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發展電動車 美國聲大 中國力大

美國總統奧巴馬到訪飽受經濟衰退打擊、失業率最嚴重的中西部地區,實地視察及了解低下層人民的困境,同時宣布政府將斥資二十四億美元推動該區的電動車製造業,實行創造「綠色」就業機會。發展電動車的大計能否成功,除了美國政府扮演重要角色外,中國政府同樣舉足輕重。5.39.217.76+ Z) E% _% P# O) A

1 r9 v/ \( X& R5 X% v: _奧巴馬自豪地宣稱,這是美國有史以來在這種科技上的最大投資,同時承認,有一段長時期美國沒有投資在這種創新工業,令其他國家例如中國和日本,都比美國領先。
1 A3 `6 }  t2 O+ K0 z1 `# Ctvb now,tvbnow,bttvb6 I; M$ ?* X; G: g
花二十四億美元發展電動車,以美國的經濟規模來說,只是區區之數,但卻已成為總統口中「電動車科技的最大投資」,為甚麼出現這個現象呢?熟悉美國汽車業發展的人認為,汽車使用的能源,本來有石化燃油和電能兩大路綫,最後石化燃油成為主流,除了因為這種能源產生較強大的馬力外,也與油商擁有龐大的政治影響力有關。2 ^% Z5 u; v* |9 _, O

; N9 }% V1 y/ n! y公仔箱論壇涉油商利益不易打破
) \/ Y8 u% v0 c& ?/ l  }( \+ |! }5 H) [tvb now,tvbnow,bttvb
1 Z) n6 P+ e# E! V! _' ^" i  m3 ]5.39.217.76長期以來,油商對美國能源政策有深遠的影響力,他們從事龐大的能源研究,但同時亦掌握着新能源開發的速度,他們這種研究而不從事商業發展的策略,既保護現有利益,同時防止對手出現,可謂進可攻、退可守。
6 ?' T) k% H  e' J* {8 w; H4 X# X
" x6 p# c! r( r  V, \5.39.217.76假如油商對能源政策的影響力和立場不變,就算總統有政治意志要推動新能源政策,遇到的阻力都會很大。奧巴馬上任後,油價一直維持在六、七十美元一桶的水平,油商固然能賺取利潤,同時也確保不會扼殺私人機構研發新能源的興趣。雖然如此,期望電動車在美國成為主流,在可見的將來似乎都不易成事。* G3 s: \# }8 b7 q8 h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9 ?  |: m. V, ~: U! c. W
和美國相比,中國發展電動車的政治阻力非但小得多,而且還有很大的經濟誘因,推動中國發展以電力為主的交通工具。中國人口眾多,隨着經濟起飛,生活水平改善,汽車的需求必然大加,想像如果中國人使用汽車一如美國人般普及,排出的污染物和引發的溫室效應,必然以倍數上升,結果將會帶來生態大災難,同時更會令中國在國際間面臨極大壓力。
) [% S( c& A7 F$ l
4 O* P1 n' |# b2 _3 ]5.39.217.76能源多樣符中國國情% ^0 u, H1 R! e* n( @
/ N# a/ |9 v* i# _
使用石化燃油的汽車大增,對於石油資源不足的中國來說,在經濟上也會產生很大的窒礙,縱然中國現時已在非洲等地區大量爭取石油資源,保障將來的供應,但相比起急促的需求增長,海外尋找油源的任務仍然是非常艱辛的。相反,電能可以來自風、水、核、天然氣,來源比較多元化,假如汽車或交通系統能盡量增加使用電力,對中國的能源安全大有裨益。
/ K- I: @' B* J# O5 Z- n5.39.217.76
$ S% Y4 v  [; \8 T; C5 Qtvb now,tvbnow,bttvb電動汽車現時存在不少技術問題,有分析認為生產商是非不能也、實不為也,只要有足夠龐大的市場,電動汽車的效能大有迅速提升的可能。龐大的亞洲經濟如中國和印度冒起,正好在美歐以外提供了龐大的電動市場,所以美國股神巴菲特,不惜千里迢迢到中國投資生產電動汽車的公司,他看中的未必是這家公司的技術,而是中國對電動車的需求。
2 X- k4 y4 ~2 d- L' I# E6 m% s5.39.217.76  ]3 k& Y8 w: z5 [
奧巴馬高調提出研發生產電動車,當然大大提高了美國人以至世界對這種新產業的關注,但電動車要成為全球汽車的其中一個主流,倚賴的卻可能是最需要尋求新能源的中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