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100萬倒貼外地博士生

港府以公帑「為他人作嫁衣裳」。研究資助局以吸引世界頂尖學生來港為由,設立「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明年新學年起,每年將有一百三十五名不限國籍的尖子,每人獲廿五萬元津貼來港修讀全日制博士課程,津貼期以三年為上限,即培訓每名博士的成本總計逾一百一十萬元。不過,計劃並無硬性規定獲納稅人資助的博士生學成後要留港工作,且無優先考慮本地學生;有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轟計劃恍如向國際派錢,建議要預留名額予本地生及規定獲資助者畢業後需留港發展回饋社會。 ( h$ I  w/ t+ g8 l4 h) K6 b
5.39.217.76/ D( m3 U9 m7 Z
無優先考慮本地生研究資助局一周前開始在網上宣傳計劃及接受報名,暫時已有七百人登記,十二月一日截止。除教育學院,申請人可選擇報讀其他七間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院校,並須於截止申請日前選定心儀大學、就讀科目及指導教授,之後經由各院校提名最多九十人,再交由研資局的專家評審小組篩選,進行電話訪問,最後揀選二百多人,以備部分人放棄來港。
2 y* v0 `) X: P% f: |獲錄取發放津貼的準博士生,每人每月有兩萬港元生活津貼及每年一萬港元研究活動交通津貼,即一年共有廿五萬元,津貼期以三年為限。由於當局同時要資助院校增購儀器和導師授課,若計入相關開支,每名博士生的每年平均資助成本共高達三十七萬五千元。預計計劃推行首年約需五千萬元,次年倍增,第三年增至約一億五千萬元。5.39.217.76# G* E6 @) k( v7 T% d! S! J
研資局主席錢大康表示,暫時的七百多人報名者中,主要來自內地,約一百多人,其次為巴基斯坦及印度,少數來自本港及非洲。他預計申請人以前三地的學生為主,因當地的研究院學額不足夠,「同埋學生人數多,質素好,語言適合」。他又預計金融海嘯下,可吸納放棄到歐美升學的亞洲尖子。: C5 |7 M. z- P0 L1 V1 r# ~. f
議員促留本地名額不過,納稅人為計劃花費不菲,非但本地學生不獲優待,計劃更不會要求博士生學成後留港發展回饋社會,錢大康卻辯稱,不作限制是為了給予畢業自由度,又指若他們日後到珠三角地區工作,整個地區也受惠。tvb now,tvbnow,bttvb1 r! @: V& g, J# J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張文光批評計劃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對本港益處不大,建議當局要保留一定比例名額予本地生,及要求獲津貼學生簽署協議,承諾畢業後留港工作至少三年。
. d, m% L' R, h1 \4 e ; }4 l. _4 A. I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