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誰扼殺了他們的創意?

誰扼殺了他們的創意?
# z2 _" B+ G. Z( h* i' }0 S0 Y!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副首相兼教育部長慕尤丁透露,教育部正探討把孩童的入學年齡從7歲提前到6歲的可行性,有人反對有人贊同。就如當年的小三跳小五及數理英語化制度,那時也有不少人認為可行,可惜小三升上小五的學生群中,能在中學階段有特殊表現的不多,數理英化後能真正講得一口流利英語的學生人數也沒增加,最後兩項政策都以失敗告終。


% d" {4 `1 A: e5.39.217.76# g  ~" j: q! P; h- ?5 }

教育部採取新措施不是不好,問題在於有關單位事前沒有從長計議,沒有做好完善的規劃就立即推展,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公仔箱論壇5 r" x& _( z6 r) J
7 O3 H7 H& @4 J4 b

在教育界,我們常聽到中小學教師埋怨現在的學生越來越沒有創意,在職場上,顧主也說現在有創意的員工不易找,能獨當一面的更難求。


* Q8 E- a* i2 G, D+ X5.39.217.761 k  o0 A& p0 g+ {! d

到底是誰扼殺了他們的創意?教育改革喊了那麼多年,也推展過不少措施,可是不但沒有改善學生的思維及創意能力,反而造就不少“背多分”、“逃學威龍”。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5 ^  Z9 L: K2 F% Z

% {* n8 {& d- F; g2 L6 ?0 f, r, G, |tvb now,tvbnow,bttvb

大馬教育制度無論是幼稚園、中小學或大專院校,包括在大馬教育體制外的獨立中學,師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常不經意把學生的思維及創造力給扼殺了。


, L4 K/ g, @4 X' Q& p5 v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9 o7 v* G8 [8 |; U

小朋友進幼兒園應是以玩樂中學習為主,老師應該以視覺和觸覺來設計課程才對,可是許多的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大多數以識字、寫字、考試為導向,必須穿統一的制服,坐在固定的位子上聽老師講課。在這種學習模式下,使得小朋友在這階段的最佳創造力,因大人的期望被抑制了。


$ q5 O9 |8 j2 \9 }( s# O% @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z) j3 |9 N" `0 ^4 d% F

升上了小學,尤其在紀律及成績方面要求很高的華小,統一的髮型,統一的作業配套,強制性的補習,劃一的課外活動,連教師處罰學生的方式幾乎都以鞭打為主。在課室內的規範一律要求統一,考試題型標準化,答案也標準化,只准乖乖聽課,不准發問的學習模式。因此,學生在這階段的創造力又被壓抑下來。


! F; b: ?$ ]$ v$ P$ ~0 W
9 P2 q/ t( C- J8 v  _. d1 d

到了中學,因心理及身理上發生變化,父母在這個時候也比較少關注他們孩子在學校的行為,學生們長期被壓抑的創意無法在課業上展現,於是便將它轉移到外表上,如古怪的髮型、特異的服裝及多變的鞋襪。


+ m1 _4 O+ t$ U
! L# |4 u$ B7 d" c  Ftvb now,tvbnow,bttvb

我們常看到的“問題學生”連走起路及講話的姿勢也與眾不同,他們力求突破,追隨潮流,崇拜及模仿明歌星等,而這些動作都是學校無法容忍的。

5.39.217.76% g3 V! H, ]& v- h0 s: C1 i6 [

其實,大人也應該要反思一下,我們時常要求學生有創意,鼓勵他們儘量發揮潛能,但在他們的儀容及活動內容方面卻管制嚴厲,這樣不行,那樣也不行,規矩一大堆,有可能連一群男生集體剪陸軍裝的髮型也會被質疑是和校方作對。其實,我們應該多往年輕人身上尋找優點,少在枝節上計較,否則師生或家長與子女之間的鴻溝就會越拉越大。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7 `" |0 z! q& a; D

7 ], n" ~) ]. T/ Y+ y/ \; P5.39.217.76

我們的孩子從小開始就有如洋蔥一樣,在他們進入學校求學的過程中,一層一層被剝得一點也不剩,又或如新鮮的豆漿被壓成四四方方的豆干,而我們卻公然埋怨他們沒有創意。教師、家長及官員們如何在要求學生有創意,又有良好紀律方面取得平衡,這是大家須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 E, ~5 }$ q7 c/ M7 W* Rtvb now,tvbnow,bttvb
' t( S  x% l/ n" k6 x,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