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獅子魚對加勒比海的珊瑚礁構成了嚴重威脅。
棲息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的獅子魚(又名蓑鲉,Pterois volitans)——一種生有毒刺的食肉動物——正在向加勒比海的魚類種群中擴散。在一項試圖阻止至少是減緩這些無畏入侵者腳步的計劃中,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已經承諾在3年的時間裏向康瓦利斯城的俄勒岡州立大學提供70萬美元的經費。獅子魚通常都生活在太平洋海域。然而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它們被發現出沒于從佛羅裏達到羅得島的海域,甚至在哥倫比亞的南部海域也有它們的蹤跡。如今,獅子魚正對生活在加勒比海珊瑚礁中的其他魚類進行著瘋狂的屠殺,這不免為本就危機四伏的珊瑚礁平添了一個新的不幸。
領導這項新的基金研究項目的俄勒岡州立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Mark Hixon指出:“我們想要搞清的是獅子魚為什麼在新的棲息地會如此地成功。”Hixon之前的研究表明,儘管在它們的原產水域非常罕見,但這種用大量條紋裝飾的魚類在巴哈馬島周圍的珊瑚礁中卻能夠迅速發展壯大。在2005年進行的一項對照試驗中,Hixon的研究小組記錄了獅子魚貪婪的食欲——僅僅在5周的時間裏,一條獅子魚便能夠使其他魚類的數量減少79%。研究人員親眼目睹了色彩斑斕的天竺鯛、鸚嘴魚和雀鯛被獅子魚吞到了肚子裏。1條獅子魚能夠在30分鐘裏吃掉20條小魚。Hixon推測,“本地的魚類似乎並沒有意識到獅子魚是一條魚”,這或許是緣于這種食肉動物奇異的斑紋。他說,“它們會遊到獅子魚的嘴邊”,最終難免被整個吞了下去。
許多生活在珊瑚礁的小魚都是“素食主義者”,它們有助於控制海草的生長。如果沒有這些小魚,Hixon和其他學者預計,海草將迅速蔓延,進而對珊瑚礁生態系統產生不可抗拒的影響。
Hixon的新研究將對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獅子魚種群進行比較,從而找出這種魚在家罕見、在外興盛的原因。Hixon表示,“寄生蟲、食肉動物、疾病或是其他因素”都可能限制獅子魚在太平洋的繁殖。一旦研究人員發現了問題的癥結所在,他們便希望能夠在大西洋找到抑或培育一種類似的獅子魚剋星。巴哈馬島土生的石斑魚或許能夠捕食獅子魚,但是由於人類對前者的過度捕撈,它們恐怕不可能大量減少這些入侵者的數量。此外,Hixon在試驗中注意到,無論石斑魚還是鯊魚似乎都不熱衷於以獅子魚為食。Hixon說,“它們看起來並不喜歡身邊的這些獵物”,並且石斑魚和鯊魚可能不習慣每餐都伴隨著毒刺。
Hixon特別希望人類消費者能夠對獅子魚感興趣。這種魚很容易捕捉,並且味道鮮美,甚至能夠被蓋上“綠色標簽”。他說,一本有關獅子魚的食譜正在編纂中。
獅子魚生活在熱帶25攝氏度的海水中,其活動範圍距離水面至少25米。獅子魚能夠長到48釐米長。儘管存在許多假設,但是沒有人確切知道獅子魚到底是如何從太平洋遊到大西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