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馬來西亞] 必也好辩乎?

作者/谢伟伦专栏 Feb 04, 2010 11:46:43 am
& G, b1 o+ x1 O% O  z1 r1 w$ i) x. O9 e
【异国夜行/谢伟伦】“有争气者,勿与辩也。”──《荀子.劝学篇》
& L: V) J  m1 \! M+ D% v公仔箱論壇
. s5 G' O$ @& {始于主流媒体炒作,继而在有心人士积极撮合下,魏家祥、邱家金的舌战日前炽热上演。从选对手、挑时机到定议题,无论再如何包装,这场活动到底甩不掉辩论色彩,票房号召力亦由此而来。 公仔箱論壇$ H4 D7 e, A2 N6 A& H3 L3 c& i' o+ n

5 t% h( I4 e+ Y1 d$ j: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一般以为,辩论者也,不但是批驳谬误、探索真理、开拓知识面、资讯交流的重要手段,更是认识的竞技场。各种认识孰是孰非,谁优谁劣,场上必可见真章。岂料数度来回交锋后,华教存在究竟为优(弱)势?邱氏对华小生的观察是否公允?……辩者并未更全面、更深刻地向台下焦虑渴望答案的观众,展现客观认识事物的高度,所谓“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存在”云云,依旧是各自表述、两“家”之言。
/ j; x, Z. l4 p/ a* W5 N
. o& D0 J* Y7 ^; y' E3 F5.39.217.76这场经验,与上世纪八、九零年代的华社经历并无二致,所揭示的是:民主若要在华社的土壤生根,恐怕难以乐观,因为华社根本缺乏一个对好辩、说理传统(argumentative tradition)的真正认识──明明是舌战,却要装饰成非论坛非学术的排场;搞选举,政见空洞亦回避交锋辩诘,还硬拗成“不作人身攻击的君子之争”;黄进发尝言“以路线辩论建立息争典范”,对华教衮衮诸公更是逆耳忠言。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A! F; r: @9 t3 ^; c; J$ A' e
# k+ G. ~; Y9 J; W
不知为何而辩的社会?3 E, q- Q5 x' [7 J; `

$ q; ~8 v" U4 H! Z/ Ctvb now,tvbnow,bttvb如此一个不善于辩论、以理服人、求同存异(agree to disagree),甚至不知为何而辩的社会,又如何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很多人以为要建立和谐社会,无论形式或实质上务必以和为贵,以防众声喧哗激化内部矛盾。这种僵毙思维不仅反映出对异端和异见(heterodoxy)缺乏包容,也体现了华社传统文化的不善于讲理和评理。 5.39.217.76/ [. D6 C% x- P6 p* f

7 w/ W  ~3 O7 h# G* f% u3 m( s德国思想巨擘哈伯玛斯(Jürgen Habermas,左图)曾经假设“理想语境”(ideal speech situation)的存在,在其中相竞争的真理都宣称服膺理性辩论。换言之,在“理想语境”中真理未受制于真理寻求者的既得利益与权力游戏,而是在辩论中浮现。对哈氏而言,人们作出真理宣示的能力有赖于民主组织的近似“理想沟通情境”的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浮现于特定“布尔乔亚社会”阶段的领域,是一个中介于国家与社会的空间,公众在此组成,“民意”也在此形成。溯及春秋战国时代,辩论在中国确实有过辉煌璀璨的一页,然而经过漫长的封建专制洗礼,传统观念逐渐歧视辩论。儒雅君子瞧不起舌辩之士、苏张之流。儒学大师孟子虽为雄辩家,还要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这般风尚,在一言堂的历史与文化巨轮中越演越烈,以致于“巧言令色,鲜矣仁”,似乎成了对辩论的终极判决。 5.39.217.76& l& Q, M7 @+ W
1 ^! V% I6 A+ s
孟子之言,显示了那么爱说话那么会说话的他,心底自有一道价值判断:辩论未必是件好事,好辩更不是件好事。孟轲名句就要是表示:辩论从来不会,也不该是目的,它不过是手段,而且还是不得已手段。 tvb now,tvbnow,bttvb% z& o0 b9 w. B* A8 b, Z4 T/ @8 F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R  w6 y5 Y( R, \% e1 W
近例甚多,不必舍近求远。君不见马华公会翁总的好辩性格,到今天仍然阻碍检讨与改革。308败仗与党争连续剧上演至今,一直检讨不到核心,因为大部分的发言姿态,依旧是辩论,讲究策略,在意言辞输赢。理直气壮是一回事,无论任何情况都要表现得理直气壮则另一回事。没有人能真的永远理直,永远不犯错,永远站在道理对的一方。如果要始终气壮,就意味着不时靠口舌来将无理讲得有理。
* A8 W# X" k6 l% p# ]* R+ z
2 D  _5 i$ Q" Etvb now,tvbnow,bttvb辩才:权力之路的终南捷径0 w9 E, c' t; \2 z$ z) A
( ]7 |1 x1 @% N: Q4 W/ G1 O
这是翁大侠最大的本事,却也是他犯下的最大错误。透过强势话语效应的伪理性,久而久之,坚持在口头上“气壮”的人,就浑然忘掉如何检视自己理直或不直,甚至根本不在意道理是非了。于是乎,全党才俊有样学样,都以辩才定夺地位高下,从忽前忽后的魏博士到出师未捷的辩神,辩才俨然成为权位竞逐的终南捷径。 tvb now,tvbnow,bttvb: B5 ~1 v0 W( r: e% n

1 g5 i7 A8 h) a' U; T' dtvb now,tvbnow,bttvb问题是,辩论言辞占上风,不等同于说服。辩论言辞上的胜利,必然将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效果。一种是让听者说不出话来,只能点头敬慕。另一种也是让听者说不出话来,却只能频频摇头。前一种反应会把敌人拉过来成为盟友,后一种却是把人推出去成为更坚定的敌人。因为辩不赢只能无奈闭嘴摇头的人,心里充满厌恶,还有强烈挫折产生的反感,他们只会比辩论前站得更远。所以显然要等到这种文化止息后,马华公会的改革才会开始。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 h* W6 n1 w5 y0 ]4 ~

- q* _) j7 |/ {% j8 itvb now,tvbnow,bttvb时代需要辩论,处于觉醒与迷思交织的改革时代,改革亦即意味着创新,创新就需要辩论。好辩未尝不是一种热情,但须知道,辩味十足的话,只能引起辩味十足的回应,只着重表面形式,忽略内在的理性说服,不过徒增一次又一次空洞的辩论表演罢了。
6 R' L5 j8 c!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x0 m' L* K, O, p民主源于辩论,更始于对话。对话意指彼此的沟通是为了合力达成一种共同的理解,而知情与平等的公共讨论要普遍化,则需由上往下的制度改革。除了交换不同的资讯与公共讨论方式之外,提供无进入障碍的平台,将持不同意见主张者在深思熟虑了解问题后,透过不断对话、论辩的方式,(前提必须是利益相关者消除和超越党派偏见与自身特权),让个人的判断能够成为寻求“共同点”(common ground)的基础,并以动员网络成员的集体力量影响公共政策。无论跨族群、宗教或地域议题,如此将审议式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的精神落实在日常生活和重要决策中,从而形成一种政治文化,其实对于民主的深化大有帮助,比起哗众取宠的门面功夫,华社部门更应身体力行,无法卸责。tvb now,tvbnow,bttvb6 \+ F7 y/ s) [+ c. N
5.39.217.76  q0 c: ?& R  x5 I4 c" r2 \"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