* ?4 O% c( d; e2 W- `
手段上,杨伟光后援会被批评采取煽情手法,强调杨伟光个人悲惨的身世,或者突出他本身的改过自新的行为,让许多人可能在没有深思之下便因为救人是政治正确的行为,而支持了这场运动。
$ I# ]: g7 u1 Y3 b6 c& V8 t
如果这三种批评是正确的,那么为杨伟光请命的运动越成功,它所引发的问题就越大,意味着:它更加煽情,妨碍了公众的反思;因此有更多人从感性出发,投入其中;最终造成社会运动更多资源被错误配置,妨碍了社会整体的进步。
公仔箱論壇* k9 B& Z, I: f8 e6 r/ B
杨伟光签名运动设定的目标是在8月22日前争取到十万人向新加坡总统寻求宽赦。后援会成立了一个多月,离开期限不到一周,现在才收到大约四、五万签名,严格说起来,并不怎么成功。
O# ?& Z( {6 Q# ]2 ~tvb now,tvbnow,bttvb
这样一个不算成功的运动,却引起这些批评和关注,其实侧面说明了“其他类型”社会运动在争取资源与公众支持上的艰辛和挑战。
8 f) d* K4 @: D3 H- V
需有统一优先顺序吗?
% U$ P" s9 g. N6 _6 ctvb now,tvbnow,bttvb
不同议题的社会运动要争夺资源,本来就是公民社会的正常现象。然而,每个人对不同的议题有不同的偏好,也是极为自然的。社会是不是有必要在不同社会运动之间建立一种统一的优先顺序(priority)吗?
0 v% F. c& G9 s, p- q4 g( `3 I2 U5.39.217.76
关心贫穷的人有没有必要去质问防止虐待动物的人:人都还没有救完,救什么动物?追求政治改革的人有没有资格去教训保护古迹的人:民主没有了,古迹能够得到保存吗?
. K* L- o, z2 _& b8 T# Z. dtvb now,tvbnow,bttvb
回到参与的动机,谁不是在满足本身的心理需要?一个人可能经过三个月的研究和思考决定要投身保护野生动物运动,另一个人在看完三分钟的短片后义愤填膺要为扣留期间死亡的受害者做一点事,后者是不是就少了一点正当性?
' p$ _, z+ r( d5 D6 U4 T1 ?: ~tvb now,tvbnow,bttvb
有些人认为社会运动不应该从特定案例开始,而必须一开始就兼善天下。问题是,那一场社会运动是如此“理性”开始的呢?白小之前,难道马来西亚就没有社区学校或华小迁校的问题?赵明福之前,难道就没有人死在扣留期间或者被反贪污委员会刑求?南洋报变之前,政党难道就不曾干预媒体,媒体恶法难道就不曾存在?
: l7 s( |3 ^. ]4 Y7 Stvb now,tvbnow,bttvb
社会运动需要各种不同的条件才能发生,因此,其兴衰、成败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我们可以对社会运动的一致性、长久性有所要求和质诘,但是,质问“为什么现在才开始”,就像对1957年争取独立的先贤说:为什么你们不在更早之前争取独立?
5.39.217.76! k3 h$ m$ L( R% ~3 \
同样的道理,社会运动诉求公众支持的手法,必须是硬邦邦的资讯传播吗?柔性地动之于情不可以吗?社会运动不是应该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制宜,采取不同的手法去达到目标吗?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6 X) ~/ b9 J
在我看来,社会运动实在不必画地自限,要么就嫌法律政策研究太精英,要么就嫌诉诸公众集体记忆和符号的手法太媚俗;因为理性有时、感性有时,在正确的阶段作正确的事就不是问题。
* U; m! k- I; L' T9 }(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伤害社运的多元性
5.39.217.76& k3 i# K- _3 E3 i
我绝不认为社会运动不可批评。任何人—包括全职的旁观者—都可以批评任何社会运动,但是,如果批评的背后是出于一种“定于一”的心态,认为不同社会运动的价值有一套统一的标准、或者选择参与的过程必须经过一定的思考过程,或者运作手段必须符合一定的舆论期望,那么,我们其实在伤害社会运动的多元性。
+ R: H" Y( n0 j- A+ c, A+ @- w
我完全理解一些被边缘化的、冷门的社会运动的重要性,以及参与这些运动的朋友的泄气(frustration),然而,其他比较大众化的、热门的社会运动——甚至活动——得到更多反应,对前者不一定是坏事。
9 D$ G0 ~, c! z
说到底,我们社会上“活化”(activated)的公民太少,如果有更多人因为一些热门的活动、运动而参与社会,他们不就是冷门社会运动未来可以争取的对象呢?
. t* K j- j( j2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要避免社会资源错配,我们要需要的是打破政治正确,避免任何社会运动建立文化霸权,压制其他社会运动和价值。要批评杨伟光后援会,大家大可以从这一点去检验它。
- x3 r2 D& D3 u' ?! A W1 w* G8 V( N6 O
黄进发是英国艾塞克斯大学比较民主化博士候选人,现任私立大学讲师、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主席。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