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阵三届大选前后大变脸
! s( f) r' g$ r) b2 V公仔箱論壇雪州木屋区居民命运多舛作者/本刊朱君明 May 21, 2010 01:19:01 pm5.39.217.76% B# u2 b+ }( h2 X2 Y0 I" s- A
班达马兰拆迁风云系列(一) j5 A$ B' ^+ _% J( i1 w
【本刊朱君明撰述/摄影】农历新年期间,“一个马来西亚”旋风席卷巴生班达马兰,首相纳吉的到访,把至上的荣耀献给了当地居民,使他们渡过一个意义非凡的农历新年,也令到整个地区笼罩在新年喜庆气氛浓郁的氛围里。
) r# ^1 x2 h& ^5 `% {* ]9 A6 e( u然而,偏处于班达马兰区某一个角落的巴板路村和武吉哥拉容路村的居民却无法尽情地享受美食。受迫迁的烦恼萦系着他们的心头,使得他们愁眉深锁,一筹莫展。最令他们无法释怀的还是原本赋予重望的民选议员并未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给他们带来一丝曙光……
0 a4 k. N- W1 U3 z6 m公仔箱論壇 这两个邻近巴生港口的新村,早在60年前就有人在此扎根萌芽,据说是独立前的英殖民政府把他们安置在这里,让他们开垦这片荒凉的土地,其中有一户吴姓人家在当地已繁衍出第六代。
- W) l$ O4 c" Q; Y% o4 a) [9 A公仔箱論壇今年55岁,目前在当地开汽车喷漆厂的吴亚顺(左图)向《独立新闻在线》记者讲述,他本身是这个六代家族中的第四代,他的家族早在他曾祖母那一代便开始在该地落地生根。/ }" ]' ]- F6 Y) o g' Y
“以前这里不叫武吉哥拉容村,叫做后尾巴。因为早期这里是海湾的尾端,是一片芭地,慢慢地,由居民把沼泽填平,建立新村。”; H+ N$ t/ [6 [% x$ `
迫迁风波令住户大减tvb now,tvbnow,bttvb" O- ~/ G7 q5 C
据巴板木屋搬迁委员会主席洪马再(右图右)述说,巴板路村开埠以后,许多来自吉胆岛的居民迁居到此。在1969年,随着513事件的爆发,四周乡镇的华人更是纷纷涌向该村,以增强华人的凝聚力。这里早期的华人多从事码头搬运工人、农耕及捕鱼业。
) c' ^( ?' C% f; a* H$ a巴板路村占地95英亩;武吉哥拉容村则占地50英亩,两村之间仅隔了一条马路。这两村的特色是神庙特别多,在村里行走,每走不到几步路,神庙的彩色旗帜、飞檐画栋的神龛就会展现在眼前。
% ^8 c n# E; [% @$ C y, D%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两村逾70%的村民都是华人,印裔则占了约两成。自从迫迁风波掀起以后,巴板路村的人户已从原来的500余户,搬迁只剩下目前的100余户;武吉哥拉容村则从原来300多户剧减到20余户。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8 I6 F6 t$ g; M
这里拥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朴素民风,村民的生活清闲自在。打从小径走过,可以看到老人在庭院里举杆采果子,妇女串门闲聊家常,孩童沟渠尽情捉鱼……公仔箱論壇% C: b/ P' ^: a' H3 c1 C
这里一般是整个家族同住,几个小家庭乐融融地生活一起,这正是为什么有的村民在其他地方拥有着华丽的房子,却也舍不得搬迁的主要原因。tvb now,tvbnow,bttvb+ n+ R# J P. p s. |7 x% S
1964年伊始,政府开始颁发临时地契(TOL)给部分居民。这数十年间,也有一小部分的家户凭着与官方的微妙关系而获得永久地契,但大部分居民都长期被笼罩在随时受促搬迁的阴影中。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_# d# |" J. X7 A% I- y* D
到了1993年,当时国阵执政的雪州政府突然不让村民更新临时地契,给予村民的理由是政府要先很好地规划该地,然后再把地契批给所有的村民。
: t1 g, ]* C. H3 B5.39.217.76国阵曾承诺颁千张地契5.39.217.76" @! w8 ?$ A0 ^! D6 [
武吉哥拉容搬迁委员会主席徐志荣透露,当年的班达马兰区州议员郑灿英告诉他们,该地区是黄金地带,数家发展商已经对之虎视眈眈,但在马华公会的“居者有其屋”原则下,该党愿意帮助村民获得地契,而州政府也赞同了马华公会的观点,并已指示土地局颁发临时准证。
}3 U5 g4 _) L% K5 l! E. A' _+ S5.39.217.76接着,马华公会便向每户村民征收马币70元充作量地费用。
# W: @" }4 V9 p B8 i( R 1995年,在全国大选的前四天,当时的雪州州务大臣莫哈末泰益(Mohd Taib)宣布将颁发约一千张地契予二木屋区村民。这项宣布犹如最好竞选的宣言,为国阵轻易地赢得该选区。
- n( q3 Q0 G, Y/ \2 w5.39.217.76然而,国阵赢了该届大选后,却给两村捎来了一个坏消息,即政府已经批准废置房屋计划基金私人公司(TPPT Sdn Bhd)以马币140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该区涵盖两村在内,总面积达230英亩的地段,而村民申请地契一事,早已被扫进地毯下了。( b; B1 H# `* j& Y, n
接下来的两届大选,马华公会继续以此课题作为笼络民心的筹码,向两村村民大派定心丸以诈取选票。其中包括1999年大选,当时的雪州大臣阿布哈山(Abu Hassan)答应兴建马币2万5000元的有地廉价屋,但最后却不了了之。# Y' l/ ]% p& t2 P, Y1 b; ~
接着在2004年的第12届全国大选前一周,虽然马华公会为两村村民争取到以不超过马币10万元的价格购买18X65尺的排屋,且有雪州政府秘书的同意书为证。然而,在大选结束后,居民才发现合约上所谓的“排屋”是指单层排屋,而非他们所要求的双层排屋,这再次令此课题陷入僵局。公仔箱論壇# V* R; K6 `2 ^# e7 `8 N H
洪马再说:“以这个价钱来买单层排屋并不值得,外面都卖这个价钱,那到底村民得到什么好处?”
8 s$ D: C0 z s* j0 q: B' t5.39.217.76市政局援紧急法拆屋
0 k& Q ]6 w3 S( Y6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另一边厢,在雪州政府的“零木屋区政策”下,该区的木屋也开始陆续地被市政局援引了《1969年紧急法令》拆除。有些村民想不迁也得迁,而且仅获得马币7000元的赔偿金。tvb now,tvbnow,bttvb: e; s. g" f! C* k- v. K
tvb now,tvbnow,bttvb/ X; V8 M' R4 ^$ i
根据当地的一些居民透露,有许多自愿搬迁的居民是在半哄半骗的情况下签下这一份同意搬迁书。“当时有人在我们的村放话,叫我们快点去领7000块的赔偿金,不然迟了就没有。”8 W! e! _2 D& x! n
村民徐志荣(左图)解释道,人都是自私的,当时市政局是用“分而治之”的策略,促小部分地令村民搬迁,所以一开始时便没有凝聚成一股力量,否则现在肯定不会是如此势单力薄的。公仔箱論壇: k; H$ j3 q, n4 p
洪马再则对巴生市议会引援《1969年紧急法令》逼迁村民表示不满,他认为政府不应该偏帮发展商对付居民,更呼吁政府废除这早已过时的法令。
! p0 B" Y M0 \他透露,117间木屋居民已在2006年8月入禀沙亚南高庭,申请撤销巴生市议会援引《1969年紧急法令》第10(1)条规拆除该村木屋的指令,但由于市政府一直要求庭外解决,因此此案至今仍被耽搁在双方的谈判中。在今年最近一次3月30日的审讯中,法庭再一次把拆屋禁令展延至5月31日。( _' m s% W% A2 B7 S" m
5.39.217.767 W$ V. B0 D$ E% Q
对于雪州政府从1999年起便开始拟定及在2005年正式推出的“零木屋区政策”,洪马再虽不否认这是个好的政策,但前提是要很好地安顿搬迁的木屋居民,而不是利用此政策来逼迁村民。5.39.217.76/ K {2 p! ]+ Q; D6 C
今年54岁,从事捕鱼业的许金娣(右图)表示,一开始收到搬迁令时,由于不知道自己的权力,所以感到害怕。不过,现在她决意站出来抵抗市议会强硬拆屋的行动。公仔箱論壇' R% B2 C+ [( i$ q% ^( Y
这位在30年前便随夫从吉胆岛搬到班达马兰的的阿姨表示满意目前的生活,宽敞舒服的木屋和热情友善的街坊是她留住在当地的最主要理由。而且,她的小渔船还可以停泊在屋旁的小河上。8 \5 I+ C5 J7 m, W
不管怎样,他也已做好了最坏打算,即“投靠”孩子。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A* Y! V) W# X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