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週日

內地消費者懂得很多自助餐「回本」技巧,偷偷打包有辦法
近日本港千海水產放題爆「肥牛」風波,有食客疑似偷藏大量海鮮肥牛引發熱議。打包事件,在內地市場相當常見,內地食客為「吃回本」,早已發展出精妙的打包技巧,其中一招便是偽裝成飲品帶走,讓餐廳防不勝防。自助餐市場規模日益龐大,單價卻愈做愈低,人均消費在100元人民幣以下多不勝數,且呈下滑趨勢,內地最便宜3元便有自助餐,但仍然面對浪費與打包挑戰,生意相當難做。
中國是自助餐大國 「潛規則」流傳民間
資料顯示,中國是自助餐大國,去年自助餐市場規模為1,290億元人民幣,預計今年將會突破1300億元。而消費者亦演變出多樣的吃自助餐技巧,其中打包技術與一些「潛規則」,更早已流傳民間:根據技巧整理,要不被店員發現偷偷打包,宜優先考慮完整的水果、獨立包裝的負點心、雪糕甜筒等等,因為被投訴的風險較低;打包過程宜「少量多次」,行事低調,動作要自然,避免因過度取餐引起服務員注意。至於最後成功的關鍵,在於所選擇的位置與容器,例如進店後選擇在遠離取餐區的位置坐下,且盡早塞滿外賣盒,走時最好用奶茶杯,偽裝成飲品帶走,被發現的機會很低。

內地食客教路打包過程宜「少量多次」,最好用奶茶杯,偽裝成飲品帶走,被發現的機會很低。
曾有食客打包一星期食材
過去內地偶爾便會出現打包風波,例如去年底上海有兩位女食客,與「肥牛」案情概同,幾數袋海鮮、肉類、飲品等塞進「包包」終被揭發,一人價159元,拿走了約400元的食材;兩年前浙江金華也出現過偷偷打包事件,兩大四小的食客,藉小孩子的掩護偷藏了大量食材,連店員也未能發現,最後是和老闆相熟的客人旁觀踢爆,兩名成人食客結果遭到警方行政拘留。
社交網絡上偷偷打包的分享比比皆是,有內地食客便分享自己打包了一星期的食材,相當抵食。
除了打包風波外,浪費食物、進食超時、過份取餐也屢現爭議,內地某至有自助餐廳,為減輕浪費而引進押金制度。本月初北京一間自助餐廳發生了押金爭議,顧客在店內大量浪費食物,隨後被扣除100元押金,結果引發投訴;去年安徽省蚌埠市,有一班食客用餐超過2小時而不獲退還押金20元,而登上新聞報道;數年前長沙一名顧客,因吃太多而被餐廳拒絕接待,據報每次他到取餐區都是整盤蝦取走「盡情享用」,豆奶喝夠二三十瓶。

中國人精研吃必勝客沙律吧技巧,開發出「九層塔」,可以一次過取走大量食材
吃到必勝客 關閉沙律吧
在中國最著名的自助餐事件,要數必勝客關閉沙律吧。上世紀90件年代必勝客品牌進軍中國,因推出了25元自助沙律大受歡迎。然而中國人開始鑽研自助餐技巧,開發出「九層塔」,可以一次過取走大量食材,結果必勝客在2009年決定取消自助餐點。
不過自助餐在中國沉寂多時後,近年又再度興旺,截至2025年5月,全國自助餐門市已達到了6.6萬間,較2024年同期淨增門市1萬多間,而去年自助餐相關企業年註冊量突破6000家,今年頭5個月註冊量超過2300間。與昔日貴價自助相比,取而代之的是廉價自助餐,據報人均消費在100元人民幣以下的自助餐佔多達80%,比前兩年大增17個百分點。
面對上述挑戰,中國經營自助餐並沒有理想中容易,不同的餐飲種類都跨界經營廉價自助餐,競爭激烈,分析指這波轉型趨勢在於中國餐飲業需要迎合「窮鬼經濟」,推出「窮鬼自助」,但低價策略也漸漸失效,市場持續「內卷」,內地顧客不只要「吃回本」,還要有質素,最好幾十元就能打包回家,讓餐飲業面對著更大的成本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