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共產黨來說,60年國慶是一個對外宣示成就的重要契機。建國頭30年,政治狂熱與權力鬥爭導致國家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大大動搖了群眾對共產黨執政能力的信心。也因為這個原因,中共大有必要藉今天這個機會向世人展示近30年的顯赫成績,以說明自身的自我完善的能力和強勁的生命力。但國家是否已步進盛世豐年,對此各方存在南轅北轍的觀點。國家過去30年的經濟成就是無可置疑的,由文革結束時的近乎破產的經濟敗局,發展到今天成為總體實力僅次於美國的經濟體系,其增長速度之快,令人震驚。但從「軟實力」角度來看,國家在維護人權法治的業績確實乏善足陳。改革30年,法制建設雖略有進步,但離法治的理想卻依然相距甚遠。經濟發展確實大致解決了人民基本的生存權、「吃飯權」的問題,但壓制言論思想自由、侵害人性尊嚴的事例卻屢見不鮮時有所聞。因此對中國的評價,逐漸形成了一種兩極思維。
: h% Q+ s! B3 Z& h, Q6 m- E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7 f) ~0 ~7 u( Q' x, d# ~
一個極端是把中國全面吹捧為發展典範,把它論述為落後國家步向盛世的理想模式。但另一種觀點就反過來是把中國描繪成一個邪惡帝國,為禍眾生。兩種觀點,都犯上以偏概全、以情害理的弊端,中間也許夾雜了更多的政治偏見、利益考慮,兩者都沒有基於客觀事實去以事論事,其論點對認識中國也沒有什麼幫助。5.39.217.76; A# Y! m9 V3 w
$ H7 S( B, x \; n1 U) }$ h. i公仔箱論壇應該怎樣去看中國的發展,這大概是每個關心國家未來的人經常撫躬自問的問題。在喧鬧不休的「媚共」與「仇共」的謾罵聲中,大家都期望可以找到一個合理的視角去認真理解國家發展。就我個人而言,從事了中國研究一段時間,也一直抱着幾個觀點去嘗試認識內地的變化,這裏也許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 l. k/ f3 x7 T% q. D( M: {$ X5.39.217.76
2 W$ N* m- S0 H8 [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9 X* y3 |3 s8 E) l
中國依然是發展中國家
" Q0 q1 a4 r0 ~' v. |5.39.217.76首先,中國依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總體上,中國固然已躋身於世界經濟領導地位,而國家也有能力在個別領域上如航天事業等大放異彩。但從人均角度來看,經濟發展要走的路依然相當遙遠,不少地方仍然處於貧窮落後的狀態。而事實上,中國今天所面臨的問題,亦是不少發展中國家的共同所遭遇。例如基層醫療服務不足、城鄉差距、生態危機、社會保障發展滯後等這些一直為外界所非議現象,其實在也是不少落後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過到的難題,並非中國獨有。
3 W4 w- P# ?$ W9 ^6 S2 R( M, S" Q" Xtvb now,tvbnow,bttvb8 T9 f0 r$ {! L# M+ I( b
與此相關的觀點是中國不單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更是一個背負沉重人口壓力的大國。也因為這個原因,國家要扭轉上述的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往往需要更高速的增長率以作支持,否則便難以有足夠資源去改變現狀。然而要維持這種高增長,國家在平衡即時經濟成效與長遠社會代價時,往往重視前者而忽略後者。對環境破壞代價的忽視,正是這種急功近利的决策思維的例子。龐大的人口數目也會直接令政策考慮變得更為複雜。就以城鄉差距為例,人望高處,農民希望能到城市闖闖,找份更高收入的工作,人之常情。但中國的難處在於這種自然的城鄉流動,是以過億的農民工湧進少數沿海發達城市的嚴峻考驗形式表達出來,這些城市面對這種爆炸性人口暴增,其所承受的管治壓力,非比尋常。以今天的上海為例,當地已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常住人口是外來人口,而其中民工也佔了相當的比例。因此假如單以個人自由去作分析,有時可能把問題過分簡化了。
; |+ o# Z% L, g- g6 d9 |9 ~3 i, p(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 P2 \7 {0 ` f. o4 y
5.39.217.768 M$ H- ^" u& b6 {: w7 H2 b
國家發展過程有「路徑依賴」特徵- ~9 _3 \, h& ?
最後,我深信國家的發展過程有其「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ce)特徵。這裏有兩層意思,首先是指我們要了解今天的中國,不能忽略國家昔日的發展邏輯的影響。從前國家以計劃經濟為主導,今天中國雖然全力鼓吹市場改革,但政府的角色依然明顯。國家雖然退出了企業的微觀管理,但以持股控股方式仍然對中國經濟起主導作用。國家精簡機構多年,但其行政手段至今依然十分有效。身處其中的企業與群眾,也相應孕育出一種對國家的獨有的期望與對弈邏輯,而這種互動的官民秩序,也難以完全從自由市場經濟的格局去理解。「路徑依賴」的第二層意思關乎我們怎樣評價各種改革的政策選擇。意思就是說去評估個別改革的得失,我們應該超越短期的成效去看問題,重點反而要着眼於有關改變有沒有為未來發展訂下一個正確的方向。
. r0 Z. R, p; l; `+ }7 S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6 x2 j- j; f' F5 i F
任何改變,一經訂立,往往會左右制度的未來發展,而要推倒重來改變這種發展的代價都十分大,因為無論是因為官僚惰性又或者既得利益,不少人都會安於現狀。因此決策者大都對根本性的改革敬而遠之,傾向捨難取易沿着現有方向發展。例如中國金融市場發展固然尚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但以股份制改造為例,股權一旦分到私人手上,群眾嘗到新制度的好處,改革便根本沒有回頭路可以走。這當中的最大啟示,就是我們看待國家的改革措施,沒有必要時刻把它與最佳模式、終極理想去作比較,而更應從具體政策的發展方向着眼,細心分析相關改變對表達改革大業的「播種」作用。眼前的政策制度或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之處,但假如今天「退一步」能成就明天的大步前進,這種次優選擇顯然也並非一無是處。 @% e: K7 }; k7 i
tvb now,tvbnow,bttvb9 @( S* O" N* d" k; l/ W2 v5 E
香港享有言論自由,與祖國接觸頻繁,對國家發展的資訊充分掌握,這些都是觀察中國得天獨厚的優勢。善用這些條件去為國家發展作出深入持平的批判,相信是港人對國家可以作出的重要貢獻之一。3 N6 U) w5 g. G) Z) T+ R9 v
- y9 ?/ w" a' C0 u; P" Q
作者是新力量發展網絡研究總監、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