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0 D. Z O. ~7 B9 [2 t5.39.217.76自從踢爆議員濫用津貼醜聞後,英國 《每日電訊報》備受讚賞,銷量更大幅上升,上周每天銷量比平時多出數以萬計。英國肯特大學新聞教授盧克赫斯特指這顯示了專業記者在清楚詮釋大批資料時比博客更勝一籌,是「傳統傳媒技巧在多謀體世界中的勝利」。公仔箱論壇/ [! ]8 |) y) u! e0 k+ O' [
3 Y) W8 ]. c* a+ F- N但《電訊報》今次的做法,卻不無爭議。英國傳媒引用資訊自由法要求政府公開津貼資料,當局本已準備在7月公開議員過去5年申報津貼資料記錄的删節版本。但《電訊報》卻搶先刊登了完整版本,該報一直未有解釋如何獲得有關資料,有議員及部分傳媒質疑它們是用錢買來的。《泰晤士報》上月初曾報道,一名商人向該報以30萬鎊(352萬港元)兜售議員津貼資料,但為該報拒絕。
" _# \2 m+ a5 Y. v4 ?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 d* T3 D x5 w3 i) w, k( c6 c; T
有傳聞指,《電訊報》今次共支付了15萬鎊(176萬港元)。英國國會上周發聲明指有關資料可能是通過不法途徑獲得,要求警方調查。但部分議員認為,現時民怨沸騰,調查已於事無補,反而只會令民眾更不滿。tvb now,tvbnow,bttvb' I2 B! Y, c Q& k
# z6 e0 @ K) a, |$ W公仔箱論壇教授﹕履行為民服務責任9 o1 Q4 G0 h8 B+ F- V _# F6 @
7 r/ C. C4 s5 s; W( ?英國傳媒,尤其是小報,過往不時因用錢買料而被質疑違背新聞操守。但盧克赫斯特指出,《電訊報》的做法不可跟小報買料相提並論,他說﹕「付款並沒有令來源顯得有問題。事實上,該報履行了公眾服務之責。」 |