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人酷愛鬥雞,而且傾國成癖,這早已是名聲在外的了。16世紀初,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之前,這個國家已興鬥雞,距今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了。因此,把鬥雞算入菲律賓的“國粹”之列並不為過。
在菲律賓男人的眼裏,兩隻鬥紅了眼的公雞還象徵著勇敢,象徵著活力,象徵著武俠精神。因此,菲律賓人把勇敢者比作雞。
到菲律賓城鄉走走,簡直是觸目皆雞,甚至將一籠籠的雞擺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男人們尤其喜歡雞,外出串門,與人聊天,腋下也要夾只大公雞,還不時親昵地用手捋著雞毛。菲律賓人鬥雞講究的是餵養和馴雞。雖然也不乏有人靠可卡因之類的藥物讓雞鬥得更兇,但絕大多數人還是靠其本事鬥雞的。
馴雞包括讓雞養成生活規律以及給雞爪套上類似拳擊手套的爪套,練習攻擊。餵養就更是講究了,有小麥、燕麥、牛肉、蔬菜,甚至還有維生素。有的人雖窮得吃不飽,但也要首先拿出自己最好的給雞吃。富裕人家的鬥雞都住在精美的籠子裏,有的還接上音響,讓鬥雞們聽聽音樂。
鬥雞的場面是驚心動魄的。在一塊五角形的角鬥場上,兩隻雄雞放時,每只雞的腿上都縛有一個鋒利無比的刀片。只見它們飛騰撲打,嘴啄腿蹬,身上的羽毛像雪片一樣被扯落,渾身上下鮮血淋淋。
經過一場你死我活的搏鬥後,其中必有一隻雄雞被割斷脖子,鮮血流盡而死,從沒有哪只雄雞敗陣落荒而逃的。觀看鬥雞的群眾裏三層外三層,激動的情緒近乎瘋狂。他們雙拳揮舞,又叫又跳,個個臉紅脖子粗,仿佛他們也是親臨戰場的角鬥士。
觀眾們沒法不瘋狂,因為他們的賭注押在其中一隻雄雞身上。如果贏了,大筆鈔票就到了手上;輸了,輕則要勒緊褲帶度日,重的要傾家蕩產。一場鬥雞,觀眾所下的賭注總數多達幾十萬美元。夢想靠鬥雞發財,這是許多菲律賓人的心態。這也是為什麼鬥雞活動能風靡全國,常盛不衰的原因。
鬥雞活動通常在星期天舉行。在遍及菲律賓的7000多個島嶼上,有數萬個鬥雞場。參加角鬥的雄雞大都是從美國引進的良種,身短、腳長、脖子長。主人用奶酪、肉類等高蛋白食品餵養它們,不惜血本。
經過幾個月的餵養和訓練後,角鬥雞的翅膀變得堅韌有力,能夠掮倒一個兩歲的孩童;身軀結實如木板,不易被抓破;兩腿輕巧如弓,能跳至幾米高;爪子和嘴鋒利尖銳,能抓穿或啄穿一塊三合板。
最主要的是,這種角鬥雞勇猛好鬥,一上戰場,只進不退,要麼擊敗對手,要麼戰死。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多少對觀眾產生一種刺激。也許正因為如此,不少菲律賓男性視角鬥雞為偶像,對它們優待且敬重。
鬥雞是種古老的遊戲,始於亞洲,我國在春秋戰國時代已有關於鬥雞的記載,後來傳到了歐洲。不過在雞距上縛上利刀搏鬥卻是羅馬帝國時的產物,目的在於速戰速決,使賽程更激烈緊湊。亨利第八是個鬥雞迷,鬥雞從他開始成為正式的賭博娛樂,遂使得鬥雞變得更刺激、更瘋狂。後來西班牙人將鬥雞帶人菲律賓,直至今日,菲律賓仍是世界極少數承認鬥雞合法的國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