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會考放榜,公眾其中一個焦點,就是有多少狀元出現。狀元唸書成績優異,這是歷屆共同的地方,但近年能夠成為「狀元」,應考科目就要特別多,才能排眾而出,成為擁有最多A級成績「狀元」,而且近年狀元應考,似乎也比較重「策略」,以爭取好成績。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 t" a, `, n! a4 z2 F3 l$ O( H- A
* P1 I7 J+ E$ E7 r- J. x# m5 \公仔箱論壇 隨中學會考進入尾聲,明年將會是最後一次出現會考狀元,在新學制下,學校或家長會如何培養狀元,又變成一個新課題。在新學制未實行前,中學生會考要成為狀元,現今標準是要考取十科,然後拿到最好成績,以近年情況,幾乎每年都有學生拿到十優成績,而且往往不止一人,狀元產量似乎不斷增多。公仔箱論壇* u, ? w* y% u
1 H! i+ o9 Z/ I- ?% J& ^$ |tvb now,tvbnow,bttvb 應考十科 才有望奪魁5.39.217.761 f) y# b/ r1 O
公仔箱論壇# S* {9 x6 _' ^1 m( H
為甚麼會出現這個趨勢呢?理論上,學校一般課程,多數只是八科,學生要做十科狀元,就有需要自行報考,換言之,要做狀元,就有一個風險的考慮和選擇,因為學校只提供八科課程的教授,學生要考足十科,就要自己自修,用來修讀每一科的時間自然減少了。正常來說,會減少了溫習每科的時間,情形正如水怪菲比斯參加奧運,要打破前人紀錄,就要參加多項賽事,但若然體力應付不來,就有可能影響成績,掛冠的數目可能不增反減。
4 u2 U! Z1 N3 K! P# @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2 W2 `% z) N" S( a
應考十科難度高,報考的學生相信大多對自己的成績具備信心,至於估計不會因為報考科目太多,影響了報讀中六的機會,變成貪多嚼不爛。從過去幾年的情況,十優狀元的數目不算少,甚至總體有增加的趨勢,從這個現象說明,有能力應付多場考試並取得佳績的同學,數目似乎穩定增長。
& w1 T% ]8 W; p) ?7 I: ]0 i$ [
. l t8 `) i. L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有人認為,這個現象反映學生成績分布也出現兩極化,每年有大批考生只得零分,但同時亦有大批考生取得優等成績,箇中分別,除了學生資質差異外,還涉及資源上的分野,因為有部分學生除了在校成績優異外,部分亦會參加補習班,增進應試技巧,一般人若果沒有能力投放這些資源,要能成為十優狀元,難度就會大大提高。
* {0 y& V7 C% i8 M+ Z3 n/ A7 f4 C% }3 G; V5 @
做到最好 結果屬次要- R* i$ A M, F
2 ?! k: [) L9 O6 o- S5 `. Z" H O8 p 有人或會認為,讀書是為了增進知識,不必刻意追求十科全優做狀元,尤其是為了針對考試備戰,但也有人認為,這和參與運動一樣,做運動基本目標當然是為了強身健體,毋須追求紀錄或成績;但作為一個成功運動員,就會有向難度挑戰的決心,甚至為了取得佳績,會穿上鯊魚戰衣協助提升成績。作為運動員,可以本強身健體的心態,也可以本打破紀錄作為目標,所以會考生有各自的要求,也是很自然的事。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0 ^$ S$ S6 j6 O/ w5 H3 H
tvb now,tvbnow,bttvb( ]6 B+ _6 i; `
其實,一個富裕社會,各個環節的競爭都比以前白熱化,以往的會考狀元,主要是靠先天資質和努力讀書,今天的會考狀元,或更講求策略,要先天和後天條件全面配合,但無論大家成功的因素是否完全一樣,最重要就是盡力而為,同時本着只要做到最好,不要過分着重結果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