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張望﹕日本對外走向的「空氣」

日本對外政策走向的規律,有時可以從其自身的歷史中略窺一二。公仔箱論壇: j1 a: o5 [8 p) d( A: u

% z8 V& }* O' U; i/ C$ y: I3 s今年8月,NHK電視台連續3晚播放有關太平洋戰爭期間海軍決策內幕的紀錄片,引起廣泛關注。這部紀錄片的資料,主要來源於近年剛被發現的舊海軍軍令部「海軍反省會」超過400小時的錄音帶。在戰前日本海軍編制中,海軍軍令部直屬天皇,不受內閣海軍省制約,有權直接調動聯合艦隊,是日本海軍制定作戰計劃的中樞部門。戰後,曾在軍令部任職的參謀聚集一堂,於1980年至1991年間在舊海軍外圍團體「水交會」舉行了131次「海軍反省會」,檢討海軍戰時所犯錯誤。這一內部反省,為我們深入了解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開戰決策過程,乃至日本對外政策行為模式提供了不少線索。
6 k' R* o% \. l% }, |& c7 B" I
8 g" i6 J# k2 o2 z8 ?8 S$ Ztvb now,tvbnow,bttvb
/ @/ T  |, K, n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軍隊掌舵的對外政策
: J5 K/ |9 o1 f2 c5 t' \# o' t4 RNHK的這套紀錄片分3部分,分別就對美開戰、神風特攻和戰犯裁判展開討論。其中,對美開戰部分最為耐人尋味。據其中一位參謀回憶,海軍原本就對美開戰持保留意見,但海軍大將永野修身在後期所持立場比主張開戰的陸軍還激進。據參謀稱,永野曾對其表示,陸軍絕不可能接受美國有關從中國撤軍的要求。如果海軍主張讓步,恐會面對陸軍強烈反彈乃至政變。况且,在美國經濟制裁下日本戰略物資儲備銳減,開戰已是不可避免,與其內鬥,不如早日備戰。據稱,當時軍令部是在沒有制定中長期全盤作戰計劃的情况下和美國開戰的。
. f+ A' q+ }5 O- ^5.39.217.76
& v# r% @' n% |「海軍反省會」資料中浮現的,首先是戰前日本因軍隊獨大而導致的問題。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的意識中,日本是作為一個國家、有計劃、有預謀地對外發動侵略戰爭的(這一意識仍很深地影響着中國人對現在日本的解讀)。但是,如果我們翻查日方史料,往往會困惑地發現「日本」其實並非統一的行為體,也沒有在開戰前制定一套事先經過周密論證的統一戰略。
9 F1 |0 j* `, i$ ~0 C% W9 u
: e6 F; o. E' R/ h. |% T3 d以中日戰爭為例,1931年吞併東三省,是以地方關東軍發動、文官政府追認的形式展開的;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日本內部仍有「擴大派」和「不擴大派」之爭。近年由日中史學家編寫出版的《101師團長日記》(中央公論新社,2007),詳細紀錄了師長伊東政喜回憶當年被倉卒派往中國戰場的情景,包括裝備訓練不足、對戰局的盲目樂觀及在戰場上超乎預期的傷亡。「海軍反省會」的史料,從另一角度印證了戰時日本因軍隊獨大而缺乏全盤戰略的問題。
0 x' e; S8 j- f: \$ \) f5 Y
( Z" G5 k2 u* Y3 W- g' n0 [* V公仔箱論壇「海軍反省會」中有關永野的談話,同時還折射出海軍為了自身組織利益而屈服於當時的開戰「空氣」。在日語中,有所謂「閱讀空氣」的表達方式,指的是個人在集體中解讀主流意見並加以附和的技巧,帶有一點「自制」(self-censorship)的成分。在西方社會,也有類似現象,稱為「集團思考症候群」(group thinking syndrome),指的是集體決策中強勢集團有意無意製造無法提出異議的氣氛。但日本的特殊性在於,個人或少數派在面對主流強勢集團時很容易會為了維護關係和睦與自身安全而在很早階段就主動收斂起來。公仔箱論壇% ]# o# a. p, V4 H, W* ?. s

: o# t/ k  }/ }1 G' P& M4 G8 ]5.39.217.76" S* G9 k+ |, T6 |
「空氣」壓過理性的慣性
( e8 z8 f6 q4 m3 `) A1 e公仔箱論壇戰前日本對外開戰,深深受到盲目負面的「空氣」影響。1941年7月至12月的對美開戰決策,日本政府內部就開戰與否仍存分歧,文官大臣態度謹慎,陸軍將校躍躍欲試。據參謀回憶,大家坐在一起開會,話題不知不覺由「應否開戰」變為「何時開戰」,慢慢形成了開戰空氣。中長期作戰計劃,對美開戰勝算等重要戰略問題,完全置諸腦後。同樣,戰前日本對華開戰決策亦受制於非理性的「空氣」。當時日本的對華態度,就是蔑視,盤算迅速解決中國,然後集中精力對付北方強敵蘇聯。「蘆溝橋事變」爆發後,以陸軍參謀部作戰部長武藤章為首的中堅將校提出「支那一擊論」,意圖在3個月內以3至4個師團迫降中國,為政府接納,結果反令日本陷入泥潭。公仔箱論壇* A% g8 r! ~2 I
5.39.217.76$ s* F. j- X/ e) X
戰後日本,政治體制有了很大改變,言論空間得到法律保障,不能和戰前日本相提並論。不過,「閱讀空氣」的思維習慣,仍然在日本社會根深柢固。今年5月,政論雜誌《中央公論》刊出特集,仍在討論日本的「空氣學」。現在日本政治家大都不敢公開主張和朝鮮交好,恐怕也是「空氣」所致。展望日本的對外政策走向,直觀地閱讀一下日本對某國的「空氣」,未嘗不是一條有效的捷徑。公仔箱論壇. E# _9 h' _$ c( g

4 n  z7 B/ i9 ~& x, `" F" C) G作者是日本早稻田大學亞洲研究機構專任研究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