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国四大佛教圣地:普陀山

公仔箱論壇4 Z1 D" h& U3 x0 G" c$ K8 X
图片: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普陀山(南海观音菩萨)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观音菩萨道场),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如此美丽,又有如此众多文物古迹的小岛,在我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普陀山位于浙江省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约12.5平方公里。


$ w% X# ^2 x; j! K) j$ F" o普陀山的海天景色,不论在哪一个景区、景点,都使人感到海阔天空。虽有海风怒号,浊浪排空,却并不使人有惊涛骇浪之感,只觉得这些异景奇观使人振奋。普陀山作为佛教胜地,最盛时有82座寺庵,128处茅篷,僧尼达4000余人。来此旅游的人,在岛上的小径间漫步,经常可以遇到身穿袈裟的僧人。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浓郁的佛教气氛,使它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而这种色彩,也正是它对游人有较强吸引力的所在。
  O, x- O8 _# d$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普陀山既以海天壮阔取胜,又以山深邃见长。登山揽胜,眺望碧海,一座座海岛浮在海面上,点点白帆行驶其间,景色极为动人。前人对普陀山作了这样高的评价:“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把普陀与人间天堂西湖相比,应该说,这个评语是客观的。
4 W1 Q4 r( X2 ~/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普陀山的风景名胜、游览点很多,主要有: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三大寺,这是现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普济禅寺始建于宋,为山中供奉观音的主刹,建筑总面积约11000多平方米。法雨禅寺始建于明,依山凭险,层层叠建,周围古木参天,极为幽静。慧济禅寺建于佛顶山上,又名佛顶山寺。奇岩怪石。著名的有磐陀石、二龟听法石、海天佛国石等二十余处。在山海相接之处有许多石洞胜景,最著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
, y2 A" S5 y9 D" b% d6 Q$ t( H: ?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 @$ T& b4 v2 }' P/ w" ^

7 f: U3 h. u# o, H& P
图片: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普陀山(潮音洞)

潮音洞位于岛东南紫竹林庵前,龙湾之麓,不肯去观音院下人海处。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洞内怪石交错,犬齿森然,不可容足。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御书“潮音洞”刻于洞壁。


0 |  q$ i# t, }; j9 n' {


* u$ O9 Q7 w* J0 L图片:佛教圣地-普陀山(南天门)

在普陀山的南山上,与短姑道头对峙。南天门孤悬入海,处于普陀山最南端,与本岛一水相隔,架有石桥,桥身似龙,名环龙桥。此地巨石森立,危岩高耸,中有两石如门,故名南天门。阙门飞檐起角,中间书有“南天门”三字,旁有龙眼井,崖上有石鼓,阙左上方有狮子石。


  T3 c2 m; w' q4 S% q公仔箱論壇

2 ~% E: A0 }# `3 d% H- n# c; H
图片:佛教圣地-普陀山(海印池及多宝塔)

普济禅寺内的海印池建于明代,池水为山泉所积,清莹如玉,池中荷叶田田,莲花亭亭,景色迷人。盛夏傍晚,朗月映池,荷香袭人,正是到此欣赏“莲池夜月”的最佳时机。海印是佛所得三昧之名,如大海能印象一切事物,佛之智海湛然,能印现一切之法。海印池原名“放生池”,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后植莲花(荷花),所以又称“莲花池”。3 N* c$ S2 g% x' j6 l- a  }& k& o& r

5.39.217.766 W% p" D( m# t6 o% ~5 w


& F, ?1 J. G% l: g5.39.217.76图片:佛教圣地-普陀山(洛迦山妙堪塔)

洛迦山妙湛塔又名“五百罗汉塔”,坐落在普陀洛迦山中部,以旧妙湛庵旧址新建,1993年6月建成。数百吨青石皆从温岭海运而至,用人工肩负扛抬上山,耗工二万余,雕工精细,塔呈四方形,高27.6米,基座边长16.3米。塔身三层,形似多宝塔,但比多宝塔高大雄伟,堪称海天佛国一大工程。


2 _4 k- E& \" P6 o& stvb now,tvbnow,bttvb
' b* l& I& Z# h) M' u* O2 r5.39.217.76


" n  k4 ?. G2 m/ k图片: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海岸牌坊)

普陀山海岸牌坊建于1919年。四柱三门,翠瓦飞檐,上有“南海圣境”、“同登彼岸”、“宝伐迷津”、“金绳觉路”、“回头是岸”匾额五重,为北洋政府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等人所题。门柱上刻有楹联;“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圣迹著迦山,万国生灵皆乐育;佛光腾海岛,千年潮汐静波涛”,“一日二度潮,可听其自来自去;千山万重石,莫笑他无觉无知”,“到这山来,未谒普门当先净志;渡那海去,欲登彼岸须早回

- ]; V& u; [# A$ ?' n8 j

! r3 x/ x/ \7 }0 s3 Ftvb now,tvbnow,bttv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U: s- l( ]) U  g( j
图片: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

tvb now,tvbnow,bttvb/ z: p* s& {0 L: F8 o: ]* Z% q7 x6 H

) I: `. y5 o! |( J& e- q
图片: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普陀山(南海观音菩萨)

普陀山南海观世音菩萨铜像是普陀山新的人文景观,海天佛国的象征。坐落于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此处势随峰起,秀林葱郁,气顺脉畅,碧波荡漾。莲花洋彼岸的朱家尖,隔海侍卫;双峰山坡麓的紫竹林,潮音频传。立像台座三层,总高33米,其中佛像18米,莲台2米,台基13米,台基面积为5500平方米。佛像顶现弥陀,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畏印,妙状、慈祥,体现了观音菩萨“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佛像采用新型仿金铜精铸。观音立像工程浩大,为普陀开山以来之空前大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南海观音”题词,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成为海天佛国的象征。“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大士,是世上佛教信众的信仰核心。“南海观音慈被大千,普陀新景光照千秋。”

tvb now,tvbnow,bttvb9 w1 b2 p) _; ^$ C( E+ x7 R

tvb now,tvbnow,bttvb" s% W2 j2 N' x, H) ~$ J/ `
图片: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普陀山(二龟听法石)

" C6 q8 W: s$ W/ c( Q4 S

一块巨石上,附着两块酷似乌龟的岩石,一只展肢伸脚,似往上爬;一只踞于岩顶,回头相望,仿佛正招呼后者赶紧跟上。二龟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令人叫绝。相传二龟受东海龙王之命前来偷听观音说法,因听得入迷,误了归期,化龟为石。一龟蹲踞崖顶,回首顾盼,一龟昂首伸颈,竭力攀援,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


* z& F6 o' m' ^: w2 d4 P5.39.217.76

tvb now,tvbnow,bttvb3 E# e" y7 R! F' I
图片: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普陀山(海天佛国石)

; ?4 Y6 ^1 I6 U9 z8 A( x4 N

2 ~' s- H# C) Ttvb now,tvbnow,bttvb

( g1 R& z4 E+ n
图片: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普陀山(磐陀石)

由梅福庵西行不远处便可看到磐陀石。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面一块巨石底阔上尖,周广20余米,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块巨石上平底尖,高达3米,宽近7米,呈菱形,顶端平坦,可容30人,曰陀。上下两石接缝处间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相传曾有人牵线横割而过,由此可以证明两石并未相接,但以后试者皆未成功。磐陀石险如滚卵,如果你站在面前,可能会担心一阵大风,将上面巨石吹滚下来。但却安稳如磐,亿载未动,万劫不摇,两石永远是这样相累相依。磐陀石顶巅平坦,常见有二、三十个旅客在其顶上嘻戏,它却纹丝不动,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一大奇观。磐陀石相传是观音大士说法处,石上有“磐陀石’(候继高书)“大土说法处”、“金刚宝石”、“西天”、“天下第一石”等题刻。磐陀石上凿有石阶,可缘梯而上到石顶。每当夕阳西下,石披金装,灿然生辉,人们如能在此时登上石顶,环眺山海,洋洋大观,景色壮奇,“磐陀夕照”,便成为普陀山之一大奇观。在磐陀石身上怀有不少典故和有趣的事情,据说《西游记》的西天便在此处,《红楼梦》中“通灵宝玉”又和这里的“金刚宝石”形意酷似,因而近代有许多电视、电影剧在这里拍摄外景。更有不少朝山的妇女登此石时,拿着自带的金属钱板在石上磨光,带回家去佩挂在儿孙身上,藉以“壮胆”“祛灾”。

5.39.217.76  ^  S4 Z( w5 t

, T, H$ N2 ]2 u7 f# _& z9 v
图片: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普陀山(梵音洞)

在普陀山东端青鼓垒头尽处,与潮音洞南北相对。洞壁陡峭,石劈如门,高约60米,纵深约50米,中飞挂一天然石桥,上建有观佛阁,前可望海,后可观洞,洞深幽,阳光海潮作用下,洞内岩石各显奇形变幻莫测。普陀十二胜景之一的“天门清梵”就是指梵音洞的奇丽景色。梵音洞山色清黔,峭壁危峻,距崖顶数丈的洞腰部,中嵌横石如桥,宛如一颗含在苍龙口中的宝玉,两陡壁间架有石台,台上筑有双层佛龛,名“观佛阁”,是梵音洞观潮最佳处,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御书“梵音洞”额赐挂于此。佛阁下海潮翻滚,拍崖涛声如万马奔腾、龙吟虎啸,日夜不绝。因此,梵音洞又与潮音洞并称为“两洞潮音”,是普陀山上最适宜听潮观海的两个地方。
0 x+ k6 _! Z" _& l公仔箱論壇

5.39.217.767 `2 K" v3 S, q; x' q" B  Q


5 J8 B* ^# r9 {& `" V* x图片: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普陀山(潮音洞)

) E2 Q: T" j- Z' a# D( e

公仔箱論壇1 W6 [. M& g( m% F
图片:普陀山三大寺之普济寺

公仔箱論壇% i" w0 s2 c. n; r0 h: d" e0 V4 H

2 g% |+ Z! u* }% V8 F( K( f
图片:普陀山三大寺之普济寺(海印池-莲花池)

公仔箱論壇3 ], i0 ]! x* \3 k- K) A! |, K

tvb now,tvbnow,bttvb, w6 F; H3 o# P/ F. |& P2 J5 i
图片:普陀山三大寺之普济寺(海印池-放生池)


* y9 C* a0 C6 R3 ?$ {8 U图片:普陀山三大寺之普济寺

tvb now,tvbnow,bttvb8 M* r" m) q/ \0 F. d0 q
图片:普陀山三大寺之普济寺(地藏殿)

- ~/ c, q5 J4 t5 x
普陀山三大寺之普济寺介绍(前寺)
公仔箱論壇7 C& I' O) \0 O+ z

2 ~  t% D- E3 h2 T& S. X5.39.217.76普济寺又名前寺,座落于灵鹫山麓。i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它的前身是“不肯去观音院”。唐大中年间(847-859年),日僧慧锷请五台山观音像归国,因风阻上岸与山民张氏在潮音洞上共建此院供奉观音。后梁末帝贞明年间(915-920年),由“不肯去观音院”扩大为寺,后迁到现在这个地方的(一说最早的不肯去观音院即建于此地)。宋代先后改名为“五台圆光寺’’与“宝陀观音寺”,香火始盛。宋嘉定七年(1214年),皇帝御书“圆通宝殿”匾额,定为专供观音的寺院。明洪武十九年(1421年)实行海禁,命汤和进山烧殿毁佛,并将僧人迁到明州栖心寺(今宁波七塔寺),直至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才迎佛回山,重建寺院。明孝宗嘉靖年间(1522一1566年),普陀山的寺庙被毁,宝陀观音寺也未能幸免。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朝廷派太监张千来山扩建宝陀观音寺于灵鹫峰下,并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寺庙规模宏大,一时甲于东南。康熙八年(1669年),荷兰殖民者入侵普陀,该寺除大殿未毁外,其余均荡然无存。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修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并赐额“普济群灵”,始称“普济禅寺”。清雍正九年(1731年),扩建殿堂及用房,寺庙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f* v% G' K2 N# ~

进入普济寺一般都要经过一个石牌坊,此坊四柱三门,高约20米,柱上横楣雕刻有精致的云绫和石葫芦。坊内北侧,树一石碑,上书,“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据说这是皇帝立下的圣旨,过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观音菩萨的崇敬。

5.39.217.761 D  z  l( ]$ R! Q, T6 J) {
普济寺前有一个广约15亩的莲池,名叫海印池,亦名放生池,建于明代。池上筑桥三座。中间一座,桥面平阔,北接着普济寺的正门,南衔御碑亭。桥中有一湖心亭,又称八角亭,正对普济寺山门。周围玉液拥抱,粉墙环绕。夏日荷花盛开,绿叶田田,红花亭亭,景色迷人,憩此玩赏,凭栏临风,清香扑鼻,顿觉暑气全消,令人心旷神怡。桥南的御碑亭,在湖心亭前,与海印池相连。亭系清雍正九年(1731年)所建,中竖雍正所书丈六白玉碑一方,高3米,宽1.5米。碑文记载普陀山历史,碑额上雕龙栩栩如生,书法遒劲刚健。石刻非常精美,可谓双绝,碑极名贵。东面一座为拱桥,称永寿桥,长40米,宽7.5米,高6米,系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所建。桥上石栏柱头,刻有狮子40座,形态各异,生动逼真。石桥古朴典雅,为雕刻中的珍品。桥前有菩萨墙影壁,上书“观自在菩萨”五个大字,字高五尺,苍劲有力。相传观音菩萨悲智双圆,从悲则称观世音,从智则称观自在。墙旁刻有《心经》,颂云:“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度众生住此山。”西面一座为长堍拱桥,四隅镂有龙首,逢雨水从龙嘴喷出,似袅袅轻烟。莲花池三面环山,四周古樟参天,每年六月莲花盛开,池中树影、亭影、桥影倒映,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夏夜入静,荷香沁人,池中银花伴月影,形成普陀山十景之一——“莲池夜月”,令人流连忘返。
7 I7 v& y$ V! k# S& ]1 {: L5.39.217.76


' v+ f& N) M) p3 i( [.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图片:普陀山三大寺之法雨寺(正门海天佛国)

公仔箱論壇, C; n& H7 d; ^* P4 \9 U5 |

5.39.217.76* F2 o- b( ~6 g9 g) \) r( \
图片:普陀山三大寺之法雨寺

tvb now,tvbnow,bttvb4 w/ k" G/ E; z; F# r) M! ?5 C


/ w0 M1 a' ~7 u图片:普陀山三大寺之法雨寺(九龙殿)

: r1 j( [/ W- a! {$ ]) ?


( m9 }& F2 I3 q: A, |! y, A1 |5.39.217.76图片:普陀山三大寺之法雨寺

公仔箱論壇6 y9 x$ @. \, ]7 S3 P  k
普陀山三大寺之法雨寺(后寺)公仔箱論壇/ a1 {4 d5 M0 H7 h8 t5 {  O) g( H. j2 B6 G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4 i5 @. e* r0 a; {) e
普陀山法雨寺又称后寺,在普陀山白华顶左、光熙峰下,距普济寺2.8公里,为普陀山三大寺之一。法雨寺占地33408平方米,现存殿宇294间,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又后依次为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被誉为普陀山三宝之一。整座寺庙宏大高远,气象超凡;不远处的千步金沙空旷舒坦,海浪声日夜轰鸣;北宋王安石曾赞之“树色秋擎书,钟声浪答回”。
" j. g" M7 x, a0 e3 f, r& Z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因当时此地泉石幽胜,结茅为庵,取“法海潮音”之义,取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改名“海潮寺”,三十四年又名“护国镇海禅寺”。后毁于战火。清康熙二十八年,普济、法雨二寺领朝廷赐帑,同时兴建;后法雨寺的明益禅师又孤身入闽募资,历时三年,将所募财物用以建圆通殿,专供观音佛像,两年后又建大雄宝殿,供诸菩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朝廷又赐金修寺,修缮大殿,并赐“天华法雨”和“法雨禅寺”匾额,因改今名。同治、光绪年间又陆续建造殿宇,成为名动江南的一代名刹。# Q4 u$ e6 P6 v# w1 Q% X' @


# q1 P; x" f# O: K$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图片:普陀山三大寺之慧济寺


9 S+ }) s" o# J' \9 [# t


% l( O- U* g! e# o- X- Y# P+ U* R图片:普陀山三大寺之慧济寺


8 L5 n, W% d8 Y: @


/ {& ]/ h( A2 y* d  i/ B5 utvb now,tvbnow,bttvb图片:普陀山三大寺之慧济寺

公仔箱論壇- _! L5 M; W9 S; Z2 Y6 X


) O/ D7 {% V) H, n) g0 v" O$ O# V图片:普陀山三大寺之慧济寺

公仔箱論壇' M4 C: I# L$ _2 z& D5 V. V
普陀山三大寺之慧济寺介绍(佛顶山寺)
+ ]4 m6 L& d% x  V; m. Rtvb now,tvbnow,bttvb慧济寺俗称佛顶山寺,初建于明代,全寺占地20亩,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座落于普陀山佛顶山上,普陀山以“海天佛国”享誉海内外,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交流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该寺因山制宜,布局包括天王殿后,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楼、玉皇殿、方丈室等俱在同一条平行线上,与左右厢房相拥,颇有浙东园林建筑风味,为其他禅林所少见。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 b+ a$ P2 `1 Z
慧济寺位于普陀山佛顶山上,为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原有石亭、供石佛。
" m& S- ~" e% s% H公仔箱論壇俗称佛顶山寺,初建于明代,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庵为寺。光绪时又大加建,并经朝廷批准请得 藏经及仪仗,钦赐景蓝龙钵、御制玉印等。从此,一切规制与普济、法雨鼎峙。全寺建筑别具一格,依山就势,横向排列,殿堂宽敞壮丽,整座寺院深藏于森林之中,以幽静称绝。大雄宝殿盖彩色琉璃瓦,阳光之下光芒四射,形成“佛光普照”奇景,煞是壮观。
4 [3 b& m+ I4 b8 w6 g全寺占地20亩,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天王殿傍山而建,与普陀山其他寺院不同,主殿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两边由阿难与迦叶侍之,大殿两厢各有10尊塑像,是传说中的“二十诸天”,后两侧供奉千手观音木雕像。寺内还保存有御印三枚,分别为明万历年间铜印,清乾隆六年(1795)金印,嘉庆元年(1796)玉印。普陀山以“海天佛国”享誉海内外,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交流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1

評分次數

  • k23bb

本帖最後由 k23bb 於 2009-10-15 07:02 AM 編輯
% m. T3 E1 h$ Q2 t9 Q: r4 {2 I- n  i9 S7 g$ h0 @% E
有d圖片最近貼過了...但欣賞你有好多的資料做詳細說明同介紹...
据说普陀是相当的灵
1

評分次數

  • k23bb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