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Google風波結局意義深遠

在Google向中國的互聯網審查制度發出挑戰的最初幾日,引來全球輿論一邊倒地喝采聲,但隨時間的推移,這件事更多的側面呈現在世人面前,人們對這場風波的最終結局也饒有興味,其結局也意義深遠。1 `) U1 S3 Y* e: y6 t/ N( }

, }' w7 P. h( o! }, N' C5.39.217.76& E  C& W7 j# m9 G% X
雙方博弈 Google難被看好
2 a* P) n3 e* B! b
  \$ k1 r% O+ ~1 W5.39.217.76在《紐約時報》網站上「谷歌能否戰勝中國?」(Can Google Beat China?)的討論中,多位專家認為,在這場跨國互聯網巨人與中國政府的博弈中,Google未必能贏,讀者評論也大多數認為Google今次棋差一。也許是傳統平面媒體對新興網絡媒體的敵意使然,《時代》周刊(Time)的文章更乾脆直接說《Google and China: Silicon Valley Is No Longer King》(谷歌與中國:硅谷不再為王),主流輿論多將Google的行動當作是對中國政府的挑戰。與此大異其趣的是,Time認為中國政府審查、監管網絡是向西方商界無人競爭的霸權和硅谷主宰新技術發起的挑戰。
# W% ^; @/ Z; \' m: a0 `5.39.217.76公仔箱論壇7 A3 t# X; S7 |, M0 V
誰挑戰誰 媒體看法迥異
. m5 e0 U) p  Y3 k. |3 b( \8 Ttvb now,tvbnow,bttvb
( v2 ~, O5 D+ S1 K' @; q顯然,Google事件有幾個層面的問題,不應混為一談。首先,黑客攻擊是全球互聯網面臨的共同問題,對黑客來自何方,是一個嚴重的指控,在未有確鑿證據之前,恐難憑空指摘。公仔箱論壇5 U3 t3 c2 m' }8 o

! q9 `' a7 }$ _: N- A4 [, Y其次,對互聯網的過度監控不符合世界潮流,也有損中國的長遠利益,這是今次Google事件彰顯的最大意義,事實證明,本周三Google開放搜尋過濾的黃金時段,並未對中國的政治穩定帶來致命威脅,中國政府是時候反省監控網絡的做法和意義。
0 P6 Q2 H  B' q! p+ g% Ftvb now,tvbnow,bttvb+ ^0 i5 O$ O9 j1 J% E
侵權責任 Google不能迴避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 f" l- {  E: w
5.39.217.76" T# `4 e) ^: @* d) s; v
再次,Google對中國市場的競爭失利不應怨天尤人,更不能借此逃避對中國作家的侵權責任。4 _7 U3 D8 R/ U* H  d! \

+ }. f5 D5 r- P, X5 L至於中美兩國借此事的外交角力,就更是一個新瓶舊酒的老戲碼了,不看也罷。
/ H" x/ x4 a4 L" [: Y
* X7 E& @7 E) T6 e1 g5 k9 O$ ]# T- T; _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 t4 \" l( O0 W& E! @, \! t
孫嘉業
  d% s% g) [$ Z$ c- |tvb now,tvbnow,bttvb
" H2 S8 q  |! H! Y. p
' y# W1 A9 C( z; p1 ?* h( d+ W5.39.217.76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