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今天表示,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陳正平博士的研究團隊今年3到4月間,在墾丁海域陸續發現1種梵蝦虎屬的世界新魚種及4種台灣新紀錄魚種。
其中,4種台灣新紀錄種,分別為黑頭鈍鯊(Amblyeleotris melanocephala)、斜帶鈍鯊(Amblyeleotris diagonalis)、似弱棘魚(Hoplolatilus cuniculus)和馬氏似弱棘魚(Hoplolatilus marcosi)。
墾管處表示,這些發現,讓身為魚類專家的陳正平,也對墾丁海域的生態多樣性讚嘆不已。
墾管處說,新發現的梵蝦虎屬(Vanderhorstiasp.) 新魚種與產於日本伊豆半島與相模灣的特有種-黃斑梵蝦虎很像,主要差異在台灣的魚第1 背鰭鰭膜沒有黑斑,後種有1明顯黑斑。
陳正平表示,台灣的梵蝦虎魚,生性怕人,一受驚嚇,會迅速躲入與槍蝦共生的黑洞中。
黑頭鈍鯊在2000年被發表後,除了模式產地琉球外,只在印尼巴峇島被拍到。陳正平團隊在墾丁海域大浮礁看到超過6 尾的黑頭鈍鯊,陳正平表示,這是令人驚喜的事。
斜帶鈍鯊是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的鈍鯊屬魚種,眼後有細黑斜帶,這是與其它近似種的主要差異。牠屬於稀有種,所以至今還未被記錄。
似弱棘魚和馬氏似弱棘魚常成對出現,水族觀賞業界稱為鴛鴦,國外學者在 2005年5月到綠島大深度潛水時,曾看到這兩種魚,但沒有拍照與採集標本。在墾丁的發現,應屬較明確紀錄。
墾管處長林青表示,陳正平研究團隊去年和今年都受墾管處委託進行海洋資源調查,去年發表威氏壯牙蝦虎等4 種台灣新紀錄種,今年初又有新種及新紀錄種的發現,成果實屬豐碩。林青說,其實墾丁海域除了種類的多樣性外,種內的變異也具多樣化,如近日在墾丁海域發現的黑斑躄魚(現稱為白斑躄魚),體色多變,從淺橘紅色至黑色都有,令人不得不對大自然的奧妙折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