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朱凱迪﹕大浪西灣放肆想
[打印本頁]
作者:
katspi
時間:
2010-7-27 07:23 AM
標題:
朱凱迪﹕大浪西灣放肆想
* V! R, C' s2 S; }7 X
大浪西灣被富豪蹂躪,犯眾憎,連平時有條不紊的斯文評論人都放下分析習慣,大罵唔理係私人地定政府地,總之唔可以變成咁!7萬人的facebook群組嚇得新地主「停工溝通」。如此直率的民憤,是天星碼頭被拆以來的第一次,機會難得,讓我們擺離「市場大晒、業權大晒」的主流意識形態,讓思想放肆一下。
. Y. W( Q, ]; w; v9 i7 s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4 o5 C. i! U) \- M2 B; E# m8 S L
. K: j( e) a; C( m4 j1 `
公仔箱論壇( v L( g: o2 A5 d& E* e3 ^# P
放肆想一:
" |, l. w8 b3 r N9 b$ W
1 ?. Q% l) A7 _6 K, Z) z( b
不求人,市民自行組織復修大浪西灣
( i6 |, A- a! z( l# Ttvb now,tvbnow,bttvb
tvb now,tvbnow,bttvb- H5 r& Y5 h6 m2 a. y; ]( O
我對facebook又愛又恨,它確實令每個個人都可輕易地表達看法,迅速凝聚支持,但它也製造了無數的「armchair activist」,複雜一點、時間長一點的組織工作都被邊緣化,而且養成了只管罵人,自己卻不用落手做的風氣。長春社的老友對記者說,會要求新地主保證不破壞大浪西灣的美景,並復修受破壞地皮。第一個要求令人對香港環團相當失望,這個人已經把西灣破壞了一次,現在的目標怎可能是「求他不破壞第二次」,而不是「阻止他再碰西灣」。第二個要求得到不少和應,但我放肆地想,與其求「破壞王」和政府復修,由市民自己動員起來復修西灣,不是更顯力量和決心嗎?當然,一轉念,把責任✈上身,一大堆問題就出現:誰做?如何做?要不要錢?這些是難關,也是民間社會的學習機會──學習動植物生態、學習與村民和專業人士合作、學習籌錢等等。7萬facebook人,當中100人認真「落水」肯定能把事情做好,這也是對「破壞王」最直接的宣示:市民已經重奪西灣。
4 k( D9 V; j0 q* i8 W Q; k7 o/ Ttvb now,tvbnow,bttvb
; Y v. B+ c& m N) j0 {tvb now,tvbnow,bttvb
5 s7 S: g3 r8 g5 s0 X! Y# u
0 s2 Y# W2 r; D! C R3 E: u' }9 ^公仔箱論壇
tvb now,tvbnow,bttvb2 n- p! I* f3 H2 D9 t7 ^
放肆想二:
. `* s$ D2 Z- J) T; p" H
8 P* d- M9 \7 H8 y) H* @' p5 Ctvb now,tvbnow,bttvb
民間土地基金,護養新界農地
5.39.217.76. x1 R. `: w0 |" `$ ~1 T
tvb now,tvbnow,bttvb: |4 C5 ?' Q% H" v0 `. A+ Y: C j% n
香港令人懨悶,左翼改革/革命搞唔成、自由主義代議民主又搞唔成、只准學大陸搞威權資本主義,特權階級壟斷橫行。結果,很多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近幾十年發展出來,以資本搞保育的改良式政策,香港幾乎沒有一樣學得到。陸恭蕙主持的思匯政策研究所早在2002年發表的香港生態保育報告,就詳列出外國資本主義社會在生態保育上五花八門的手段:包括「分區規劃」(zoning)、「可交易發展權」(tradable development rights)、「換地」(land swaps)、「土地保育協議」(conservation easement)、「土地基金」(land trust)等等。但是香港這個「遍地黃金」的城市,至今居然連一個像樣的「保育土地基金」(無論是民間還是政府資助、功能是籌錢買入和管理值得保育土地)也沒有,沒有「保育土地基金」,就算有地主希望交出土地作保育,也沒有一個有公信力的機構去合作。結果是,大浪西灣這個無價的地方,居然1600萬就被買下做私竇。趁現在民憤沸騰,香港環團若能把握時機牽頭成立「保育土地基金」,向「破壞王」買回西灣土地,一定會有極多市民支持,風氣一開,新界農地除了給大發展商收購等建豪宅外,就多一條保育的出路。
( I% g s; T" U& V% i k- }$ V
0 f* _, `% J2 u' b K
2 w9 S. ^0 ]' |! d) ]
tvb now,tvbnow,bttvb* w2 ?3 [1 f9 `; X+ T: S' O
7 k! A: ?3 v' o5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放肆想三:
( s( H- E9 r! {8 M4 |7 b
+ y' t3 h2 ]4 S5 o$ Y; D9 B5 s
突破保育爭議中的城鄉對立
5.39.217.76: z5 J! U* U9 x, t9 Y
4 U) l% [/ T6 w. A% @) d公仔箱論壇
富豪私有化郊野美景犯眾憎,新界原居民經常被視為合謀人,為主流社會所不屑。簡炳墀多年前的「趕雀論」到現在還有人記得,但新界原居民記住的,卻是過去一百年向殖民地政府據理力爭、保障
鄉民發展利益的抗爭歷史。無論是起水塘、起新市鎮、還是近年有關環境法例,他們都認為是為了市區人而被迫犧牲,至今走上與發展商合作搞地產的路,更是沒辦法下的順理成章。另一邊廂,自從港督麥理浩「點石成金」,於1977年將水塘集水區加上其他荒僻的官地變成法定的郊野公園後,培養了一代又一代重視生態環境的「城市人山友」(當中有很多搬進原居民村落居住)。當年為了避開爭議,私人農地和將會發展丁屋的鄉村範圍都剔除在郊野公園之外,導致了杜立基規劃師所說的「鄉村和郊野的割裂」,這種割裂產生了上述兩套截然不同的心態,也在今日的保育爭議中不斷發酵。
! i6 a& A1 N& o, ^5 Z0 B公仔箱論壇
5.39.217.76" I2 V: `: _7 N7 q u( A
" D0 o8 z+ m0 y2 i5 x! S公仔箱論壇
7 q, o% ]6 h" U# }3 N" M1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香港的法定郊野公園佔全港面積約40%,另外大部分為私人擁有的鄉村和農地亦佔了約40%,這後面的40%,正是現今幾乎所有保育爭議的焦點,包括這次西灣私有化事件。城市保育人vs鄉村原居民的角力,是香港特有的殖民地遺產,這場角力最近因覑菜園村和新界東北「非原居民」農民的抗爭而出現了新的形勢。我放肆地想,會不會有更多城市保育人趁西灣事件,開始更整全地認識新界,並以重新彌合「鄉村和郊野」為奮鬥目標。要鄉郊生態得以維持,我們必須和新界原居民和非原居民社群一道,建立可持續發展社區的想像,並且具體地協助村民重新建立與郊野共融的經濟模式,讓村民能在地產商資本以外看到出路。
3 ?1 w) Q1 Q8 Y- n'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vb now,tvbnow,bttvb4 x4 |; w/ y1 d: ~ v
唯有贏得社區,並且協助社區,新界生態保育才有可能做到。最近有人替西灣村民翻舊帳,指政府缺乏支援導致鄉村衰落,最後令村民不得不賣地自保。這種認識只是起步,問題是在7萬facebook群中,有誰願意投入時間心力,將衰落的西灣社區恢復過來,成為視保育為己任的新社區?
6 J' \$ P* d; j9 i! @5 n8 p. h
* V: e$ {) Z: z2 Y# R/ s5.39.217.76
5.39.217.76$ k4 `+ z: N2 a+ T* b
( |2 g6 r5 j6 \: L公仔箱論壇
放肆想四:
3 ] h9 x& h( t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W; [3 w B2 |- _
這城市仍有不可出賣的事物
; ~# @8 O0 Z/ C0 y& j, X5.39.217.76
" s) Q- f4 R8 c* i
很快,「維護產權」的說法又會佔了輿論上風,說若果我們容許西灣事件再鬧下去,將會影響投資者的信心,破壞金融中心的信譽,到時資金就會湧到什麼也可以買的中國大陸。我放肆地想,「市民自發復修西灣計劃」到時候已經企穩陣腳,以實踐證明這個城市仍然有不可出賣的事物。
2 E3 ~( z( `1 V- p
) o# s- @5 g5 a5 t% S7 Ntvb now,tvbnow,bttvb
8 r+ ~+ E" p* V7 F5 [2 `: Stvb now,tvbnow,bttvb
! F' k6 |* ^, N
9 @9 T5 h( O( y% }tvb now,tvbnow,bttvb
' T% a- T3 u7 ^$ X# ?tvb now,tvbnow,bttvb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