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昨天表示,澎湖望安島設立綠蠵龜產卵棲息保護區15年來,每年爬上望安島沙灘產卵的母龜數量相當穩定,他計畫把成功個案推動到環境受嚴重破壞的小琉球、南沙的太平島等離島。程一駿研究團隊發現,每年有8至12隻母綠蠵龜在保護區產卵,每隻產卵約10窩,每窩約100隻;由於綠蠵龜的成長期長達20年到50年,他估計海上的綠蠵龜數量應有陸上5倍之多。; _+ L( E- d( |- T2 ~5 c
也是海大海洋生態暨生態保育研究室負責人的程一駿,昨天在望安綠蠵龜保護區成立15周年記者會中表示,他的學生18年前到望安島做綠蠵龜生態調查,發現原本7到9月晚上都會爬到沙灘產卵的母龜,因受人為干擾,幾乎都不願上岸產卵。
9 @ w8 E3 Q# Z$ W+ B1 `經他跟環保團體積極爭取,政府15年前在望安島成立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他們這些年來在島上宣傳如何讓綠蠵龜平安上岸產卵,包括減少晚間燈光、少做步道、夜間管制等措施,當地居民對保護區設立,也從最早的強烈反對轉為支持,主要是保護區設立後帶來的觀光人潮。
+ \4 `! R( D6 x' y9 A# j程一駿說,過去台灣很多地方都有綠蠵龜上岸產卵,如今都集中在離島,令人擔憂的是原本有不少母龜產卵的小琉球因為觀光開發、南沙的太平島闢建飛機跑道等人為破壞,產卵的母龜數量逐年減少,他希望望安保護區的成功模式,能套用到其他離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